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肉价格迅速上涨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2012-03-24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陈宏威

中国商论 2012年13期
关键词:养猪猪肉养殖户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陈宏威

2011年进入二季度以后,全国各地省市的生猪及猪肉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快速、大幅上涨,6月下旬猪肉价格与5月下旬相比,涨幅达到15%之多。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5日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例如,7月4日,北京猪肉均价达到24.95元/公斤,创下了近3年猪肉价格的最高纪录。7月4日,上海的纯精肉18元/斤,肋排26元/斤,带皮夹心16.5元/斤,带皮腿肉16.5元/斤,里脊肉20元/斤。7月8日沈阳市场上的瘦肉零售价已高达15元/斤,排骨则高达17元/斤。当日全国猪肉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43.5%。广州、成都、云南、武汉、西安、山东等地,猪肉价格纷纷达到历史的最高点。

“民以食为天”,猪肉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会对社会经济运行的稳定和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解决好民生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将具体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1 2011年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这次造成猪肉大幅度涨价的原因有供给量减少、长期猪价过低、疫病多发、养殖成本增加等多方面,尽管上涨因素是复杂的、各种因素相叠加的,但根本原因是供给量减少。“4、5、6月份商务部统计的定点屠宰企业的生猪屠宰量同比分别下降了8.9%、9.4%和13.2%,这3个月猪肉供应平均减少了10%。”供应量减少是导致短期内供求失衡、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1.1 生猪价格长期低迷,养猪业受损严重

价格长期低迷,导致生猪存栏过少,生产能力锐减,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这是本轮猪价暴涨的根源所在。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生猪市场价格连续21个月下滑,为历次“猪周期”跌价持续最长。相当多的养殖户破产出局,部分养殖户缩减养殖规模,导致能繁母猪存留减少,生猪存栏数下降,整体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的生猪供应。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生猪存栏数为4.36亿头,同比下降4.15%。5月份生猪存栏量进一步下降至4.34亿头,比4月份减少了200万头。自今年初以来,生猪存栏量一直呈现下降态势,累计下降4.68%。存栏下降导致供给减少,因此,猪价上涨是供求矛盾的集中爆发。

生猪养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周期性,即便及时补栏,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养猪业有个三四五规律。“三个月育种,四个月怀孕,五个月出栏。”三四五加起来,正好是一年。2010年8月份之前,养猪处于亏本状态。去年9月到11月,猪价涨后又跌,养猪信心下降,本打算补栏的养殖户没有补栏,有些中小型养猪户退出养猪业,导致今年上半年生猪存栏量急剧减少,最终引起了猪价的高度反弹。

1.2 猪病高发,死亡率上升,养猪业损失惨重

去年冬天猪病高发,母猪产仔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养猪业因此损失惨重。近些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和口蹄疫、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相继出现,疫病除了导致生猪直接死亡损失外,还导致患病母猪的流产、死胎、仅产单崽或者双崽,并且小猪成活率极低,猪病包括以前少见的混合感染、无名高热,仅急性腹泻就使小猪死亡率提高五六个百分点。2007年之前小猪死亡率在8%左右,2009 年后升至15%左右,个别地方高达50%以上。把20多斤的小猪养成200多斤的商品猪,通常需要5个月左右。去冬延至今春的猪病致使仔猪大量死亡,无疑会直接影响今年5月份以后生猪的出栏量。

1.3 生猪养殖成本上升,养猪比较效益下降

成本的大幅上涨是猪价上涨的另一重要推手。

(1)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价格居高造成牲猪养殖成本上升。在养殖成本中饲料所占比重在70%左右。玉米作为饲养生猪的主要原料,占60%。今年以来粮食价格上涨,玉米国内价格由年初的平均1400/吨上涨到现在的1800元/吨,增长幅度为28.6%,其他饲料豆粕、麦麸、预混料饲料的价格涨幅也都超过了10%,一头生猪成本因此增加了60~70元。

(2)雇工费用的上涨推动了肉价上涨。养殖成本上升,还体现在生猪饲养员工资上涨。随着去年以来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使得劳务市场上劳务人员的工资也有了一定的提升,由去年1500元/月增加到今年2000元/月以上,包吃住,节假日工资还要翻番,雇佣相同数量的员工需要支付更多的劳务工资,有些猪场即使调高了工资待遇也招不到人,甚至出现了“用工荒”。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养猪户的生产成本,助长了猪肉价格的上升。

此外,今年成品油价格连续两次上调,运输、储存等物流费用增加,加上去年农副产品价格全面上扬,而生猪价格却保持了长时间低迷,在饲料、疫苗药品等成本轮番上涨之后,养殖成本被大幅推高,生猪价格本身存在强烈补涨需求。

1.4 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比重低,化解风险的能力较弱

我国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约占生猪饲养量的70%左右。这是市场波动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散养殖户处于行业底层,化解风险的能力较弱。家庭小规模分散养殖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良种化程度低、养殖防疫技术不高、市场价格信息滞后等问题,容易在市场波动中蒙受损失。每逢周期性价格震荡,都会出现“散养户跑得快,规模户跟不上”的现象。散养户在本次波动中快速退出成为一个主要特征。业界认为,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猪肉价格才会趋于稳定,“猪周期”振幅趋于平稳。因此,目前我国生猪生产面临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影响了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1.5 市场信息不对称,没有相应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

