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及体组织组成的影响

2012-02-09孙龙生王恒魏凯安振华王秀英

饲料工业 2012年16期
关键词:沼虾罗氏胰腺

孙龙生 王恒 魏凯 安振华 王秀英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脂类不仅为虾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也提供必需脂肪酸、磷脂、胆固醇等参与机体代谢。日粮适宜的脂肪水平既能满足对虾健康和生长的需要,也能发挥其对蛋白质的庇护效应,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促进虾生长。饲料中脂肪缺乏或含量不足,可导致饲料蛋白质利用率下降,虾类代谢紊乱,同时还可发生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乏症[1]。有关罗氏沼虾日粮适宜的脂肪水平研究报道不一。Sheen等(1991)[2]的研究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油脂能促进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日粮脂肪水平在2%~10%均能满足罗氏沼虾的需求。吴锐全等(2000)[3]的研究也表明,罗氏沼虾饲料中脂肪含量为1.2%~11.1%时,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并提出罗氏沼虾最适脂肪需要量为5%左右。李爱杰等(2005)[4]研究提出,罗氏沼虾配合饲料中设定8%的脂肪水平比较适宜。有关罗氏沼虾适宜的脂肪需要量尚未明确,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体组织组成,特别是脂肪酸沉积规律的研究有待深入。本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豆油和亚麻籽油,探讨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体组织组成及肌肉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罗氏沼虾购自高邮联盛罗氏沼虾育苗场。试验前挑选体质健壮、反应敏捷、规格整齐、平均体重(1.00±0.01)g、平均体长(3.61±0.03)cm的个体600尾,随机分3组,每组设4个重复,共12个网箱,每个重复50尾虾,经检验,各网箱间虾重及体长无显著差异。网箱中放置网片作为隐蔽物。试验采用微循环换水,定时增氧;水温控制在24~30℃;水体pH值7.6左右。每天在8:00、17:00和22:00投饵3次,记录投饵量,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6%~8%。

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1.2.1 主要仪器

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GC-14B型)、冷冻真空干燥仪(FD-5型,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院)、台式高速离心机(Eppendorf Centrifuge 5415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50)、氮吹仪(PGC系列,天津艾维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切式匀浆机(XHF-1型,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声波细胞粉碎仪(JD-660型,宁波邱隘金达超声波仪器厂)。

1.2.2 主要试剂

脂肪酸甲酯化产物标准品(Sigma,No.47015-U)、正庚烷(CNW,德国)、氯仿(国药,分析纯)、甲醇(国药,色谱级)、三氟化硼(Sigma),其他常规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试验饲料

试验饲料以进口鱼粉、膨化大豆、啤酒酵母、豆粕、精制面粉等为原料,自配日粮。试验共设3个处理,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3%、6%由等量豆油和亚麻籽油组成的油脂,使日粮脂肪水平分别为Ⅰ组6%、Ⅱ组9%、Ⅲ组12%。用绞肉机制成粒径约2.0 mm颗粒料,55℃鼓风干燥后,破碎筛分,-20℃冻存备用。试验各组饲料配方及主要营养指标见表1。

表1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4 样品采集

试验期结束,称取每个网箱罗氏沼虾总重,每个重复随机取10尾虾,分别测量其体重和体长,5尾并为一组,迅速放入-20℃冰箱冷冻,以备用于全虾养分的测定。另取5尾虾,取肝胰腺和肌肉,冷冻干燥,以备用于脂肪酸的测定。最后随机再取10尾虾,取出肌肉,放入-20℃冰箱中冷冻,以备用于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生长性能测定指标包括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等。计算公式为:

增重(g)=结束体重-初始体重;

增重率(%)=(增重/初始体重)×100;

特定生长率(SGR)(%/d)=(ln结束体重-ln初始体重)×100/试验天数;

饲料系数=投饵量/增重。

饲料及虾样中主要常规养分测定包括水分、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测定方法参照贺建华[5]的方法。肌肉、肝胰腺脂肪酸的测定参照卢洁等(2005)[6]介绍的方法并略加改进。

取罗氏沼虾肌肉10 g,肝胰腺5 g,真空冷冻干燥。取0.5~1.0 g干样,加Folch液匀浆,氮气保护下,用超声波处理20 min,2 5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上清液[7]。经氮吹仪50℃吹干溶剂,获取脂质。加2 ml氢氧化钾溶液于提取的脂质中,充氮气后50℃水浴至油珠消失,冷却。再加2 ml三氟化硼溶液轻轻混匀,充氮气后,50℃水浴静置3 min,冷却,加正庚烷充分震荡后,静置。加饱和食盐水淋洗上层,取上清液于1.5 ml离心管中,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钠,供气相色谱分析。

色谱条件:Varian色谱柱,FAME CP-sil88,0.25 mm×50 m×0.20 μm;载气:高纯氮,氢气40 ml/min,空气300 ml/min;柱温:210℃;气化室温度280℃;分流比100∶1;检测器(FID)温度300℃;采用程序升温法:起始温度140℃,以5℃/min升温至210℃,并维持10 min,进样量为1 μl。以脂肪酸标准品气相色谱图为参照,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

