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机制探究

2012-03-20刘晓东

文化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荣誉公安

张 硕 刘晓东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育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信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必须注重在实践中凝练与创新。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始终以育人为核心,弘扬“警院精神”为主线,突出荣誉教育,在建设国际一流刑警院校目标的指引下,精心打造融价值观念、办学理念、环境建设为一体的,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时代特征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是科学精神、优良风气、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明修养。为了达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应该是适应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这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实现大学教育理念创新的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公安院校要根据办学宗旨和实际需要,以特色校园文化为根基进行教育制度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教师素质和教育管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新时期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进一步突出文化的育人功能、整合功能和发展功能等重要功能,注重互动机制的系统性和动态性,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精神氛围,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具有激励、调节与引导学生的功能。警察素质不仅指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业务知识,还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品质、性格特征、文化修养等,这种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创新的能力和精神、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对于公安院校来说,学生在校期间应着重培养其政治、文化和能力等方面的觉悟和素质,即警察综合职业素质。警察综合职业素质是相关专业技能内化后的外在表现,社会对警察内在素养的要求决定了警察应具有的警务技能及其价值选择,因此公安院校在配置职业教育训练内容的时候,既要遵循公安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也要考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质,这是公安教育的关键问题。[1]从公安工作的实际出发,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也要切合公安队伍文化建设的需要,以便服务于公安事业的发展,做到校局互动、教学与实战相结合,同时,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具有学术性、创造性、开放性、多维度等特点,活跃与包容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不断丰富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新时期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要加强汲取公安基层的警营文化脉络,突出实践性、基础性、领域性、单向度等特点,并将公安工作的实际情况转化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最基本的素材。[2]

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为例,近年来学院通过细致、扎实、有效的文化教育工作,将校园文化生活与服务社会密切联系,在服务社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2008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选派了2019名师生赴京参加奥运安检志愿者工作;2009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选派了1012名师生赴京投入到国庆60周年安全保卫工作;2010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选派1600名师生赴沪参加2010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2011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选派1400名师生赴深圳投入到大运会安保工作。2008年至今学院获得了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两次,连续三年获得了沈阳市委在沈阳市高校中组织开展的 “十大社会贡献奖”。此外,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师生还积极参加其它各类社会安保活动。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得到了上级单位和领导好评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切实体会到了一线公安工作的辛苦,学到了公安工作的基本警务技能,深刻地体会到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感受到了基层公安机关贴合实际的执法理念,进而增强了今后从事公安工作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索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高等院校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志愿者到城乡支工、支农、支医和支教。公安部政治部原主任祝春林在全国公安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灵魂,努力培养造就能够经受任何风浪考验的忠诚卫士,从院校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应校园、学员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要注意采取多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有益提高学员身心健康的各种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形成一种既有令行禁止、又有龙腾虎跃、还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3]

公安院校通过加强公安实践和社会活动参与度,为校园文化的增益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进一步打开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视角,使其具有更强的时代性、操作性、实效性,这对今后的公安教育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另外,立足于实践的校园文化的建立,也将有利于每一位在校警察大学生尽早地适应即将开始的公安工作,同时有利于他们及时掌握刑事科学技术和刑事侦查领域的前沿知识,有助于他们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提升道德修养,成为能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人。

二、传承公安忠诚文化,弘扬发展“警院精神”

通过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公安忠诚教育的有机结合,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师生将形成的“警院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光大,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将校园文化的内涵精炼、丰富和提升。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有着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我国为公安战线培养刑事侦查和刑事科学技术人才的国家级基地和公安学历教育的先行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忠诚、求是、团结、奋进”的光荣传统。随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向建设国际一流刑事警察院校的目标迈进,“警院精神”亦随之不断丰富内涵、进化内涵,生动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凸显出警院人“政治坚定、笃志于行”的精神特质,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和宗旨。

