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委员制度

2012-03-02齐玥韩丽丽

世纪桥·理论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高校创新

齐玥 韩丽丽

摘要:

要切实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机制。本文从设立高校大学生心理委员制度的必要性、心理委员制度的优势以及心理委员制度的具体内容等方面,论述了大力普及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关键词:高校;心理委员;创新

收稿日期:2011-12-21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0年河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论文,编号:JYGH2010021。プ髡呒蚪椋浩氆h(1976-),女,辽宁绥中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社科与数理部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韩丽丽,(1960-),女,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社科与数理部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教学与研究。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2011年2月23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思政厅[2011]1号)。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以“以生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它极大地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拓展新途径,探索新体制。特别是我们认为:在大学生心理素质令人担忧的背景下,高校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已经成为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必要性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校因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匮乏,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之后在美国、加拿大等许多大中小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咨询的研究与实践。2004年,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随后心理委员制度在我国个别高校和中小学得到推广和使用。所谓心理委员制度是指在班级设立专门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会成员制度。直到今天7年过去了,笔者课题组的调查是:我国高校总体看来设置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并不多,只占36%,这种设置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因此,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广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切实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需要

多年以来,我校心理心理咨询中心一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2010年9—10月,我校心理咨询中心(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量表”(UPI)对全校2010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798份,以下是近三年来心理普查的部分情况。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繁重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是由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力量有限,如果所有学生的问题都依靠这几名心理咨询老师来解决是远远不够的。班级心理委员能够发挥正面宣传的作用,从而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使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通过在班级里设置心理委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缺乏,从而扩充心理咨询的力量,有助于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范围,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心理帮助,对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预防为主,目标是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完善大学生人格。但是,如果仅仅靠1或2名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和几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从事全校繁重而艰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果没有数量可观的学生参加,这项工作是肯定做不好的。原因很简单:几名专业教师的工作不可能辐射到每一名学生,而且大学生心理问题有自己的特殊性,有时还可能出现极大的生命危险性。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设立将逐步建立健全辐射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监控体系,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每一个大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开辟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充分调动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完善和健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形成了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体系。

(三)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与干预

我们常常听到我们的领导喊这样的口号:“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最不能容忍也是最不满意的就是自己的“命根子”——孩子,在学校发生极端事件。近年来,高校因心理问题发生极端事件的屡见不鲜。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一般来说是有外在表现的,难道马家爵杀人之前没有任何征兆吗?绝不是。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就很可能有效地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真正让人民满意。有效地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仅仅依靠数量有限的高校心理咨询老师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使危机干预辐射到每一个学生,这样才有可能避免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必要而关键的环节,就是设立大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制度。

二、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独特优势

(一)班级心理委员来自学生,他们与其他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圈,即相对确定的活动空间及相对稳定的交往对象,特别是班级与宿舍这两个基本单位,是大学生相互联系的最佳纽带。心理委员具有老师所不具备的优势,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最大限度地接触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一个学生的人格变化或行为剧变或多或少地会在他自己所处的班级或宿舍中首先表现出来。心理委员作为班级里的一员,他们非常了解和熟悉每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当身边同学出现心理困惑时,能够提供相关的帮助。

(二)班级心理委员就在学生中间,他们能够最早发现同学的心理危机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认知和调节压力的能力有限,所以大学生时常出现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障碍。一旦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最早察觉的往往就是身边的同学。班级心理委员就在学生当中,而且心理委员的职责之一就是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就是说,班级心理委员对本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的敏感性,他们能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或帮助寻找专业人员及学校相关部门解决。这样,就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早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就会提高干预和治疗的良好效果,从而有效地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三)班级心理委员与学生经历相似,更容易与学生交流并产生共鸣

课题组在调查中了解到:同学们认为班里的心理委员是自己的同学,是同龄人,与教师相比,没有距离感,能够了解彼此的想法,因此更愿意找心理委员倾诉一些问题。学生们是这样说的:“无论怎样,心理委员是我的同龄人。”“可以在聊天的同时得到一些心理上的指导。”“心理委员就在我的身边,有了苦闷的事情,随时能找到倾诉对象,心理就好受了很多。”……同学们的这些想法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对在班级里设置心理委员的欢迎和肯定,绝大多数学生对该职位的存在抱有积极的态度,也昭示着学生对更多的心理辅导和教育的渴望。

(四)心理委员是班委会的一员,与教师有更多的接触

班级心理委员和其他班委会成员一样,是班委会的成员。班委会成员特别是心理委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师与本班级班委会成员接触较多,班委会成员也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联系,当身边同学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时,心理委员能够及时向班主任教师提供相关信息,特别是对于同学中出现的心理危机,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专业人员及学校相关部门,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同时,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能及时向班主任、心理辅导中心反馈,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

此外,心理委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如心理委员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心理委员的选拔与聘用,心理委员的培训,心理委员的管理与考核等方面,也是必须清楚的。这里不便赘述。

总之,心理委员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由教师负责向师生共同完成完美模式的过渡。实践证明:心理委员制度对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增强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推进高校心理委员制度,在这方面内蒙古自治区走在前头。由于心理委员制度的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心理委员制度一定会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普及,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朱美燕.危机干预中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J].教育探索,2010,(6).

[2]李笑燃.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3).

[3]何思彤.如何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能动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责任编辑:杜红艳]

猜你喜欢

高校创新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