脂肪酸含量(%)=(某脂肪酸峰面积/脂肪酸峰面积之和)×100。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xcel记录整理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One-Way 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组间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法。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Means±Std)”。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2 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日粮脂肪水平的提高,罗氏沼虾体重、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呈增加趋势,并且Ⅱ组和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则以Ⅰ组最高,且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

2.2 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全虾及肌肉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见表3)

表3 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全虾及肌肉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干物质基础,%)

表3显示,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全虾和肌肉中总水分、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

2.3 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见表4)

由表4可知,罗氏沼虾肌肉脂肪酸中SFA占33%~36%,MUFA占20%左右,PUFA含量最高,达45%左右,并且n-3 PUFA高于n-6 PUFA,而HUFA含量在22%~26%之间。比较各组虾肌肉脂肪酸含量变化情况,SFA中,C14∶0、C16∶0两种饱和脂肪酸变化不大(P>0.05);C18∶0(硬脂酸)呈递增趋势,且Ⅲ组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MUFA以C18∶1n9(油酸)为主,并随日粮脂肪水平增加而递减,且Ⅲ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n-3 PUFA中,C18∶3n-3(α-亚麻油酸)随日粮脂肪水平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0.05),C22∶6n-3(DHA)则逐渐减少(P<0.05),而C20∶5n-3(EPA)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n-6 PUFA中,C18∶2n-6(亚油酸)和C20∶4n-6(AA)均无显著变化(P>0.05)。随日粮脂肪水平增加,HUFA含量逐渐递减,且Ⅲ组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

2.4 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可知,罗氏沼虾肝胰腺中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含量远高于饱和脂肪酸(SFA),并且以油酸(C18∶1n9)、亚油酸(C18∶2n-6)和软脂酸(C16∶0)含量占优,达到总脂肪酸含量的70%以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HUFA)低于8%,并且n-3 PUFA含量明显少于n-6。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甚微。从各组虾肝胰腺脂肪酸的变化规律看,随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虾肝胰腺中亚油酸(C18∶2n-6)和亚麻油酸(C18∶3n-3)含量逐渐增加,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SFA(C14∶0、C16∶0、C18∶0)、EPA及DHA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

表4 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表5 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 讨论

3.1 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虾类在正常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脂类物质,以满足能量和必需营养素的需要。饲料适宜的脂肪水平不仅能促进虾类健康和生长,改善饲料适口性和虾的摄食量,还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蛋白质作为能源消耗,促进增重。饲料脂肪水平过高或过低会导致虾类营养失衡或不足[8]。罗氏沼虾对脂类需求尚没有一个确定的需要量。李爱杰等(1996)[9]在罗氏沼虾饲料中添加豆油和鱼油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粗脂肪水平为5.79%的基础饲料中只需添加0.5%鱼油,不需要添加豆油即能满足需要。王恒等(2009)[10]通过比较不同脂肪源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认为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饲料中可以不添加鱼油,而添加豆油和亚麻籽油,虾的生长未见明显改变。Sheen等(1991)[2]与吴锐全等(2000)[3]先后通过添加鱼油和植物油配制半纯化日粮饲喂罗氏沼虾,并以生长率和成活率作为衡量指标,结果显示,罗氏沼虾对饲料脂肪水平的变化(2%~10%)不是很敏感,提示罗氏沼虾可能不需要特定水平的脂肪。笔者分析可能与日粮中纤维素的较大变化干扰了虾对脂肪的吸收利用有关。本试验结果显示,日粮脂肪水平为9%和12%两组虾的生长要明显优于低脂肪组(6%),但12%组与9%组比较,虾的生长性能并无明显改善。该结果与李爱杰等(2005)[4]建议罗氏沼虾饲料粗脂肪水平为8%相近,同时也提示,日粮过高的脂肪水平并不能获得预期效果,这与黄凯等(2011)[1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他通过配制5组脂肪水平分别为4.64%、6.56%、8.47%、10.39%、12.31%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结果显示,脂肪水平为8.47%组虾增重最快,脂肪水平再提高,虾的增重反而下降。由于虾对脂肪的需求受养殖品种、生长阶段、环境因子及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营养因素中饲料蛋白质含量与品质、饲料能量浓度、蛋白能量比、碳水化合物组成与水平、脂肪源类型及必需脂肪酸组成等均会影响虾对脂肪的需求。有关罗氏沼虾日粮能量、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水平对脂肪利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肌肉及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脂类在鱼虾体内除氧化供能外,吸收的脂肪酸特别是必需脂肪酸作为细胞生物膜脂质成分,影响鱼虾生长、成活与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季文娟(1996)[12]通过比较中国明对虾野生虾与养殖虾脂肪酸组成后发现,虾体脂肪酸组成受饵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Kumaraguru等(2005)[13]通过比较饲料中不同植物油对斑节对虾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后认为,饲料脂肪酸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虾体组织脂肪酸组成。林向东等(2011)[14]报道,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脏脂肪酸含量有影响,但不影响脂肪酸的种类。本试验中,虾肌肉中亚油酸、亚麻油酸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n-3 PUFA>n-6 PUFA;而花生四烯酸、EPA和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并且肝胰腺中n-3 PUFA<n-6 PUFA。该结果与刘穗华等(2010)[15]的研究结果一致,而黄凯等(2011)[11]的研究表明,肌肉和肝胰腺中均是n-3 PUFA>n-6 PUFA,分析原因可能与试验所选脂肪源不同有关。本试验所用脂肪源与刘穗华所用的相同,为豆油与亚麻籽油,而黄凯添加的脂肪源主要是鱼油,这进一步验证了不同脂肪源对虾体组织脂肪酸组成有影响。本试验结果还可以看出,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肌肉和肝胰腺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程度有差异,随油脂添加量的增加,虾肝胰腺中油酸、亚油酸及亚麻油酸含量逐渐增加,SFA、EPA及DHA含量则随之下降;而肌肉中亚油酸、AA及EPA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这与刘穗华的研究结果类似,在一定范围内,凡纳滨对虾肌肉亚油酸及HUFA并未随日粮亚麻酸/亚油酸比值的变化而变化,而肝胰腺脂肪酸的变化则较明显。黄凯等(2011)[16]认为,亚油酸在极性脂的含量相对较高,而极性脂参与了生物膜的构成,因而更具保守性。这些研究表明,肝胰腺是虾脂肪酸摄取与沉积的主要部位,其脂肪酸组成受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更为突出,而虾体脂肪酸的转运与肌肉内脂肪的合成则存在选择性。黄凯等(2011)[11]通过研究推断,对虾体内某些脂肪酸在合成中性脂的过程中,受到了选择特异性调控,这种调控在肝胰腺和肌肉间存在差异性,而饲料脂肪水平会间接影响脂肪酸特异性调控作用。本研究同时证实,虾体内由18C脂肪酸转化HUFA的能力较弱[17]。有关不同种类脂类脂肪酸的代谢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营养调控饲料脂肪酸在虾体内的转运与沉积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小结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有显著影响,日粮中9%的脂肪水平较为适宜;对全虾及肌肉中水分及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对罗氏沼虾肌肉及肝胰腺脂肪酸组成影响显著。

