APP下载

《封神演义》版本诠释简论

2012-04-02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封神榜封神出版社

冯 军

(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3100)

版本指的是:“一种书经过多次传抄、刻印或以其他方式而形成的各种不同本子。”[1]最初版本多指雕版印刷,后版本概念逐渐宽泛,包括石印本、铅印本等各种异本。随着同一种书籍版本的不断增加变化,版本学也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在古典小说中版本更是文学解读的重要依据。神魔小说重要作品《封神演义》以其奇幻的故事、神异的人物、人间仙界妖魔交织的场景叙事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咀嚼玩味,它的版本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层出不穷,各有异同。按文字多寡、内容精简、版本主体的文学立场、文化背景不同有全本、绘图本、缩写本、节选本、改编本、续书本、译文本等。

一《封神演义》全本包括祖本、覆刻影印本、复合综合本等。对明清小说研究颇有造诣的国际汉学家柳存仁先生曾说过:“今日世间所存之最早《封神演义》版本,仅日本内阁文库藏明金阊舒载阳刊本,其余不过清初覆明本(均载长洲周之标君建序),四雪草堂订正本(首康熙乙亥[三十四年]褚人获序),以及以之为祖本之诸翻刻本。四雪草堂订正本多为清代后来诸翻刻本所根原。故今日通行所见自石印以至排印本,字句悉与之同。”[2]这里柳存仁指出了《封神演义》最早的底本舒载阳本,最流行最普遍的底本舒载阳本、周之标序本、褚人获序本。而其他版本或是对它们的复制或是对它们的补充修正抑或是对它们的杂糅整合,但本质上是同属一源的版本系统。

明代舒载阳刊本即《封神演义一百回》,又名《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也称《批评全像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演义》。清代《封神演义》版本覆刻该本众多,如茂选楼《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书业成《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上海扫叶山房《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蔚文堂覆刻明本《商周列国全传》、经国堂《初刻封神演义》等。覆刻本又称影刻本、仿刻本,是“翻刻本采用影摹写样上版的方法,刻印得同原刻本一模一样”[3],覆刻本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较为尊重原本原貌。叶德辉在谈及清影刻本时指出其特点与价值,他说:“模印精工,校勘谨慎,遂使古来秘书旧椠,化身千亿,流布人间。其裨益艺林,津逮来学之盛心,千载以下,不可得而磨灭也。”[4]他在这里虽说的是黄丕烈诸先生宋元明善本影刻本的地位与价值,但对《封神演义》一样适用,其广泛传播多有赖于此。与覆刻本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算是影印本了,它是利用照相、扫描、复印底本等手段取得的本子,以近乎克隆最历史的形式保存了底本最真实的一面,《封神演义》影印本有:民国九年上海书局出版的《绘图封神演义一百回》、1985年台北天一出版社出版的《封神演义》一百回、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本小说集成封神演义》。

版本的粗精对于阅读的深浅、正误都至关重要,张之洞曾说:“读者不知要领,几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5]版本的选择对读书治学至关重要。《封神演义》的出版者也异常重视其版本的校勘校点,也善于集思广益,具众本之长。如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用“广百宋斋”石印本、蔚文堂本、德聚堂本等多本进行校勘,1997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封神演义》则“以清刻四雪堂订正本为底本,参照善成堂、百宋斋、蔚文堂、铸记书局等若干常见版本进行点校”[6]皆精益求精,把他们认为最好的《封神演义》的文化精品献给广大的读者。

二书籍让人增长见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消遣性与娱乐性,为了增强小说的直观性,增加读者阅读兴趣,很多出版者费尽心思在版本中插有图画,如绣像本、绘图本、乃至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连环画漫画本。绣像本《封神演义》主要是在小说正文前面,附着人物图像,因用线条勾勒、绘画精致,故称为“绣像”。绣像本《封神演义》主要有乾隆四十三年经元堂《绣像封神演义》、光绪九年上海校经山房《绣像评点封神榜全传》、光绪十五年上海广百宋斋《铅印绣像封神演义》、光绪十六年上海鸿文书局铅印《绣像封神演义》、光绪十七年上海广百宋斋铅印《绣像封神演义》、光绪二十一年上海文盛书局石印《增像全国封神演义》、光绪二十九年上海书局石印《绣像封神演义》、1996年卢叔度、吴承学校点花城出版社出版《封神演义绣像全图新注》等。《封神演义》中人物与《三国》、《水浒》、《金瓶梅》、《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大不相同,也许张飞与李逵,潘金莲与薛宝钗在各自的绣像本中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但如果脱离了文本单纯看图像,我们辨别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封神演义》不同,人物奇形异貌,非常适合图像的展现。绣像本形象地再现了《封神演义》人物奇幻的相貌与神采,让人印象深刻。与绣像本相类似的还有绘图本《封神演义》,如宣统二年上海有益斋出版的《绘图封神演义8卷100回》、光绪二十三年上海图书集成书局石印《绘图封神榜演义》、1923年上海世界书局石印《绘图封神演义》、1946年上海广益书局出版绘图《封神演义》、1985年台北天一出版社出版的《封神真形图》、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封神演义图文本》、2006年齐鲁书社出版插图本《封神演义》等。绘图本与绣像本相同之处是皆在文字叙述之外配有图像,但仍有些许不同,插图本图像丰富,不再局限人物形象,尤其是近年来插图本如雨后春笋源源不断出版,画面色彩更加丰富,更适合普及性与青少年审美需要。如2009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封神演义图文双色版》、2010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封神演义经典彩绘版》等,画面色彩鲜艳、画面内容丰富,令人赏心悦目。还有一种绘画本《封神演义》就是以图为主配有少量文字的漫画、连环画。如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封神演义》、1988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封神演义》、198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封神榜》(上下)、1989年农村读物出版社版出版的《封神演义》、1993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封神演义连环画》、1993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漫画封神榜》、1995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封神演义绘画本》(一幅画配几行字)等,国外著名的漫画作品则是日本藤崎龙《封神演义》、《异说·封神演义》。

