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少游:我是作男一枚

2012-02-11在彼

百家讲坛 2012年14期
关键词:秦观苏东坡

在彼

人人都爱秦少游。他自出道起,就被苏东坡夸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则赞“其诗清新妩媚”,可与鲍照、谢脁相比,这在唐宋时期是极高的评价了。直率的黄庭坚夸起来更不嫌溢美:“国士无双秦少游。”少游之美名,遂四海沸扬。

少游老家在江苏高邮,父祖为小官,15岁时父亲去世,家境变差,仍读书不辍,特别好钻研兵法,锐气飞扬的年轻人,总是要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成年后娶妻徐氏,是家乡一位富商的女儿。老丈人不差钱,就想找个书香门第的读书人结亲家,少游的经济因此变得宽裕了些,可以专心备考。可惜,自29岁开始,接连两次都没考中进士。这中间的原因,时也,运也,就不追究了,总之,秦少游可不是迂腐的人,他痛定思痛,决定另辟蹊径。

找人举荐,这是唐宋时代科举公开的秘密。秦少游就自信满满地直奔苏东坡去了。当时苏东坡还在落难期,朝廷里说不上话,便向退居二线的王安石力荐,同时又力劝少游,以你之才,千万不要放弃啊!

果然,流年大吉,这一次,他就高中进士了。36岁为时未晚,又恰恰赶上好时光。第二年就是太皇太后听政,司马光上台,日月变新天,苏东坡躬逢其盛,数月内官职扶摇而上,大得重用,当然不会忘了拉一把秦观。秦观遂任秘书省正字,迁国史院编修官,参修《神宗实录》,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

这是他们最好的时光。大家都在京城,春风得意,友朋相呼,成就文坛盛景,“一文一诗出,人争传诵之,纸价为高”。只有秦观,有时候不太开心。为啥呢?他是苏东坡的死党嘛,死党者,心性相投也。很不幸,苏东坡那不合时宜的毛病,他也有,两人站在朝堂上,慷慨陈词,活似并列的一对笨蛋。

豪情又回到了心头。秦观先后向朝廷进策论30篇,对大宋王朝的方方面面治理都提出了建议,都很有见地,可见经天纬地的信心与决心。

他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有可取之处,只是执行方式不对,才事与愿违;司马光废尽新法,实在是因噎废食。他在策论中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案—完全不理会当今真正的执政者,太皇太后,平生最恨,变祖宗家法。

把新党赶出朝廷的旧党,今之“君子”们,上台后,又分成三派,洛、蜀、朔,以政见乃至兴趣品味不同,互相掐将起来。真叫一个眼花缭乱,掐得连皇帝都云里雾里,拆解不开—话说士大夫们可真够闲的啊!

三党分别以党魁的籍贯为名,苏东坡先生便算蜀党领袖。秦少游“旧党”的帽子刚沾光戴上,现在又义不容辞地被划进了蜀党。

有了新党争,秦少游这个官当得也不安穩,时不时被人下个绊子,比如告他行为不检、品质败坏之类—他也是,烟花巷跑得太勤了吧,完了还要写词留念,不抓你小辫子抓谁的啊。

他又缺钱花。京城居大不易,搬进东京城,日常花费肯定要上去,家口又多,竟然落到要向人诉苦:全家几天都在喝稀饭—话虽如此,北宋官员俸禄为历朝历代最高,外加各种补贴,夫人又是富家女,好歹会带点娘家钱来吧!少游你竟然能穷成这样到底为哪般啊!

说起来都是些细细碎碎的小烦恼,大局还是好的,可人生意气消磨,不也就在这蚕食中吗?随着年岁增长,秦少游是一天比一天落寞,更“纵情不检”了。直到哲宗亲政,绍圣元年(1094年)开始,朝廷再次大清洗,秦观被当成旧党一员,赶出了京城,开始了贬谪之旅。

有句话叫祸不单行,人要倒霉,就会一路倒霉。秦少游就是一枚倒霉的秋叶,先贬杭州,还未至再贬处州,在处州又添新罪,改郴州、横州、雷州……离京城越来越远,路途越来越艰险,一直被赶到了传说中的“死地”岭南。

政坛之上,讲究痛打落水狗,整不死,也要整得你灰心丧志、肚皮朝上。亲朋好友齐落难,一片愁云惨雾中,秦少游的悲苦,却又更深些。和苏轼、黄庭坚等朋友相比,他缺少斗争的经验,也少有苦中作乐的豁达。就是说,他不太会在人生困境中自我排解,反而有点钻牛角尖。

而少游的运气又真的很不好,后半生基本上在贬谪中度过,那种日子,于这个风流不羁、文艺气息浓厚又志向高远的才子,他受得了吗?他怎么受得了呢?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他的这首《踏莎行》写于贬地郴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提到它:“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这是少游内心世界的一次大崩溃。从凄婉变为凄厉,隐隐约约,已是不祥之音。笼罩在痛苦绝望中,望不见前程,看不到退路。词为寄托私心之隐秘,王国维说:秦少游词作的好处,在于能以境胜,把自己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创造“有我之境”。少游这次所徜徉的“词境”,实在令人惊心。

当时,少游刚被罗织罪名,剥夺所有官职,流放到湖南郴州,他心里很明白,对手不会就此罢休,必会赶尽杀绝—倒非少游有什么政治头脑,实在是,他的敏感,不仅在于文学,还在于他对世态人情的污秽处,也有种第六感的直觉。这个人,好事怎么也猜不到,但凡坏事,一说就灵,天生的乌鸦嘴,“晦气”到的,是自己的命运。

