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征绿杨春生产中存在问题探讨

2012-04-01施伟文刘红春赵家金张爱琴

茶业通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仪征春茶鲜叶

施伟文,刘红春,赵家金,张爱琴

(1.江苏省仪征市农业委员会,仪征211400;2.江苏省仪征市园艺试验场,仪征211400)

1 品质风格问题

绿杨春产于素有“风物淮南第一州”的仪征丘陵山区,形似新柳,翠绿秀气,香气高雅,汤色清明,滋味鲜醇,叶底嫩匀,素以香高、味浓、汤绿、耐冲泡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绿杨春茶1991年创制,经过20年的发展和提高,获得了全国“中茶杯”特等奖第一名、江苏省“陆羽杯”特等奖第八名,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但近年来,由于消费者过分讲究茶叶外形和色泽,“只知好看,不识滋味”,导致部分茶叶企业在生产加工中提高采摘嫩度,降低做茶温度,加压较迟。没有较高的杀青温度,茶叶中的青气物质不能挥发,芳香物质不能显露和形成,茶叶香气必然会大大降低,滋味也因儿茶素等物质异构化和降解等变化不够而难以达到浓醇甘爽;太嫩的茶叶,生长期很短,其内含物质积累非常有限,滋味必然不浓,香气也不会高;压力不够,细胞组织破坏较少,冲泡时不利于内含物浸出。

2 传统手工炒制与机械化加工问题

2.1 手工炒制

传统手工炒制分为杀青-整形初干-足干。其优点是加工设备简单、成本低,可制出仪征绿杨春精品,成茶保持了绿杨春茶的色、香、味、形品质。但手工炒制对炒茶人的技艺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并因制茶人员的技术差异而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标准化批量生产。由于仪征市捺山茶场申报的绿杨春茶制作技艺被扬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故在仪征还应保留传统手工制茶技术。

2.2 机械制作

该工艺以理条机理条为关键技术,流程为:杀青-理条-初烘-复烘。仪征市从1992年开始引进名优茶机械,试验研究绿杨春的机械化加工技术,1998年在捺山茶场形成了机制绿杨春茶生产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产品色泽绿、汤色亮、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大了绿杨春茶产量。在仪征绿杨春茶机制率达95%以上,加快了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步伐。在干茶色泽上更接近于风格特征,不足之处是机械设备投入成本高,个体茶农利用率不高,所产干茶条索不够紧,香气不高,耐冲泡性不足。与绿杨春茶品质尚有一定的差距。

机械化是仪征绿杨春茶加工的发展方向,应积极探索新型茶机在生产中的应用,结合实际完善绿杨春的加工工艺,逐步实现绿杨春茶加工机械化、连续化、清洁化。

3 茶树品种选育问题

3.1 无性系品种与有性系品种的问题

(1)有性系品种。有性系品种为直根系,主根发达耐瘠耐旱,抗寒性强,成活率高,种植方法简单,成本较低,适宜土层不深、水源条件较差的园地。但由于性状混杂,不便于采摘,不利于加工品质的控制,难以适应现代化茶叶生产的需要。

(2)无性系品种。无性系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发芽整齐的特点,便于采摘加工,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茶叶的加工品质。但根系较浅,苗期抗逆性较差,管理要求高,经济年龄短。

好的鲜叶原料是提升绿杨春茶内质的必要物质基础。目前,仪征无性系茶园比例较低,约占茶园总面积的9.1%。为增强茶叶生产后发之劲,使茶叶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后要加快高效良种茶园建设步伐。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园地,因地制宜种植有性系良种。形成以无性系为主,有性系与无性系相结合的茶园结构。

3.2 品种优质与早生的关系

优质是茶叶生产永恒的主题。茶树品种的选择并不是越早越好,应以适制性、适应性为先,还应考虑生产与用工的协调。要引种适合仪征地区抗寒、抗高温、抗病虫害且适制性好的优良无性系品种。采取早、中、晚品种搭配栽植方式,形成早、中、晚优质绿杨春茶原料鲜叶梯度供应源。

3.3 良种引种与试验问题

近年来,仪征加强了无性系良种的推广力度,引进了一批无性系良种,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已初步形成以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等品种为主的生产品种,但也存在品种过多,成品茶风格特征难统一等问题,因此,在引种时可以多品种,但在生产中应以全市早、中、晚各有一个主导品种为好。有些单位与科研单位协作,引进了一些无性系茶树品系。但由于自身技术实力不够,研究人员远在外地,造成园地失管或半失管,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还有一些单位引进了少量的白茶种和适制其它茶叶的良种,形成不了规模,达不到商品量,如此做法均不可取。

茶树是多年生叶用经济作物,良种茶园是生产绿杨春茶的重要原料来源,茶树良种的引种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引种的目的明确,品种功能相对完备,引种单位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

4 茶园管理问题

4.1 茶园管理措施

科学的管理措施能保持茶树旺盛的生产能力,是提供优质、高产鲜叶原料的根本保证和必要基础。由于仪征原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与茶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园由原来的集体经营到个人的分散管理,加之茶园管理费用日显加大,茶农种茶的经济收益明显萎缩,种茶的兴致不高,茶园管理粗放,投入大幅度下降,甚至有的茶园不施有机肥,或仅在茶树开采前施用催芽肥,造成绿杨春茶品质的直接下降。应对茶农加强宣传引导,树立优质优价理念,让茶农通过多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茶叶品质来提高经济收入。

4.2 规范鲜叶采摘

由于本地采茶工的短缺,从泗洪等地请来的采茶工、对标准化采摘意识淡薄,影响到绿杨春茶原料质量。因此要加强管理,在采茶之前,要做好讲解、示范工作,在采茶过程中,及时掌握采摘状况。盛放鲜叶的器具要保持清洁卫生、通风透气。及时将采摘下的鲜叶妥善处理好,确保鲜叶的新鲜度。

猜你喜欢

仪征春茶鲜叶
仪征化纤:做可降解新材料品牌开路先锋
仪征:“三力”铸牢共同体意识 “三紧”建美红石榴家园
扬州仪征十二圩:三步骤画好基层统战最大同心圆
春茶不宜贪尝鲜
仪征化纤熔喷布生产线投产
春茶不宜贪尝鲜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