漫画、连环画本与绣像本、插图本相比它们同样强调工艺技巧、讲究图画色彩明暗、线条粗细。绣像本、插图本以文字为主图为辅,而漫画、连环画本恰恰相反,图画是主角,少而精的文字旨在画龙点睛。另外漫画、连环画本在借鉴民间传统绘画技术同时也汲取了西方卡通元素,更在社会的氛围下注入了时代与现代精神,极尽夸张幽默之能事。如藤崎龙《封神演义》中人物形象不再古香古色、庄严肃穆,而是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有着日本漫画少年的影迹,如核心人物太公望:“漫不经心、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一副平凡男主角的样子,完全看不出被托付了重任,配合外形酷似收音机天线的‘一打神鞭’,还真像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7]有点卡通、有点异类的形象中不乏时尚与娱乐元素。

三《封神演义》人物众多、内容庞杂,从神仙异域到妖孽魍魉、从帝王将相到百姓日常、从神魔斗法到人间流血战争无所不包,但因作家书写水平与能力的限制,驾驭如此庞大的结构框架略显不足,封神人物形象、故事设计全而不精,大而无章。在其问世后很多学人认识到这点,对其进行情节上的瘦身节选,内容上的缩写修缮的改编工作也从未停息。

缩写、节选的改编者进行去粗取精去繁从简的压缩提炼工作,从《封神演义》全本中选取精华所在,截取精彩故事,让读者深入体会经典中的经典。如1992年韩秀华编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古典文学启蒙读本封神演义精彩故事》、2000年陈赣改写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金奖童话名著精选封神演义》、2002年明日世纪工作室改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封神演义中的十个神仙》、2007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封神演义精装本》等,从题名不难看出编者节选精选的改编用心,这样缩写与节选结果使故事内容更集中、主题更明确、人物形象更鲜明。而且这样的版本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主要面向普通大众与广大的少年儿童,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普及性经典性文学教育。

另一种改编本即指内容重新组织安排,做适当改编,包括各种文本改编的戏曲、影视本。戏曲本有清茂苑啸侣《封神榜》、无名氏《封神天榜》、车王府曲本《封神榜》、河南豫剧《封神演义》、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编雷剧《封神演义》(上下集)、湖南戏剧研究所主编湖南戏曲剧本《封神传》等。影视本有1990年冰天、顾汉昌等编剧《封神榜》,2001年TVB张华标、朱镜祺编剧《封神演义》,2006年金国钊编剧《封神榜之凤鸣岐山》,2008年《封神榜之武王伐纣》等。这些改编本虽有改编者主观臆断,但大体人物、情节发展还是顺接小说原著底本的,只在个别地方大异小同、大同小异,如车王府曲本《封神榜》增加了许多民俗风情方面的描写,电视剧剧本强调人性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如张华标、朱镜祺编剧《封神演义》中妲己烙印上鲜明的女权主义思想,明显看出香港编剧思维的先锋性与潮流性。

戏说本主要有续书本、游戏本。它们据《封神演义》衍生而来,几乎完全脱离原著,游戏的成分居多,创作者的主观随意性较强。续书本也可称重写本,作者多借《封神演义》外壳借题发挥,典型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垒块。如1910年群学书社出版的大陆《新封神传》、1993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楞严阁主《列国志传——反封神榜》、2006年祥瑞出版社出版陈双法《穿越神佛世界:现代封神榜——异次元空间》等。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海量小说充斥网络,戏说《封神演义》的续书本不胜枚举,如青溪《现代的封神传》、唐汉《三国封神传》、日见《异域封神传》、如是我云《封神归真录》、鱼亦乐乐《黄龙封神传》、混沌虫《七界封神传》、蟠龙大仙《六道封神传》等。

