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2012-03-24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张宁

中国商论 2012年13期
关键词:成都市体育产业体育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 张宁

体育产业作为一种低排放的绿色新兴产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保障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渠道,而且与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旅游业、传媒业等行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可以推动这些行业的较快发展,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有着积极的意义。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文件的发布,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路径指引。成都市作为西部的特大城市、经济中心,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整个西南地区均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如何根据成都市的区域优势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合理规划,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成都市体育产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西南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成都市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成都市体育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0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收入为112.52亿元,增加值为23.62亿元,较2008增长了53.17%,平均年增长23.76%。[1]但体育产业增加值仅为全市GDP的0.36%,而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多为GDP的2%左右。说明成都市体育产业规模仍偏小,占成都市国民经济的份额较少。依据2008年6月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分类标准,在成都市体育产业的增加中,隶属群众参与型、体验型体育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成都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彩票活动等收入呈快速增长,经营收入为29.72亿元,较2008年增长104.54%。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收入为60.99亿,占据成都市体育产业总体收入的半壁江山。然而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体育传媒服务、体育商务服务、体育经济咨询服务等项目增长缓慢,是成都市体育产业的薄弱项目,可以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总之,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区域首位型城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但与西南地区其他城市相比,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且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 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产业链尚未形成、辐射效应未体现

产业基地通常指的是相互有联系的公司及机构集聚的特定领域或在一定区域内建立的具有配套环境、布局相对集中的企业集群地带。[2]产业基地入驻企业数量多,程度集中,对内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对外亦可广泛的利用外部有效资源,形成产业经济辐射效应。2007年5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复同意,在成都市温江区建立了西部第一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成都乃至整个西部体育产业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在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推介会上,青岛英派斯集团、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等国内知名体育用品公司与成都体育产业基地签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入,产业基地已成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产业基地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规模的概念,不是简单的企业数量的集聚,而是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性、构成完整产业链的各种综合要素的集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基地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进的企业之间缺乏广泛的联系和明确的分工,与成都市的体育产业资源、市场还缺乏紧密的有机联系,没有进行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基地的相关配套设施与环境建设不完善,集聚与辐射效应不明显。

2.2 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项目发展不均衡

在成都市体育产业构成中,体育彩票销售,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仍是体育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此三项收入总计97.9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体收入的87%。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制造、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等行业发展缓慢。尤其是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制造的整体规模、产能较小,与我市体育用品的消费能力严重背离。成都市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项目发展严重不均衡。成都市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应在薄弱项目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应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形成特色产业,从而形成有效的多元化发展局面。因此,需要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明确定位,优化产业结构,确定其核心产业和配套产业,对体育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2.3 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滞后

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体育总局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与《体育产业“十一五”规划》等国家层面的体育产业宏观政策,但仍缺乏支撑这些宏观政策的微观配套政策。而德国、西班牙、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颁布法规,对给运动员或体育组织提供赞助的企业和单位减免税赋,非盈利性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中介机构不纳税,并免费或低价使用公共体育场地,以实质性的优惠政策鼓励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3]而在我国,区域性体育产业政策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市场发展和调控的实质性政策缺失严重,制约了体育市场的培育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2.4 职业体育的缺失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是体育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成都市虽为西南地区的大型城市、经济中心,却缺乏成功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足球职业俱乐部挣扎在降级的边缘,篮球职业俱乐部也在影响力有限的NBL联赛,竞技水平较低,球场上座率不高,球迷数量有限,俱乐部入不敷出。成功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不仅可以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推动体育传媒、广告业和体育赞助行业的发展,而且可以提升城市的体育形象,催生高质量的体育产品,孕育出群众争相效仿的体育明星,对塑造体育文化也有重要作用。如欧洲的巴塞罗那、曼彻斯特等城市体育产业的繁荣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城市成功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2.5 体育产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体育产业公共服务供给是体育产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体育产业服务供给不足造成体育产业发展缺乏动力,陷入困境。成都市体育产业服务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重大体育设施建设滞后、体育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发展体育产业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职业体育教育、培训体系,熟知体育产业运作方式的体育管理和营销人才较少,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信息网络建设落后,成都市尚未建设覆盖全市的包括体育产业资讯服务、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体育产业投融资及体育产权交易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3 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3.1 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建立具有成都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

作为“天府之国”及“休闲之都”,成都市应凭借其优势资源,进一步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建立与成都市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具有成都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建立以体育旅游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为特色和核心的体育产业发展与服务体系。利用成都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运动体验、运动休闲度假和重大赛事观战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与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体育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动观光游向体验游、度假升级;大力推进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场馆组织、管理活动、体育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形成体育健身休闲与旅游、娱乐、餐饮、房地产等配套的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体系;以赛事为龙头,突出赛事经济,打造品牌赛事,将体育娱乐市场、体育健身市场、体育产品市场、体育中介市场链接,逐步建立赛事产业要素聚集的体育服务新格局。

3.2 整合资源、加强引导,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带动整体发展

在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整合、调配市场资源,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人才、机构向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聚集,促进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推进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要加强规划,与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接轨,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引导生产力布局,不断延伸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聚集;引导高级人才、技术等核心要素向基地集中,以发挥其最大效能;引导非盈利体育组织入驻,为交易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从而保障产业加快发展。通过系列资源配置,发挥成都体育产业基地的产业聚集、辐射效应,从而带动成都市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

3.3 构建体育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构建覆盖全市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实现体育产业网络建设系统化。体育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是集体育产业相关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应用系统,是为政府、产业基地、企业、院校、研究与决策机构、服务机构、创业者和行业专家等体育产业经济参与者服务的枢纽。体育产业服务信息平台依托政府,建立涵盖体育资源、政策扶持、经营项目、融资、体育人才信息及体育产业经营场所的专项数据库,以此构建高端体育产业联盟,帮助各类体育产业相关公司和广大消费者及时了解体育产业投资和经营信息,推动体育产业健康和快速发展。

3.4 落实配套政策,保障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应在正确解读国家宏观政策基础上,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和社会氛围,积极制定体育产业相关配套政策,以保障体育产业快速发展。重要的是要落实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减税政策,协调体育局、财政、税务、经贸等政府部门,对单位和个人从事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体育产业开发项目,给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捐赠体育事业,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修建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尤其是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可以减免或扣除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放宽体育产业市场准入政策,借鉴国外先进产业发展政策,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吸引外资,鼓励民营资本以各种形式投资体育产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融资。

[1]成都体育产业驶入快车道[N].中国体育报,2011-7-20.

[2]林向阳,周红妹.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

猜你喜欢

成都市体育产业体育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产业之篮球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