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012-03-24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胡琳

中国商论 2012年13期
关键词:外贸出口贸易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胡琳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经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经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目前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向好,步入后危机时代。在新形势下,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1 国际贸易环境的新态势

1.1 国际贸易步入复苏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复苏,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势头的强劲带动,当前国际贸易加速回暖,已经进入复苏增长期。在包含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2010年全球贸易额经过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将增长达到13%。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2010年世界产值的增长远远低于贸易的增长。世界出口贸易额在2000到2007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约6%,在2008年其增速降低了约4%,而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在-10%左右。一直持续到2010年7月,世界贸易额才达到了2008年6月以前的水平,相当于金融危机前2008年4月的峰值。

1.2 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仍未改变,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重要引擎

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公布,2010年上半年世界商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43,51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成长25.8%,亚洲商品贸易额达46,15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8.5%;中南美及独立国协增幅亦各为26.6%、35.9%,均大于世界的总增幅。尤其是内需大幅度增长的新兴市场带动了贸易伙伴致使其出口同时回升,新型市场的工业生产以及出售远远好于发达国家,表现明显突出的是“金砖四国”,它们的进口增速高于欧盟、美国以及日本。2010年1月至11月,美国、欧盟、日本进口同比增长分别为32.2%、32.6%、32.9%,而中国的进口增长达到了40.3%,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如南非、印度、东盟、巴西、俄罗斯等进口增长分别是64.1%、53.6%、47.5%、32.8%、21%,这些对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3 激烈的贸易竞争致使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导致了全球需求严重降低,致使国际贸易大幅度下滑,进而导致了各国贸易市场竞争加剧。为了应对这种内忧外患的状况,达到增加国际市场的目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各种强硬措施,甚至是不惜贬低本国货币,利用关税的层层壁垒以及非关税贸易保护政策壁垒来提升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有效争夺国际贸易市场。此时,美国和欧盟一方面加大了对中国市场出口的力度,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冲击日益严重;另一方面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2009年4至8月间,据国际贸易组织统计:20国集团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了新制定了91项潜在保护主义措施。与此同时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国集团有17个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制定并实施了47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且有31项未付诸实施。

在各国经济利益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每一个国家都没法独善其身。所以,虽然彻底消除贸易保护的道路依然漫长,但事实上各国都不同程度认识到保护主义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障碍,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同贸易是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法,各国采取共同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多哈回合谈判顺利结束的希望仍存。

1.4 危机过后,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这场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产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失业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就业问题就这样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2009年,欧盟国家8月份失业率创下了自欧元区诞生以来新高度,上升至9.6%;美国则达到了26年来最高失业率,达到了9.8%;则日本达到了十年来新高,达到了5.3%;无独有偶,发展中国家失业率也同样不尽如意。如此高的失业率对消费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失业者没有能力消费,未失业者由于惧怕失业也不敢随意消费,基于此高失业率大大降低了社会整体经济的复苏速度。

金融危机爆发以及高通胀产生在高失业率严重期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空前绝后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各国央行同时大大降低了银行利率水平,以期进一步促使经济的复苏和稳固金融市场。欧元区、美国、日本的利率创下了历史新低,分别降至0%~0.5%、0.1%、1%。同时有些地区国家为了提高大宗商品的价格直接向市场注入资金。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2月欧元区CPI指数年率上升2.2%,达到自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1月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3%,甚至在2010年11月份,中国CPI通胀一度达到5.1%,为两年多以来新高。近期,由于美国经济复苏超出预期,且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保持强势,而国内农产品价格2011年初以来出现明显反弹,加上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预计未来一年多数国家的通胀率仍将在高位徘徊。

2 后危机时代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2.1 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政府将着手大力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用来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从而推进城镇化水平,因为城镇化率的加速提高将会为经济发展再添新动力。因此,未来一个阶段,国内的居民收入财富在步入较快增长的时期,内需拉动效应也会渐渐加强,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处于加速转型时期,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综合国力方面的差距也将逐一缩小。初步预计未来5年我国经济将会保持在8%~10%的增速上。

