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开会的周扬

2012-02-11裴毅然

百家讲坛 2012年14期
关键词:周扬王蒙李子

裴毅然

1961年春,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的周扬等人到杭州讨论电影剧本。闲暇之时,不知谁建议大家去虎跑寺喝茶,十余人便乘一辆车去了。进入山寺,大家在茶室里坐成一個以周扬为中心的椭圆形。当时气氛很好,不少人想利用这一难得机会向周扬讨教,开始语声嘈杂,逐渐四座安静,周扬开讲。周扬夫人苏灵扬却十分气恼,她对女作家李子云说:“这个人就知道开会,离了开会就过不了日子,难得出来走走,坐下来又开上会了,真没办法。”李子云感慨万千:“我突然感到一种对周扬同志的同情。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开会,这种生活该有多单调。许多领导同志都有一些业余爱好,周总理爱跳舞、看越剧,陈老总爱下围棋,潘汉年爱打百分(一种扑克牌游戏),夏衍爱集邮,周扬同志业余可喜欢什么呢?我没发现。似乎除了开会就是变相开会的谈话。”

1953年春,李子云第一次见到周扬。她说:“周扬同志正值壮年,精力充沛,讲起话来,一口湖南口音,滔滔不绝。即使两三人谈话,周扬同志讲话也像开会一样,言必马列,有条有理,一丝不苟。到了开会场合,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不仅言必马列,而且言必工作……约到他家谈话,他的谈话也很少超出工作的话题……周扬同志似乎更习惯开会,似乎从开会中能够得到很大的乐趣。”

文革后,周扬复出,许多单位请他去演讲和作报告,周扬几乎有求必应,一些至爱亲友再三劝阻,还是其习难改。至于文艺界的会议,他更是每会必到,每到必讲。1984年秋,周扬病势渐重,躺在医院里起不来,脑血管障碍使他经常说错话。但当王蒙去看他,告辞时另一探望者问王蒙即将在京西宾馆召开的文艺座谈会,周扬眼睛一亮:“什么会?”口齿不再含糊,语言再无障碍,目光如电,笑容不再随意平和,“他恢复了严肃精明乃至有点严厉的审视与警惕的表情”。弄得王蒙与另一位探望者哈哈大笑,劝他老人家养病要紧,不必再操心这些事情,自有年轻同志去处理。王蒙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在他清醒的时候与他见的一面,他的突然一亮的目光令我终身难忘。”这道因“开会”亮起的目光,盖因使王蒙刻骨铭心,数年后成为悼文标题《周扬的目光》。

当今青年必生疑惑:最最令人头疼的开会何以会成为周扬的乐趣?更何以在其生命之火渐趋熄灭时还会激起一道回光返照的目光?他们不知上世纪50年代,参加各种会议已成为中国人民新生活的一大标志。以文艺革命起家的左翼文化人自然十分看重思想革命。从源头上,革命必须开会乃是来自苏联的“光荣传统”。

1942年,一位共产国际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访问延安,没多久就发现:“在军队里也像在特区(指陕甘宁边区)各地一样,唯一的工作就是开会。”这也许有点夸张。不过,那句上世纪50年代的著名谚语“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居然出自周扬之口。1960年春,上海作协在中宣部统一部署下召开反修正主义会议,调动复旦、华东师大和上海师院中文系学生到作协参加,声势浩大不说,时间也长达七七四十九天。

上世纪50至80年代,会议之多之长确为意味深长的历史一景。当时从上到下,动辄就开几十天的会。如1959年夏惊天动地的庐山会议,会期46天;1962年初空前绝后的“七千人大会”,为期28天。基层每县初冬的“三级干部会议”,年年必开,一开也要十天半月,甚至20多天。厂矿、学校、商店也是大会小会不断,一开就是半天。会开得很认真,有作用没作用至少大家听得很认真,这才有喜欢开会的周扬。

编 辑/汪微微

猜你喜欢

周扬王蒙李子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感动王蒙的一句话
我的糊涂妈妈
漫画
私房钱风波
追忆“文革”中的周扬
这样对待你,你还说他很好?
打李子
谁动了我的肖像权
王蒙强调莫用网络“浏览”代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