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身边地理”的探索

2012-03-19上海市塘桥中学200127

地理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塘桥舟曲灾害

上海市塘桥中学(200127)单 荣

“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地理教学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结合,降低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关注,是地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巧借第一课,初识身边地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而,如何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课,留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他们今后的地理学习影响极大。为此,我特别重视预备年级的第一节绪言课。譬如,2009年9月的第一课,我向学生展示的是7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奇观。这年夏天许多人翘首以待这难得一见的美妙奇景,而上海当日却因阴雨天气使大家错失观赏佳机。课上,当我用图片展示日全食的发生过程和美丽的钻石环、借助动画演示日全食产生的原理时,学生都惊奇地瞪大了双眼,他们不仅被日全食的壮美深深吸引,而且由衷地感叹:身边的地理很美、很值得探寻!

又如2010年我国最重大的地理事件当属8月7日的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9月开学的第一节课上,当我把搜集的一幅幅灾区画面、一个个灾害损失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激动、害怕、难过、震惊、关切等复杂多样的表情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他们或大声的发言或小声的议论。不少学生开始谈到他所知道的这次泥石流爆发的原因,这正是我希望他们深思的问题。此时,我及时出示了“全国地震带分布图”和“舟曲与汶川位置关系图”,引导学生发现舟曲发生泥石流的必然性,即舟曲地处我国地震泥石流分布带上,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舟曲临近汶川,是“5.12地震”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地区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而后,我又出示了一组反映舟曲地区当年干旱、雷暴天气及其山体植被破坏情况的景观图,帮助学生寻找这次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偶然因素。如此有针对性地分析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但他们的发言有的直击要点,有的相互纠错,且都入情入理。此次课后,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用心留意观察,生活处处皆地理!

二、搭建展示平台,探寻身边地理

要想让学生探寻身边的地理奥妙,教师首先应给予学生捕捉社会热点和认识现实世界的机会。每周第2节地理课的前5分钟,我安排了一个“地理社会热点搜搜搜”的环节,请学生寻找一个新闻,并尝试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解释。一开始不少学生觉得有点困难,需要我提前几天进行审查指导,一段时间过后,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方式的发言,话题越来越多,地理味也越来越浓了。如2010年世界杯期间,一位学生谈到了去南非观战球迷必须注意的几个事项:一是注意合理安排好休息和观赛观光活动。因为中国位于东8区,南非在东2区,时差6小时,需要提前几天适应人体生物钟对时差的变化;二是准备好外套以防挨冻。南非位于南半球,与处在北半球的我国季节相反,7月的南非处在冬季;三是注意防晒和常备饮用水。南非的9个观赛城市中除开普敦、伊丽莎白港、德班外大多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应带好太阳镜、遮阳帽和防晒指数高的防晒用品,常备饮用水注意补充水分。我让这位学生把精彩的分析整理成文,拿到其他班级去展示,引来了一群跃跃欲试的参与者,有人谈到了世界杯对南非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人搜集了一些南非主要景点和特色旅游纪念品,一股世界杯的地理新闻探讨风由此刮起。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除了涌现一部分“小小演说家”,其实更多的是“激情的听众”。 此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让生活在上海的小主人们自豪而得意,“小小听众”中有人互相攀比去的次数和参观的场馆数,评价出最佳的个人与场馆合影照片。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因为热点新闻是新近发生,它新鲜而时尚,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另一方面则是因初中生正是智力能力显著提高,表现欲强的年龄段,展示平台恰好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从而更加激起其探寻地理的兴趣和欲望。

三、依托身边场景,降低地理学习难度

初中地理涉及自然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等多个方面。二期课改又将原先三年的课程量缩减为两年,使预备年级的地理学习难度有所提高,尤其是自然地理中的经纬度判读、比例尺量算、方向判断、时区换算等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座座难逾的大山。此外,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判断、比较、计算、空间想象等综合抽象思维能力,而预备年级的学生却是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如何解决课程特点与学生思维特点不对等造成的学习困难,应成为教师的主要关注点。教学中,我发现自然地理虽然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但自然地理也是现实世界的再现,如果让学生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学习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如学习“地图的语言”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张学校平面地图, 请学生猜猜:这是哪个学校的平面图?并说出判断理由。1分钟不到有人惊呼:这个学校就是我们塘桥中学。接着更多的学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推断理由:图中显示了学校位于浦东南路和徐家弄路之间; 1号楼和3号楼就是教学楼和实验楼;还有同学从操场、各建筑楼间的位置关系、周边的道路走向等方面进行了推断。看着学生兴奋的神情,我开始提高难度,出示塘桥中学周边交通地图,提出问题:A、B两处分别是什么地方?说出判断理由。2分钟后,许多人不约而同的惊呼:“这是张家浜!”“这是四号线塘桥站!”。有人指着地图上的图例解释:地图上的河流位于学校北面,这条河流就是校门口对面的张家浜;下面有地铁的图例;地铁位于学校南面,是大家熟知的地铁4号线塘桥站。我继续加强难度,出示一张上海地铁线路分布图,提出问题:“从四号线塘桥站出发去上海科技馆、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北站、中山公园分别应换乘哪些地铁线路和经过哪些枢纽站点?”读图出人意料的顺利。有人甚至开始不满意,感到“去”的地方太少,想多“走走”。我又给出了南京市城区图,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经验、许多人开始喜欢上读图,其间的方向把握,比例尺量算也很顺利。课后一位女同学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本来觉得读地图很难,现在觉得挺好玩的。”这次小小的尝试让我发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特点,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用图情境,是学生认识地图,深入读图,激发快乐的源泉,同时也使地图知识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

四、关注生存发展,握住地理之根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点,而是要促使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如何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实践技能解决各种经常性甚至突发性事件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的应急表现,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命安全。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上海每年都会发生台风、暴雨、寒潮等突发性灾害。自然灾害就在身边,在地理课中适时扩充防灾减灾教育,向学生传授灾害知识,培养其防灾意识,指导其应对灾害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如在上“多变的天气”一课时,我先播放一段灾害性天气视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上海有哪些灾害性天气?再让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预警信号含义。然后创设情境:“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并提出了一系列与灾害性天气相关的具体问题:①龙卷风来临时可以躲在屋里吗?②打雷时可以去游泳吗?③暴雨来了,底层居民家中要注意做好什么准备?④台风来临前在家里需要怎样防范?⑤高温天气怎样合理调理好身体?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室里立即“炸开”了,大家纷纷开始了自己的经验之谈,尽管他们的看法和对策不尽如人意,但学生毕竟通过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地理与生产生活的结合入手,为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也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

猜你喜欢

塘桥舟曲灾害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教师作品
《上河降魔记》所见《格萨尔》在舟曲境内的流传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推进天保工程实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舟曲林业局天保工程建设回眸
SLM轻质混合料在秀春塘桥接坡挡墙中的应用研究
《灾害来临怎么办?》
英雄舟曲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