2.2 经济结构的调整状态处于攻坚阶段

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将决定本国的贸易结构。而“十二五”时期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结构调整”则是宏观调控的重点。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直接导致我国外贸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将由过去依靠投资、出口拉动逐步向投资、出口、内需“三驾马车”共同驱动过渡,与此同时,我国适当降低外贸依存度,扩大内需,改变“出口至上”战略,通过鼓励与扶持高附加值产业与产品出口,走一条科学、可持续的中国外贸发展道路。另一方面,面对最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的新雁形分工格局以及与之相应的“金字塔”的国际产业结构,我国必然会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产业机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会引起需求结构、出口结构的变化,并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外贸结构现状。

2.3 要素成本上升

处于这样的后危机时代,国内大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有所变化,劳动力成本便开始呈上升的趋势。这也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和加工贸易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也使服装和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价格优势进一步呈下降状态。除了劳动力成本外,在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土地、资源和能源等多种要素价格偏低的局面也开始发生改变,要素配置将渐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和低排放的行业转移。这就相应降低了我国低端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量,从而改变我国高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劣势,对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和外贸顺差规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4 节能减排压力增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等行业增长过快,加剧了国内能源、原材料、运输紧张的矛盾和资源环境压力。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大量出口超出了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环境和运输等外部条件的支撑能力,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在这样的形势迫使下,我国外贸结构只好做出一些调整,通过扭转产品出口向国外大量输出资源能源、并增加国内环境污染压力的状况。且在外贸政策方面将会把调整、降低能耗物耗、进出口结构和减少环境污染作为首要任务。

3 后危机时代也促使了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目前,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企稳回升的重要时期。如何转变对外贸易发张的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本文认为,转变对外贸易发展的方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涉及到多个环节。

3.1 注重进出口平衡发展,追求外贸综合效益

近年来我国的大量顺差很大程度上是以压低国内要素价格为代价的,同时造成经济增长对外需过分依赖。外贸的作用和意义不单是创汇或拉动GDP增长,而应该是由纯粹追逐贸易利润和出口规模转变为对外贸结构的优化,以期达到增加出口效益,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获得更大比较利益。外贸企业在保持出口优势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开拓进口市场,向进口要效益,从而使我国贸易制度更加向中性化靠拢,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方面更加倾向于弹性化和柔软化。

3.2 激励科技创新优化贸易结构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研发创新也无法置身事外,为了更好地利用科技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机遇,能够更好地利用、消化、整合国际上的创新资源,由此在国际合作中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的能力并且改善创新的各种机制,我国采取了集成式和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因此要根据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方向,提高完善相应技术的每项标准体系、培育自主品牌和努力提高自主创新技术。与此同时要增加进出口信贷、信用担保政策和厨楼退税、努力提高对自主创新产品的资金和出口政策的支持力量。

3.3 努力提高对外贸易,深层挖掘对外贸易的潜在增长点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比较迅速,但国际竞争力相对处于弱势,而那些位于优势地位的行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业。而现代新兴服务行业,像专有权使用与特许、保险、电影音像,这些都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和密集型的服务业,这都明显显示了中国的劣势地位。这就要求我国大力发展对外服务贸易,需要承接国际服务的外包,尽可能营造有效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走以多元化、集约和以质取胜的路子,从而增加我国经济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

4 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引导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1)在财政领域建立和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专项资金,在政府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科技三项经费等领域,将转型升级的加工贸易企业纳入要扶持的范围。(2)将列为A类和B类的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转型升级,从而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的专项管理制度。(3)调整交通政策,在非高速公路领域减少一些收费站,加强关注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情况。通过针对不同类型的加工贸易制定和不同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来调整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重点和方向,以及最发展时的不同阶段,从而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5 贯彻“走出去”战略,让企业实行国际化的经营方式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外贸企业正在充分国外渠道、品牌和研发能力,开展跨国经营,全球配置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形成全球化条件下合作的新优势参与和国际经济竞争。同时促进产品原材料供应地和原产地的多元化;并且鼓励达到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参与到全球资源和价值链的整合上来,由此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最后从通过外援等方式来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来开拓市场,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的水平和质量;要做到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外经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驻外使(领)馆等机构的联合行动,建立完善支持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服务体系。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果不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我国的对外贸易将可能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衰退现象。所以,只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坚决管住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真正抑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和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才能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确保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及“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启动实施。

[1]李亚芬.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战略转型[J].中国金融,2010(3).

[2]课题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之抉择[J].国际贸易,2010(1).

猜你喜欢

外贸出口贸易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贸易统计
给情绪找个出口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