新时期的“警院精神”,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思想政治建设,注重保持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敢打敢拼之风,以优良党风促校风带学风,切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政治建警是公安院校的教育宗旨,因此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始终将培育学员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视为公安教育的第一要义,并精心构建符合政治要求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学生业务能力、社会意识与政治效果的统一。以“警院精神”促校风、正学风,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强化灌输慎独精神、奉献精神,将职业素养转化为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实践证明,历届警院的学生以过硬的业务素质、严明的纪律作风、顽强的工作精神能够适应大部分工作和环境。由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生秉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职业操守,在学习和工作中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恪尽职守,敢于迎难而上,为有力承担“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光荣使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公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公安人才的重要使命,校风学风与精神文化传统则是衡量一所院校政治力量与办学力量的重要标准。[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的“警院精神”,不仅强调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公安工作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还务求使他们具备完善的人格,正确认识公安事业的神圣使命和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具备人民警察的基本职业道德。以“警院精神”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顺应新时期公安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将教学训练成果转化为促进公安业务和队伍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形成了启发公安教育训练规划和策略的思想内涵,并将在今后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大力开展荣誉教育工作,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荣誉教育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开展荣誉教育,可以对警察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引导和强化,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荣誉教育工作体系,依托系统化的学生激励机制,形成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模式创新,是当前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机制创新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现代教育提倡赏识教育,开展荣誉教育工作能够有效激发警察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职业荣誉感,带动其学习热情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成熟,进而促进自身职业素质的提升,而良好素质的养成反过来又可以深化学生对荣誉教育的认知。此外,荣誉教育的理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规律和特点,并拓展了公安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阈,丰富了警察职业素质规范的理论内涵,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公安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要从事公安性质的工作,因此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应尤其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架构,这一要求反映在荣誉教育中就是突出荣誉的政治要义,加大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力度,激励学生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将荣誉教育寓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公安实践中,改变以往的政治教育模式,紧密围绕忠诚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将对公安事业的感情升华为职业奉献的精神,有助于学生政治和职业素质从根本上提高。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在学生管理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将荣誉教育贯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在增进学生的集体和职业荣誉感的同时激励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积极将学生推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也以公安实践工作带动荣誉教育促进荣誉激励效应。荣誉教育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必然遵循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但荣誉教育又是以预备警察为对象的素质培养模式,因此又带有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基于荣誉教育研究警察大学生素质培养无疑为警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荣誉教育与职业道德的有机结合,不仅深化了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促进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模式多样化、科学化,警察大学生荣誉教育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校园文化对警察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世界观的改造、良好习惯和品德以及坚定的政治信仰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公安工作实践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推动学术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创造性,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向包容性文化转变。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推动公安工作的整体职能朝着服务性转变,现代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进而也使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由单维度转向多维度,因此在公安院校中那些重视实践技能培训、融入更多最新侦破技术的课程广受欢迎,满足学员课余文化生活需要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得到迅速的发展。建立开放、包容的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系统,吸收和借鉴当今优秀理论和技术成果以及实践经验应用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是大势所趋。[5]

独具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新时期警察职业素质,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校园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校园的建筑、设施、绿化、装修等设施不仅都应具有人文特点,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有意无意地受到启迪和熏陶,而且校园文化的 “软环境”也要得以同步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从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的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追求自我完善。在高雅的人文教育中,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品格风范和创造基因,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公安高校校园文化要以人文教育为主线,建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注重“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公安院校是“育警”、“铸剑”的熔炉,是公安队伍成长、公安执法正规化建设和公安队伍党风廉政建设的源头之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里乐于刻苦学习、磨练技艺、饱览群书、明辨是非,成为技术过硬、知识丰富、思维严谨、内心高尚的预备警官,而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对自身的警察角色进行学习、领悟和认识, 历经实践、调整、适应、培养, 树立起正确的警察角色观念和职业荣誉意识, 同时加强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等警察角色必备意识要求的培养,只有这样,公安院校的育警效能才能真正达到树人之目的。

[1]刘汉华.公安教育素质教育再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1).

[2]彭拥兵.加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3]李贝尔.弘扬忠诚文化培养忠诚卫士——论忠诚文化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J].法制与社会,2009,(17).

[4]丁留成,李爱民.大学文化构建与高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5]闫继忠.信息化社会对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对策[J].公安大学学报,2001,(6).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荣誉公安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获得的荣誉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