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丹东港口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2012-03-18闫贵壮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4期
关键词:港口物流发展

闫贵壮

一、成功港口模式及丹东港发展模式选择

(一)世界成功港口模式简介

1.香港港模式。香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香港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成立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强化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提供金融与保险等一系列物流援助或服务、快捷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等。

2.安特卫普模式。安特卫普港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控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私营行业还建立了“安特卫普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SEAGHA)”,并与海关的“SADMEL系统”以及比利时铁路公司的“中央电脑系统”等其它电子数据交换网相连。

3.鹿特丹港模式。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装卸全过程的电脑信息化控制,集装箱运输主要采用公路、铁路和驳船运输。此外,鹿特丹港注重港口的一体化服务,其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将拆装箱、仓储、报关、及配送等服务联系在一起。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完善其港口功能的同时,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并加大对物流专家的培训和教育力度,发展增值物流。

4.新加坡港模式。新加坡港是世界上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新加坡政府非常注重港口的“一条龙”服务,其“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了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在线信息交换,各大物流企业都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从而新加坡的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这样可以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也可以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由物流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5.“地主型港口”模式。地主型港口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港口采用的模式。其基本特点是通过港口规划,包括短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来界定港口的区域范围,港口区域范围的土地由港口管理机构如港务局或者政府主导组成的一个公共企业进行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然后将土地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企业建设码头或库场并从事经营,港务局收取岸线或土地出租费用;也可以自行按照规划,建设光板码头、库场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企业,港务局收取码头或库场租用费。

(二)适用于丹东港的发展模式

根据丹东港自身的特点,其模式选择应该定位在“地主型”港口。发展“地主型”港口模式,应该是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协作,合理分工。由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对港口区域范围的土地和港口进行界定和布局规划,再按照规划进行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规划的区域内允许码头和库场出租给经营企业,通过这样的一种租赁方式,可以从一方面补充平衡支出。这其中,各级政府不需要直接投入,可凭借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自身的滚动开发为港口发展和有效管理提供保证。

二、丹东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吞吐能力尚需提高,规模尚需扩大

目前丹东港的各泊位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均超过设计吞吐能力,据统计,大东港区基本每天都有2万吨级船舶到港,5万吨级以上船舶到港密度平均为4天1艘次,因此建设大吨位级(5万吨级以上)泊位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大连港对其存在巨大威胁

东北主要港口有锦州港、大连港、营口港和丹东港。其中,锦州港和营口港年吞吐约为2000万吨,长期看对丹东港威胁不大。大连港作为东北地区最大外贸运处口岸地位从未改变过,大连港因此成为唯一与丹东港有竞争力的港口。大连提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无疑加剧了竞争。

(三)高附加值的货种少

丹东港主要货种有:钢材、木材、煤炭、矿粉、散化肥、石油焦、液体化工品、瓷砖和非金属矿产品等散杂件货。运输货种还是以传统业为主,发展前景良好附加值高的货物如:集装箱、成品油、汽车、金属矿石等则较少。

(四)港口腹地的经济发展缓慢

东北地区经发展逐步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方式制约了港口经济发展。吞吐量持续较快增长,是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与东北地区经济保持了同步较快增长的发展趋势,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79,属于密切相关,沿海港口已经成为了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基础。

三、有利于丹东港发展模式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强化政府的支持力度

要发展丹东港口产业,应对国内外企业竞争,必须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取得一定的政策优惠,为港口物流中心的发展争取一个有利空间。这些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工商与城管政策、奖励带头开发企业的政策、产业调控和引导政策等,为丹东港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此外政府可以效仿新加坡政府多为丹东港口的建设提供政策和策略建议。政府还应与港口物流区一起共同培养一流的港口操作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建立全球公认的公务员廉洁制度,提高港口管理从业人员全员素质,从而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二)完善港口设施和港口信息化、注重人才培养

丹东港要加大对港口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资,扩大港口国际影响力,以满足国际化的要求,扩大丹东港园区范围,这样才能更多接受来自国外的运输船只、满足装卸货物的需求。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吸收大量专业人才。

丹东港要对现有的口岸信息系统、海关及检验检疫信息系统、保税区信息系统等各种口岸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建立面向货主、与经贸、口岸、航运等联网的开放式物流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港口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将包装、运输、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港口运作效率。

不仅如此,丹东港要与更多的成功港口和高校联手,在港口战略研究、物流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与交流,共同助推丹东港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三)加快对辽宁“五点一线”的整合和区域联动

面对环渤海及省内周边港口间的竞争,丹东港口企业应不断加大区域内港口资源的整合力度。从国际国内港口业的发展趋势看,丹东市港口企业还应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例如,允许国内外有实力的港口企业集团通过租赁、入股、并购等经营方式,参与港口生产经营和管理。通过与周边港口企业间的互相投资参股、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结为战略联盟,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走规模经营之路;在集装箱运输上,丹东港口的集装箱干线与大连港集装箱支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粮食、矿石、煤炭等货种运输上,丹东港与大连港可以合理分工,形成竞争有序的辽宁港口群。

猜你喜欢

港口物流发展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港口上的笑脸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