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其心理韧性的关系

2012-03-20杨玲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韧性个体

杨玲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核心自我评价是由Judge等人(1997)在借鉴Packer的核心评价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人格倾向概念[1]。这一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基准评价,包括自尊、控制源、一般自我效能和情绪稳定性等四个核心特质。已有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工作压力关系密切。如,Judge等人(2002)研究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压力呈现显著负相关[2];Brunborg(2008)的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不仅解释了个体的主观工作压力中的大部分变异,并且与其呈现显著相关[3]。

现实生活中,个体对来自于外部刺激的压力的感受程度与应对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相关研究表明,心理韧性或称心理弹性是导致这种差异性的重要原因(Holaday & Mephearson,1997)。尽管这一概念在国内外一直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是众多研究都认可心理韧性包含着个体身处逆境时能成功应对或适应这一要素。鉴于此,本文采用于肖楠等人(2007)所归纳的心理韧性的定义,即个体在面对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所具有的良好适应性,这种适应既是一种动态过程,也是一种积极心理品质[4]。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韧性对个体压力尤其是工作压力方面有着相对一致的影响。因此,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研究只是集中于探讨核心自我评价与个体压力或者心理韧性与个体压力之间的关系,鲜有研究者关注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鉴于此,本研究在调查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状况的基础上,试图探索核心自我评价对心理韧性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小学教师的心理综合素养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选取常州市8所小学共531名教师,共发放问卷531份。回收有效问卷413份,其中,男教师46名,女教师367名;来自重点学校的教师234名,来自一般学校的教师179名。

(二)工具

1.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本研究采用由杜建政等人(2009)修订的Judge等编制的核心自我评价问卷(CSE)的中文版。问卷为单维结构,共10个项目,其中第1、4、6、9个题目为积极陈述项,第2、3、5、7、8、10个题目为消极陈述项。量表采用5级计分制(1~5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对自身的评价越高。根据杜建政等人(2009)的研究,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心理韧性量表

本研究采用于肖楠和张建新等人(2007)修订的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此量表包括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25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制(0~4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越明显。于肖楠和张建新等人(2007)的研究表明,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及总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8、0.80、0.60和0.91;总量表和Rosenburg自尊量表(RSES)、生活满意度指标(LSI-A)、NEO大五人格量表(NEO-FFI)的神经质(N)、外向性(E)、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均显著相关。这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现状

1.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现状

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的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在各项题目上的得分处于中等(M=3.057)。在有关自信、胜任力等评价的正向计分的题目上,小学教师的平均得分处于中等偏上(M=3.643),在剩余的负向计分的题目上,小学教师的平均得分处于中等(M=3.176)。(详见表1)

2.小学教师心理韧性现状

小学教师心理韧性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小学教师在心理韧性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以及心理韧性总体平均分均处于中等略微偏上水平。三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强(M=2.642)、乐观(M=2.255)和坚韧(M=2.229)。(详见表2)

表1 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的描述性统计(平均数与标准差)

表2 小学教师心理韧性各维度的总体描述统计(平均数与标准差)

(二)核心自我评价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比较

1.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比较

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学校的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总均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学校教师在“感到情绪低落”“感到自己没用”“对学习没有把握”以及“怀疑自己的能力”等反向计分题目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重点学校教师。(详见表3)

表3 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比较

2.不同性别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比较

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在总体均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一些具体题目上,男教师在“相信在生活中能获得成功”“能成功完成各项任务”等正向计分题目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教师;女教师在“感到情绪低落”“感到自己没用”和“对学习没有把握”等反向计分题目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教师。(详见表4)

(三)心理韧性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比较

1.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心理韧性比较

据表5可知,不同类型学校的小学教师心理韧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重点学校教师在坚韧、乐观等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学校教师。

2.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韧性比较

据表6可知,小学教师的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小学男教师在心理韧性总均分以及坚韧、自强和乐观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教师。

表4 不同性别的教师核心自我评价比较

表5 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韧性比较

表6 不同性别教师心理韧性比较

(四)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韧性的关系

1.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韧性的相关

根据表7可知,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与其心理韧性之间呈极其显著正相关。

2.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的多元回归分析

据表8可知,核心自我评价中的积极陈述题目和消极陈述题目对个体的心理韧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核心自我评价的积极陈述题目对心理韧性做出正面贡献,表明个体对自身评价取向越积极,则其心理韧性水平越高;消极陈述题目的贡献则与之相反。