《宋史》中对秦观的评价是:“少豪隽……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如果读其诗词,那实在对不上号。不过,人本来就多侧面,个性和为人处世的态度,随着阅历增长,也在不停变化。

一面,他是想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传统儒臣;另一面,他是多愁善感、心细如发的天才诗人。济世的儒家心胸,是后天环境和教化所得,而敏感的诗人气质,则来自天赋。这是表层人格与深层人格。顺境时,表层人格占上风,在政坛跃跃欲试;逆境时,深层人格就开始发动。以诗人身份出现时,他笔下不自觉泄露的,也正是内心最深处的信息。

可见清词丽句,与强志盛气,并无实际矛盾。而“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这种年轻时代的志向,往往是做不得主的。那时候大家都差不多,胸怀天下,目中无人,真正要把志向落到实处,一是本人有真实才能,二是机遇,三是耐心与意志。对于少游这样人们眼里的“国士无双”,当机遇不予,便是考验意志的时候了。

意志,不仅意味着逆境中的坚持,还包括:不得已时的放弃。少游不行。第一次科举未中,便气得回家“日以诗书自娱”;上策论而无果,就大发衰音,放浪形骸。白白地授他人话柄,又弄得自己抑郁。

强则易辱,气盛先衰。好大则可能放空,见奇又会无意中忽略世间平常的事理,历来才大心大的人们,在其勇往直前的路途上,都会不期然出现这些陷阱。

有人说,少游是“古之伤心人也”。所谓伤心者,是至情至性的人,能直觉到生命最深处的痛楚无常,而在现世却不得安宁。少游这一生心性,恰恰应了这八个字:“情深不寿,强极则辱。”

这样的人,却有一种好处,与他交往起来,不见城府,推开门,只有一庭皓月,照着那颗赤裸裸的心。他性子倔,脾气急;他小心眼,不听劝;他太好色,太浪荡,他有好多叫人恼火的破毛病……

怎样都好,你是他的朋友,你就会深爱他,他的一切破毛病都可以原谅。越是艺术感悟力强的人越喜欢他,因为他的诗词,他的人,让你看到了这浊恶人世里,那些转瞬即逝的美。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美景,美人,美的心灵,他一边拼命挽留,一边为这不可能的任务而恸哭。那哭泣声,只有同样通透的灵魂,才能听得清楚—比如,黄庭坚、苏东坡……他们爱他的词,更爱他这个人。

苏门四子之一、胖子张耒说少游:“世之文章,多出于穷人,故后之为文者,喜为穷人之词。秦子无忧而为忧者之词,殆出此耶?”

他的意思是,人穷写好诗,所以好多文人都喜欢哭穷,秦少游又没什么忧心事,老是愁啊苦的,难不成也是这个原因?联想少游在京中向人抱怨只得稀饭吃,这话可就调侃得很了。

张耒是有资格说这种话的,他在苏门四子里,年纪最小,遭际却更坎坷。他为官清廉,父母、前妻却相继谢世,家境每况愈下。为替苏东坡举哀,惹得朝廷大怒,被趕到黄州的山上租屋而居。晚年更是家徒四壁,衣食无着。所有至友,苏东坡、黄庭坚、秦少游等相继死在前面,把丧亡的痛苦留给他一人。他在寂寞与思忆中死去时,也不过60岁。身后有三子,都在战乱中被兵匪所杀,竟然绝了后。老天待他,才是真的不公。

然而,困守山中时,他也只是淡然说:“人生随分足,风云际会,漫付伸舒。”他词风也与少游近,可就是当不得偶像词人。

像老黄牛一样习惯于承受生活的苦难,并温厚着从容着,这也是种人格的美,但创作上,相对会少些尖锐的痛感。他在生活中会被人尊敬,却不会有秦少游那般叫人怜惜。

秦少游是他们几个好友中,最擅长“作”的一个。这种作,就是平时无事忙,穷折腾,干的事叫你好气又好笑;真的大难来临,却是他最先作玉碎了,令人来不及一声惊呼。

少游在贬所,连给自己的挽词都写好了:“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他以为回不去了,不料,政局又变,竟然得到了内徙的命令。于是他死在了往回走的路上。当时他正出游光华亭,觉得口渴,要水喝,水送来时,一笑而卒。他才51岁。

先前,他曾在梦中作词,叫《好事近?梦中作》:“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少游平生词中写花朵无数,往往似实而虚,“自在飞花轻似梦,无比丝雨细如愁”,百无聊赖的境地里,奇异而纤细的美感。“飞红万点愁如海”,孱弱肉身无法承担的凄厉……温和外表下,他本是个走极端的人,早年豪纵过头,一受挫,就走到了另一个抑郁的极端去了。

翩然来去的女人,也被少游比作各色花朵,梅花、牡丹、碧桃、红杏……他深情地记述她们的美,把她们捧在手心,然后又离开,任那些花儿,散落四方。少游的风流债,在有宋一代词人里估计算最多的了。

到生命的尽头,少游的花儿,忽然之间变了,变得有了现实感,还有了生气、野气。好像钻出桃源洞口,豁然开朗,新天新地。

这首词太开朗开阔,太旷达爽脆,太神气流转了,对于出惯衰语的人,真有种圆满解脱感。而且还是梦中作,简直就是上天的召唤。

上天说:喂,你尘劫已满,现在就给你解开记忆封印,滚回来吧!于是满山春色飞动,那人灿然一笑,归也。

编 辑/汪微微

猜你喜欢

秦观苏东坡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苏东坡传
苏东坡问路
梦中题词
雷州遇苏轼
顺利的晋升之路
秦观拜师
千年英雄苏东坡
苏东坡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