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2012-03-24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庞志强张天恩

中国商论 2012年13期
关键词:民间资源旅游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庞志强 张天恩

民间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属于体育旅游资源的一个下位概念,具有体育旅游资源的几乎全部特征和属性,是以民间体育活动为主要吸引力的一种节庆旅游资源开发。国内外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都有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将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分别探讨。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分化较大,本文将对其上位概念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探讨。

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在国际体育旅游协会等组织的推动下,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的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1997年美国出版的《Sport Market PlaceDirectory》一书收录了130多种适于开展体育旅游的项目。Joy Standeren和Paul De knop所作的研究包括分析体育和旅游的本质以及联系、研究体育旅游在各国的发展方式、分析当前趋势并预测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Gibson H.J.对体育旅游参与人群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性别、种族、社会等级人群的参与体育旅游的区别进行研究。Douglas Michele Turco等人研究体育旅游对南非Durban市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该市7项主要体育旅游项目的社会经济数据的分析,提供策略进一步推动当地体育旅游的开发。George Costa等人对从文化的角度对植入感情于体育旅游的服务中及其在体育旅游中所扮演的角色、作用进行了研究。Gratton C,Dobson N.and Shiblis等人对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Chia-Ming Chang,Chin-Tsu Chen和Chin-HsienHsu对体育赛事旅游的服务质量评估进行了研究。Bramwell B.和Karlis G.对体育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年9月,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举办体育与旅游的主题年会,分析了体育与旅游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之间的联系,并对其异同点做了分析比较。Simon Hudson提出了“体育旅游动态模型”,为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评估并使他们在旅游行业的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思路。2004年,Hinch,Thomas和Higham,James E.S对体育旅游现象和体育旅游中的文化交融所引起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之策。

可以看出,在以旅游为导向的体育产品开发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比较系统,从体育旅游资源项目的分类、参与人群、体育与旅游的本质联系等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服务质量评估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在参与人群的研究中,主要对不同性别、种族、社会等级人群的参与体育旅游的区别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基于人们内心隐性需求的潜在消费人群。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目前对民间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民间体育的文化研究、民间体育的功能的研究、民间体育项目进入课堂的研究、地方民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中国民间体育的现代传承与重建、对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较少,大多是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

2.1 民间体育的文化研究方面

2004年邵荣等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中国民间体育进行梳理,对中国民间体育的深层文化意蕴、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提倡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建设意义、中国民间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关系以及当前民间体育的生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2009年张永根从一些民间体育项目的由来、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来阐述民间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趣味性,从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民间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联系、以及民间体育的生存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挖掘和改善民间体育的土壤。

2.2 民间体育的功能方面

2002年朱应明论述了民间体育项目在社区体育中的应用;2009年冉启琴探讨了民间体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文化功能、社会交际功能、健身与娱乐功能、经济功能和教育功能;最后探讨了开发民间体育社会功能的意义。

2.3 民间体育项目进入课堂的研究方面

2009年王丹论述了民间体育项目对高校体育课堂的作用。2009年薛强谈了各民族民间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2010年付宏山对民间体育项目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开展的意义、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2010年胡海旭等在文章中阐析了湖北省民间体育失落的原因,提出了民间体育入选湖北省体育院系教材的对策。

2.4 地方民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方面

2005年兰润生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等方法, 对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的保存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提出了加强畲族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畲族学校民间体育活动、提高畲族体育的竞技性、注重畲族体育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策, 以发掘、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2010年周争蔚论述了小康社会进程中益阳地方舞龙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2010年王德洪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浙西南山区民间体育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讨。