生猪养殖与市场供求的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猪肉价格周期性涨跌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生猪养殖仍以农村为主,而农村地区生猪养殖大多各自为政,与市场联系不紧密,大多没有形成产业链,生猪养殖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极为不畅,一些养殖户看不准市场,追着市场走,好不容易盼到生猪出栏了,可等到的却是饱和的市场。在肉价下降的刺激下,缩小养殖规模的局面就会出现,再过一段时间,肉价上涨也会成为必然,而涨价调控减价再调控涨价的模式会永无止境地循环下去。因此,如果不抚平养殖与市场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鸿沟,猪价周期涨跌势必难以禁绝。

1.6 市场消费需求拉动,助推肉价上涨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自1996年以来的十多年间,尽管人口不断增长,我国年人均拥有猪肉数量依然增长强劲, 1996年生猪出栏4.12亿头,猪肉总量3145万吨,人均消费量达到25.7公斤;2009年生猪出栏6.45亿头,猪肉总量4889万吨,人均消费量达到36.4公斤;2010年生猪出栏6.67亿头,猪肉总量5070万吨,人均消费量达到37.8公斤。15年间人均猪肉消费量年均增长2.89%。由于近年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使我国猪肉消费量稳定上升。在生猪生产快速度增长的情况下,在供给充裕时还不致引起大的价格波动。而今年生猪生产出现了大幅下降,供给减少,价格必然会上涨。

2 解决猪肉价格周期性上涨的建议

如何保持猪肉价格的合理波动,共同维护猪肉市场的稳定发展,保护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是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有关对策建议如下。

2.1 建立生猪市场监测与预警机制

应建立国家、省、市、县(区)四级监测预警网络,实行生猪养殖和市场需求趋势等监测。并且由职能部门负责,按年、季、月实时公布经济信息,提早为政府和生产者做出预警报告,政府据此做出科学决策,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指导生产和流通,做到产、供、销有序发展。具体要求做到:(1)做好养猪生产基础资料统计分析;如存栏数、出栏数、母猪繁殖及疫病等情况;(2)认真采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供需总量的变化情况,为养殖户提供可靠的生产信息,正确引导养殖户有计划的从事生猪养殖生产;(3)做好市场养猪饲料方面的价格统计分析,及时监测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波动情况,有效规避因市场价格因素而导致的生产亏损。

2.2 提高疫病防控水平,强化防控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以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疫,猪瘟为主的强制免疫措施。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工作,严格把好生猪监测、检疫、消毒关。重点是努力强化实用有效疫苗的研发、疫病防控的网络体系建设,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和养殖户的生产、市场风险。针对当前免费疫苗在运输、冷藏环节保管不善,质量下降、使用不当、防治效果不够理想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财政对生猪病毒科研的投入和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力度;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和畜牧兽医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以尽快改变疫苗研发滞后、基层防疫力量薄弱等被动局面,实现生猪生产持续增长、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2.3 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有益于科学养殖、产生规模效益、疫病预防与控制。在当前形势下,应及时地引导和推动养殖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现自繁、自养、自销等“一条龙”生产线,减少中间环节,扩大收益空间,推进生猪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对发展规模养殖场或养猪龙头企业要在项目、税收、基地建设、信贷、用地、无害化处理、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养猪场予以扶持建设资金;对生猪养殖大户按饲养量和存栏、出栏的贡献大小,给予更多的补贴和奖励;重点扶持大型繁育场,提高母猪种群质量和提供优良仔猪的能力,以满足生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4 利用商业保险化解猪疫病风险,保障农民利益

政府应采取鼓励措施,推动财政、农业、畜牧兽医部门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加大对生猪保险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关保险机构深入到农村为生猪养殖户办理商业保险,引导和鼓励所有农民养殖户参加商业保险。国家可以采取保险补贴的形式进行扶持,形成一种高覆盖、低消费、全保障的生猪养殖保险体系,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力争做到“应保尽保” 提高养猪户抵御养猪风险的能力,保证养猪户的利益,降低养猪户的损失,促进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

2.5 发挥消费的带动功能,引导生猪产业发展

发展生猪产业化经营,需要城乡消费的带动和支撑。没有科学合理的消费需求和不断增长的支付能力,就没有标准化的生猪生产和产品的优质优价。为此,必须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稳步提升生猪产品的价格,支持和引导农民提高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科技水平,增加养猪收益。

[1]刘维佳.当前生猪涨价的特点、成因及对策.http://animal.aweb.com.cn.2011-08-02.

[2]我国经济30年频受生猪生产影响.中国猪网.

[3]2025年中国猪肉需求量将达5640万吨.爱猪网.

[4]中国肉类协会:关于当前猪肉价格上涨的成因和对策.http://www.chinameat.cn.

猜你喜欢

养猪猪肉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养猪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