表7 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韧性的相关

表8 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和

三、讨论

(一)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状况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总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在核心自我评价所包含的有关自信、胜任力等积极陈述的正向计分题目上,小学教师的平均得分处于中等偏上,在剩余有关消极陈述的负向计分题目上,小学教师的平均得分处于中等。小学教师在心理韧性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以及心理韧性总体平均分均处于中等略微偏上水平。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家庭、工作要求以及社会大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经济整体不景气、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教师要有不断创新和改变的勇气,子女的培育投入和人际压力使得教师时常感到有心无力,挫败感有增无减,进而影响到教师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评价,最终降低了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和心理韧性水平。因此,国家经济大环境的整体恢复、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展开以及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完善,可能是有效提升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水平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比较

普通学校教师在“感到情绪低落”“感到自己没用”“对学习没有把握”以及“怀疑自己的能力”等题目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重点学校教师;这一调查结果,正如邢强等[5]研究表明的那样,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重点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校整体氛围都比普通学校好,进而使得重点学校的教师对自身素质、工作能力的评价相对更积极,对未来职业的发展更乐观。而普通学校教师要想在各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核心自我评价在性别维度上,男教师在“相信在生活中能获得成功”“能成功完成各项任务”等题目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教师,女教师在“感到情绪低落”“感到自己没用”和“对学习没有把握”等题目上均显著高于男教师,这可能与女性普遍具有的气质特点有关。一般而言,女性在人格上普遍比男性更多表现出依赖性、优柔寡断和多愁善感,遇事会比男性更不自信。国内外早已有研究发现(车丽萍,2002;Fox & Puncochar,1994),女性比男性更不自信;Clance和O′Toole(1988)的研究表明,女性即使做得比男性更好,也常会低估或怀疑自己的能力。

重点学校教师的心理韧性总体高于普通学校。究其原因,可能是重点学校教师更易获得上司和同事们的支持(Fisher & Stafford,2000),相对于普通学校的教师,他们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成功,进而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最终有利于增强其心理韧性水平。此外,Noe和Bachhuber(1990;Brainerd,1992)的研究表明,重点学校教师在工作自主性、工作满意度、同事及亲友积极反馈等方面,往往都明显高于普通学校教师,有研究者已经证实这些具有激励性的工作特征对心理韧性具有正向影响[6]。男教师的心理韧性水平总体上高于女教师,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女教师相对于男教师,其自身的自我效能感比较低,当女教师对自己的成绩给予较低评价,这可能会使其在面临压力事件时,心理韧性水平较低;男性往往在个性上相对于女性比较独立,社会文化又赋予他们较大的责任,这就使得男教师倾向于高估自身的能力,进而间接提高了其心理韧性水平。

(三)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与其心理韧性之间呈极其显著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对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核心自我评价的积极陈述题目对心理韧性做出正向贡献,表明个体对自身评价取向越积极,则其心理韧性水平越高;消极陈述题目与之相反。在心理韧性作用机制模型研究中,研究者都非常重视认知的重要性。Rutter(1990)的心理韧性发展模型就把个体自我效能与自尊视为四种重要的心理韧性作用机制的重要构成。由于核心自我评价属于个体对自我认知中一个重要人格因素,是预测个体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而证实了以上观点,即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可以预测其心理韧性水平。核心自我评价高的教师,常常会具有较高的抗压力水平,具体表现为:高水平的自尊感,即对自我的积极认可;高自我效能感,即对完成工作任务具有较高的信心。因此,核心自我评价高的教师最终在乐观、自信和坚韧等评价指标上得分会更高。而核心自我评价低的教师,更倾向于对自己能力表现出怀疑,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均偏低,对自己遇事能否胜任缺乏必要的信心,情绪变化大。因此,核心自我评价低的教师最终在乐观、自信和坚韧等评价指标上得分会更低。

四、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水平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2)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水平在学校类型和性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3)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与其心理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4)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是预测其心理韧性水平的很好指标。

[参考文献]

[1]Judge T A,Locke E A,Durham C C.The Dispositional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A Core Evaluations Approach[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7,19:151-188.

[2]Judge T A,Erez A,Bono J E,et al.Are Measures of Self-seteem,Neuroticism,Locus of Control,and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Indicators of a Common Core Construc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3(3):693-710.

[3]Brunborg G S.Core Self-Evaluations:A Predictor Variable for Job Stress[J].European Psychologist,2008,13(2):96-102.

[4]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2007,30(5):1 169-1 171.

[5]邢强,唐志文,胡新霞.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6):84-90.

[6]李霞,谢晋宇,张伶.职业韧性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7):1 027-1 036.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韧性个体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