这些续书本主要是文字上的改写与戏说,作为案头之作、文字表达,其抒怀、言情、达意倾向明显,目的性、功能性强。如大陆《新封神传》标明滑稽小说以滑稽形式反映现实,借姜子牙下山封神经历批判社会的金钱至上,讽刺不学无术坑蒙拐骗的留学生、革命党、对洋人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的顽固派官员,是时代的谴责与现形小说。1996年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丘宏义《新封神榜》,既把原著《封神榜》“中对社会传统方面的划时代看法见解明显地重写,又把一些不合时代的部分改写,并用西方科幻小说及目前影集的观点来重写《封神榜》,并改名为《纣王与妲己》”[8],后来的续书更是天马行空,假借封神名称,自我情怀的恣意表达,各种艺术手法任意嫁接,融奇幻、玄幻、梦幻、魔法、武侠、仙侠、奇侠于一体在网络上纵横驰骋。

还有一种戏说本即充分彰显参与性、娱乐性的游戏本,如《封神传说》、《真封神》、《魔法封神》、《封神on line》、《战国封神传》、《封神榜》、《封神无敌》等。因为:“《封神演义》作为中国最为普及神话作品中排行第二,的确是做游戏的好题材。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号,那些熟悉的故事,那些依然存在的古战场,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古代中国在公元前的历史。……玩家可以携手走入那段浪漫而又残酷的历史。”[9]游戏本《封神演义》具有书画本没有的优势,形象立体直观,视觉、听觉冲击强,游戏多了份参与性、娱乐性,使传统的经典离人越来越近,为人们休闲放松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这也是《封神演义》版本的跨越式发展。

译文本指的是汉语之外的翻译本。在众多的译文本中日译本较多,有1977年日本谦光社出版木岛嶋清道《封神演义》、1998年讲谈社出版川合章子《封神演义》、1999年集英社出版八木原一惠《封神演义》、2002年讲谈社出版唐亚明《封神演义》等。“韩译本有约在1728年以前缩约意译由乐善斋收藏的《封神演义》。”[10]“英译本有1921年纽约斯托克出版社出版弗雷德里克·马腾斯选译《封神演义》,1922年伦敦G·哈鲁普出版社出版倭讷译《中国的神话与传说》收有《封神演义》选译。德译本有1902年莱比锡阿梅郎斯出版社出版格鲁贝《中国文学史》收有《封神演义》选译,1912年莱登E·J·布里尔出版社出版《封神演义:中国神话历史小说》,1919年耶纳迪德里希出版社出版卫礼贤选译《封神演义》,收入威廉译著《中国神话故事》。”[11]译文本是文学文化的传递与交流,更多彰显各自文化立场背景,也是文本的更新与创造过程。孙志鹏在《文化与翻译——评封神演义英译本》中谈道:“the translation accurate1y reproduces the origina1 novel both in meaning and style.”[12](翻译确实是源本意义与体系的再生产)翻译依据原著又是在原著基础上再加工再创造。如1988—1989年讲谈社文库出版安能务氏翻译的《封神演义》即是从小说家角度进行的某种程度的重写与改写。

《封神演义》从明代问世至今,各种版本争相竞妍,异彩纷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与价值:

(1)版本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彼此之间相互迥异,更有交叉与重叠。如2000年金盾出版社出版侯会改编的《看图读封神演义》、2004年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彩绘中国古典名著封神演义》(缩写本,共26回),既是改编本也是图画本,无论从故事的长度、图像的绘制,更适合少年儿童的心理与审美期待。

(2)版本发展与时俱进,渐趋实际化、具体化、应用化。《封神演义》从最初文本的欣赏到图画的视觉体验再到数码时代呈现的视觉听觉大餐,主体积极参与的游戏娱乐世界,体现了《封神演义》对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娱乐文化作出的积极回应,版本的功利性与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强化。

(3)《封神演义》版本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广为流布,既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变迁、人情世态,映照社会现实,也为我们审美欣赏、学术研究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盛宴,它影响着过去与未来,在变迁中不断更新,发展其新的形式新的内容,生成并张扬其新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史仲文,胡晓林.文化精萃分类卷[M]//冯大彪,孟繁义,庞毅,等. 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486.

[2] 柳存仁.和风堂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231.

[3] 程千帆.校雠广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98.

[4] 叶德辉.书林清话书林余话[M].长沙:岳麓书社,1999:288-289.

[5] 张之洞.书目答问补正[M].范希曾,补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

[6] 许仲林.封神演义[M].施愚,点校.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7] 出版社不详.漫画辞海:日本篇:2[C].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80.

[8] 丘宏义.新封神榜[M].台北: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序言.

[9] 大众软件杂志社.大众软件精华本2005游戏加油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93.

[10] 闵宽东.在韩国的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情况[J].明清小说研究,2009(4):46.

[11] 王丽娜.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344-345.

[12] 孙志鹏.文化与翻译——评封神演义英译本[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

猜你喜欢

封神榜封神出版社
我等待……
连台本戏《封神榜》与特刊
“封神宇宙”需要文化与心灵的支点
《封神三部曲》开始配音工作 李雪健与乌尔善现身
成语封神榜(第十期)
成语封神榜(第三期)
成语封神榜(第一期)
战后好莱坞编剧作家的封神之路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乌尔善打造《封神三部曲》计划于2020年至2022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