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①

2012-03-24桂林理工大学陈光春周柯马小龙

中国商论 2012年13期
关键词:包容性外贸利益

桂林理工大学 陈光春 周柯 马小龙

1 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1 现有研究对外贸可持续发展的界定

张作鹏(1998)从外贸总体规模、外贸经济效益、外贸社会效益、外贸技术效益、外贸生态效益、外贸资源效益六个方面对对外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1]

沈树荣(2001)认为发展可持续性贸易是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种全新的贸易模式,它通过商品、技术与服务的跨国交换,满足进口国消费与生产的需要,促进贸易国的经济增长,同时在贸易品的生产与交换过程中,使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达到最小,从而减少同代人与后代人的国际贸易对环境的需求。[2]

彭红斌(2003)从更广义的角度上定义了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他认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就是遵循外贸发展的内在规律,健全外贸体制, 完善外贸运行机制,提高外贸效率, 合理有效地动员和配置外贸资源,从而达到经济和外贸在长期内有效运行和稳健发展。[3]

易瑾超(2005)认为,所谓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就是必须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一方面追求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将对外贸易带来的生态成本限制在一定水平。在遵循外贸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健全外贸体制,完善外贸运行机制,提高外贸效率,合理有效地动员和配置外贸资源,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地增长,并且取得不断改善的贸易条件和持续扩大的国际分工利益。[4]

1.2 侧重贸易利益共享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新定义

我国具有巨额的外汇储备,2011年外汇储备一直增加,截止到6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为31974.91亿美元。近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受到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频繁。贸易的摩擦是贸易利益冲突的激进体现,也预示着国际伙伴间的贸易是一些不可持续的因素。2009年11月,胡总书记出席新加坡亚太经合组织第1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就世界经济增长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强调了“包容性、可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2010年9月,胡总书记出席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再一次强调了“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作为新的发展理念,要求国与国之间在贸易中进行公平的、共享的模式进行合作。国家间的贸易往来的包容性也是对外贸易走向可持续的内在要求,只有贸易利益在国与国之间进行共享,才能促进国家间贸易不断扩大。因此,包容性发展理念也给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涵义。

本文认为,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是遵循外贸发展的内在规律下,在稳定开放的国际环境下,贸易国通过商品、技术与服务的跨国交换,使本国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生态友好,利益共享,最终实现外贸与本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长期协调、稳定、健康的发展。

2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 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的优化

按照保罗·克鲁格曼的观点,国与国之间之所以会进行贸易和专业化生产是因为两个原因:(1)国与国之间在资源或者技术上存在差别。(2)规模经济使一些国家只能在一些有限的产品和服务商具有专业化的优势。[5]因为规模经济使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者是平均成本的降低,最终引致比较优势。因此,一国的资源或技术的优势加上本国产品的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得本国产品出口的发生。而对产品结构的的描述,主要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竞争力指数、特化系数及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口国尝试通过运用技术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指数,使本国的产品具有更好的比较优势,扩大出口。一国的贸易结构是贸易运行质的反映,也体现了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对外贸易结构优化方向是出口注重制成品与服务贸易的比重的上升和在出口商品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比重上升。

2.2 对外贸易政策的稳定、连贯

对外贸易的出口主要依赖于外部需求,不可避免要受到汇率波动的风险。外贸的进出口,也面临着各国贸易政策的约束,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摩擦频率越来越高,开始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近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反倾销”起诉,人民币汇率又面临升值压力,国际环保标准越来越高,这些都是我国产品外贸的不可持续因素。贸易国制定并执行公平、自由的贸易政策,均衡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 贸易国在稳定的贸易政策条件下,推行公平、自由的贸易。

2.3 对外贸易利益分配的共享性

“包容性增长”强调“参与”和“共享”两个层面,亦即所有成员平等“参与”和经济增长成果“共享”,强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的、可协调的发展。在“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下,外贸的可持续发展也强调外贸成果的共享。外贸成果的共享要求参与外贸的各个环节的群体能够分得合理的利益。国与国之间进行公平的贸易,互惠互利,使贸易有利于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双方在贸易中获得共赢。在出口产品的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不同阶段的群体均能获得利益,使得外贸相关的各个环节都能共享贸易成果,最终达到外贸成果在国内部分共享。

2.4 对外贸易与国内发展的协调性

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外贸与国内经济、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相协调。由于外贸涉及行业广,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外贸活动受到国内环境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外贸活动又影响国内环境。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程度。彭红斌(2005)将外贸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指基础设施、外贸结构、劳动力、资金、市场、外贸企业文化,外部环境指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对外贸易在其运行的内外环境下运行发展,必须与之协调适应。因此,外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与国内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相适应。

3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1 效率性原则

对外贸易应该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追求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率。资源具有稀缺性和多功能性两个特性,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一门学科,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表现。各种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价格作用下的流动,追逐利润,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应该是在国际范围内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效率更高。从现有的国际市场来看,区域间国际贸易往往会形成特别的关税同盟,而贸易的高效性即要求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可持续的对外贸易,不仅仅要求现有贸易量的扩大,更是要求资源在贸易中达到资源高效利用。

3.2 环保型原则

国际贸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取决于国家的资源禀赋(Liddle,2001)。一般来说,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有6种效应方式,也即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产品效应、技术效应、收入效应和法规效应(Panayotou,2000)。目前贸易产品中,环境资源不能被正确定价,价值不能在市场上完全体现,完全的自由贸易会使环境禀赋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走向不可持续。而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如果考虑到环境外部性和实行环境成本内部化,将会对国际贸易的福利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曲晓茹,2002)。对于贸易国来讲,贸易中要考虑环境成本,贸易发生不宜以巨大的环境成本为代价。两国贸易要倾向于更有利于双方环境条件改善。

3.3 包容性原则

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包容性原则,亦即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到利益分配的共享。在国际层面上,“包容性增长”要求本国的增长不应该损害或者抑制他国,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应该是协调、稳定、互益式的。在国内层面上,“包容性增长”要求对外的贸易利益能够实现共享,产品对外贸易的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能够合理分配贸易利益所得,特别是不能侵占低收入劳动群体的利益,使得贸易利益分配更具合理化。发展国际贸易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贸易使消费者福利得到改善。

4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增长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4.1 对外贸易可持续与包容性增长的统一

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国际层面上,“包容性增长”要求本国的增长不应该损害或者抑制他国,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应该是协调、稳定、互益式的。

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是要求双方之间的贸易发展能够全面、稳定、可持续性。只有贸易双方在贸易中实现双赢,二者之间的贸易才能长期发展。一国的贸易利益的增加建立在损害他国的基础上的贸易是不可持续的,也不满足包容性增长的要求。包容性增长更需要考虑的是利益的分配,在国际上要求双赢,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在国内注重公平,经济成果分配科学化,希望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这种发展的成果。

4.2 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

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对外贸易活动能够协调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发展,把贸易利益在人类中合理分配,实现经济效益的共享,最终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外贸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单单要求贸易数量的增长,更是结合国情在国家贸易中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1]张作鹏.构想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J].财金贸易,1998(6).

[2]资树荣.简议可持续贸易[J].商业研究,2001(7).

[3]彭红斌.外贸可持续发展涵义浅析[J].商业研究,2005(14).

[4]易瑾超.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5.

[5]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包容性外贸利益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利益与西瓜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