2.5 民间体育的现代传承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2002年,通过对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的研究、策划,陈立基提出了以娱乐、健身、休闲、体验、欢乐为主题的体育旅游主题公园以丰富我国的体育旅游产品的构想。这种构想在今天已经为我国许多城市采用,但是目前的发展现状大部分为退休老人带领小孩茶余饭后的一个休闲场所,其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影响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2005年,韩忠培结合旅游资源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归纳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对民间民族体育旅游项目、重大比赛体育旅游项目和水体运动体育旅游项目进行重点开发,同时强化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观点,提出了发掘我国体育旅游资源和市场开发的对策。2008年,张金桥运用文献综述、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业开发的资源禀赋进行研究,提出在开发西部体育旅游时要走品牌带动的道路,实施重点开发,铸造若干个西部体育旅游产品知名品牌,增强西部体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道路。还有一些学者则结合具体地区的资源及开发现状,对区域体育旅游的开发进行了探讨,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多,2002年王桂忠等对韶关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2002年杨红伟对四川体育市场的优势分析及开发策略的确立进行研究;2005年邢晓东通过对山东省体育旅游资源类型特征的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掘山东体育旅游资源的建议;2006年陆元兆通过全面的调查,比较系统的从经济学、体育学、旅游学的角度对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经营管理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2008年闫树人对伏牛山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针对伏牛山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提出了加大宣传、突出特色、创建品牌、开发四季化,多样化的体育旅游项目,广泛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的开发策略研究;2008年屈植斌和曹贵珍对宁夏沙漠体育旅游资源概况与开发对策进行研究,为宁夏体育旅游的发展和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这些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上,极少研究民间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这当然部分由于“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的“竞争性抑制”,使得民间体育的开发受到了冷落。民间体育活动集观赏、参与、健身、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同时可以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民间体育文化,这对于那些想了解中国及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国外游客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通过开发民间体育旅游资源,打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民间体育旅游项目和产品,为国外游客提供了平台,不仅在旅游过程中愉悦了身心,锻炼了身体,也让游客充分领略到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间体育文化。

3 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

3.1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灿烂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同时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化时,对我国的历史就更能深刻了解,更加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而体育自从产生的那刻起,就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民间体育是深具民族、民间韵味文化的载体。这些年, 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逐渐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国家“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七条专列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强调了保护的重要性。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展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重拾民间体育的特色和文化魅力,重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3.2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民间体育不仅可以健身,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它还为人们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人们在健身的同时,加深了了解,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现在很多社区有了民间体育,有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一块,共同探讨活动的开展、组织等的相关事宜,使人们由社区体育走到一块,然后加深了了解,在活动之余彼此沟通交流,互相帮助,释放了生活的压力,形成了一种融洽的、健康向上的社区氛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这样的氛围又将更多的人引入其中,使原本陌生的人现在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其乐融融。民间体育已经不是简单的健身、表演、娱乐功能,它成了推动社会和谐的助推器,产生了凝聚社会共同体的独特效能。

3.3 有利于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劳动者越来越体会到压力增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之中,导致现代文明病的患者明显增多。中国民间体育多以养生、娱乐为目的。导引、太极、八卦都强调人体是天地大宇宙中的一个小宇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国在夏、商、西周时期,就相继出现了乐舞、射礼、田猎、手博、射箭、驾车等娱乐、养生的休闲体育项目。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增强人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人的呼吸功能、提高人的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内分泌的调节功能、调节缓和大脑皮层神经肌肉的紧张、使人的肌肉发达骨质增强、提高人体免疫力。另外,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对体育项目的参与设计中还可以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亲和力等,使人达到身心和谐统一,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4 有利于扩大国际交流

民间体育作为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担负起中国文化传播大使的重任,让国际友人在旅游体验中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理解,从而推动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山东潍坊的风筝节,提出了“银线连四海, 风筝传友谊”,“让世界了解潍坊,让潍坊走向世界”的口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从对国内外体育旅游的研究综述中不难发现:国外的体育旅游研究内容更多涉及到体育旅游对经济的影响、体育旅游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等;而国内对体育旅游的研究更多还停留在概念、特征、分类、效用、地位等基础研究上。虽然我国体育旅游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有一批体育旅游产品被开发出来,但还是远远不够,这需要广大学者从“举国体制”中走出来,多关注一下我们自己的民间体育发展。

[1]HallCM.Review.adventure sport and health tourism[M]London:Belhaveness,1992.

[2]Aramberri,Julio and Yanjun Xie.Off Beaten Theoretical Track.Domestic Tourism in China[M].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2003,28(1).

[3]虞重干,张基振.当代民间体育的价值重构与城市和谐社会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

[4]李定忠.对我国民间体育流传困境的文化学分析[J].理论探新,2009(3).

[5]姜付高,翟连林,曹萍.体验经济视角中的体育旅游与体育旅游营销[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5).

[6]黄彦军,徐凤琴.影响中国民间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5(11).

[7]张基振,虞重干.中国民间体育保护与发展实践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1).

[8]郭铁华,邵淑月.基于隐性需求开发的休闲体育体验营销创新研究[D].2010(5).

[9]赵新平.体验经济与体育旅游产品及体育旅游产品体验[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民间资源旅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