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刺激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振动排痰中的应用

2012-03-23张文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8期
关键词:机械振动俞穴脏腑

张文娟

肺部感染作为神经外科的主要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尤其是在NICU的发病率已远超过其他病房和综合性ICU[1,2]。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达63.4%,直接死于肺部感染者占13.4%。肺部感染往往加重脑卒中,甚至成为脑卒中的直接死因。脑外伤按GCS评分分组,病情越重,昏迷的程度越深,肺部感染率越高。气道护理是呼吸系统疾患最关键的问题,而排痰是最基本和最常见的护理干预措施。目前,国内外[3]报道,通过使用体外振动排痰仪能有效刺激患者咳嗽,防治肺部感染较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支气管及以下部位痰液的排出[4,5]。为了提高患者的排痰效果,利用中医穴位刺激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9月~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48例患者。男35例,女13例。年龄50~80岁。其中37例为高血压脑出血,11例为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为3~10分。48

例患者均表现为痰多,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双下肺呼吸音低,SpO2低于95%,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房颤室颤、肺出血及咯血、肺部血栓、肺结核、肺部肿瘤、气胸、胸壁疾病及不能耐受震动者。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机械振动排痰,观察组患者实施穴位刺激辅助震动排痰。

1.2.1 排痰仪的作用及原理 我科选用的是YS800系列体外振动排痰机,具体操作:排痰前常规应用异丙托溴胺500 μg、氨溴索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 ml中雾化吸入后,患者取侧卧位,选择合适的扣击头(圆形海绵接头,90 mm),设置初始频率10~20 Hz,操作者手持手柄将排痰仪扣击头先放在患者的肺底部,由外向内,由下往上,由周围到中央向肺门匀速移动叩击头,遍布整个肺野,每次大约15~20 min,每日2~3次。排痰后清醒患者鼓励其咳痰,对于意识障碍及咳痰有困难的患者要予及时吸痰。排痰要选择在餐前2 h或餐后2 h,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加强保暖,以防感受外邪。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耐受程度调节频率,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宜。

1.2.2 穴位刺激法的应用 (1)穴位的选择。选择足太阳膀胱经的双肺俞穴,是肺脏精气输布于背部的背俞穴。肺俞穴的功效有清热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喘、肺炎等。(2)取穴。肺俞穴,取俯卧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后用记号笔圈示标明。(3)在普通排痰操作基础上,重点于背部所圈示的双侧肺俞穴位,将叩击头紧贴肺俞穴处同时振动3~5 min,可根据排痰效果适当增大振动频率以刺激穴位。

1.3 观察指标

1.3.1 排痰量 对能自主咳嗽的患者收集记录咳出痰量,负压吸痰者采用一次性集痰器留痰,测量和记录每次治疗后排痰量。

1.3.2 SpO2采用SpO2仪测量人院时及辅助排痰1周后不吸氧状态下患者末梢SpO2。

1.3.3 肺部感染发生率 以住院期间出现肺部啰音、发热及血象升高和胸部X线或/和CT提示,肺纹理增重或/和肺部实变认为并发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SpO2、辅助排痰1周后SpO2及每日排痰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SpO2、辅助排痰1周后SpO2及每日排痰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辅助排痰1周后 排痰量(ml/24 h)对照组观察组t值P 20 90.35 ±1.14 91.80 ±0.69 19.93 ±2.81 28 90.54 ±1.37 94.64 ±0.97 24.95 ±1.20 0.495 11.033 12.373值0.129 0.025 0.000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如并发肺部感染产生的低氧血症会使脑水肿加重,造成二次脑损伤,常使病情急剧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在临床工作中,医护工作者十分重视对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但由于昏迷患者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防治手段较为局限,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仍然不可避免,而且难以控制,一旦出现肺部感染往往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祖国医学认为肺位最高,故称“华盖”,而肺为“娇藏”,外合皮毛,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肺主气,司呼吸,其气以降为顺又为清肃之脏,故肺病临床多表现为气机升降失常的症候为主。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肺气输注之所,可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脏腑经络学说认为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是指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一种双向联系,即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可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经脉或穴位,表现出特定的症状和体征;刺激体表一定的经脉或穴位,又可对相应的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调节作用。肺俞穴作为肺脏的背俞穴作用是双向的,不仅是邪气侵入肺脏的部位,也是反映病证、接受刺激达到治疗作用的特殊部位,是治疗肺脏疾患的重要俞穴[6]。《铜人》记载肺俞穴:治骨蒸劳,肺萎咳嗽。《大成》也云:主咳嗽红痰,具有调肺气,补虚损,止咳端,实麟理之作用。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肺俞穴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通过临床大量的实践证明,其疗效显著[7]。穴位组织结构中包含多种多样的感受器,可以接受机械的、光的、磁的、电的、化学的等多种形式的刺激[8],而利用排痰机治疗力度深,穿透性强,产生的定向治疗力可穿透皮层、肌肉、组织和体液来进行对肺俞穴位的刺激,除了能增强排痰机排痰的功效,还能增强呼吸功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显减小气道阻力,从而促进呼吸道及肺泡内的炎性物质的吸收。本组资料表明,穴位刺激辅助振动排痰可以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增加每日排痰量,提高患者SpO2。通过比较穴位刺激辅助振动排痰与机械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穴位刺激辅助振动排痰排痰量和患者的SpO2均高于机械振动排痰机排痰,而且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机械振动排痰机排痰,说明穴位刺激辅助振动排痰效果优于机械振动排痰机排痰。

总之,穴位刺激辅助振动排痰机排痰结合了脏腑经络学说原理及排痰机原理,中西合璧,双管齐下,从而大大提高了排痰效果,有效降低了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孟伟英,邢照宇.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49.

[2] Orrett FA.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in a private hospital[J].West Indian Med J,2002,51(1):21-24.

[3] 周 勤,田 君.振动排痰仪对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1,11(5):50-52.

[4] 欧阳新.脑外伤昏迷患者应用振动排痰仪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4):357.

[5] 张夏毅,张天生,王海军,等.穴位病理反应与脏腑经络相关研究概况[J].针刺研究,2007,10(5):355-357.

[6] 吴兆利.肺俞穴的古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504-505.

[7] 张露芬主编.实验针灸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8-12.

[8] 李 巍,谭 洛,苗林艳,等.电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临床症状与肺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4-8.

猜你喜欢

机械振动俞穴脏腑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思维导图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机械振动作用下淤泥液化产生的细颗粒释放机理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水电站大型旋转机械振动保护策略研究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