[1] 刘兴旺.罗氏沼虾营养需要研究进展[J].水产饲料科技,2009(8):59-61.

[2] Sheen S S,D'Abramo L R.Response of juvenile freshwater prawn,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to different levels of a cod liver oil/corn oil mixture in a semi-purified diet[J].Aquaculture,1991,93(2):121-134.

[3] 吴锐全,黄樟翰,肖学铮,等.罗氏沼虾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0,9(1):31-34.

[4] 李爱杰,郑述何.罗氏沼虾的营养需要研究[J].饲料工业,2005,26(4):24-26.

[5] 贺建华.饲料分析与检测[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15-34.

[6] 卢洁,黄凯,藏宁,等.气相色谱全分析海水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组织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J].色谱,2005,23(2):193-195.

[7] Folch J,Lees M,Sloane Stanley G H.A simple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lipids from animal tissues[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57,226(1):497-509.

[8] 李超春,周歧存,刘楚吾.虾蟹类脂类营养研究进展[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25(1):73-79.

[9] 李爱杰,徐伟,郑述河,等.罗氏沼虾对饲料中豆油和鱼油的适宜需求量[J].饲料工业,1996,17(4):1-3.

[10] 王恒,曹维维,孙龙生,等.不同脂肪源对罗氏沼虾生长及体组织常见组分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9,39(2):37-41.

[11] 黄凯,吴宏玉,朱定贵,等.饲料脂肪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肌肉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1,30(5):249-255.

[12] 季文娟.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的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及比较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6,3(1):16-20.

[13] Kumaraguru K P,Vasagam S,Ramesh T,et al.Dietary value of different vegetable oil in black tiger shrimp Penaeus monodon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soy lecithin supplementation:Effect on growth,nutrient digestibility and body composition[J].Aquaculture,2005,250:317-327.

[14] 林向东,谢瑞涛,钟灵香,等.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及肝脏脂肪酸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4):441-445.

[15] 刘穗华,曹俊明,黄燕华,等.饲料中不同亚麻酸/亚油酸比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0,22(5):1413-1421.

[16] 黄凯,吴宏玉,蒋焕超,等.饥饿对凡纳滨对虾能量代谢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1,32(1):105-110.

[17] Mari'a del Rosario Gonza'lez-Baro',Ricardo J.Pollero.Fatty Acid Metabolism of Macrobrachium borellii:Dietary Origin of Arachidonic and Eicosapentaenoic Acids[J].Comp.Biochem.Physiol.,1998,119A(3):747-752.

猜你喜欢

沼虾罗氏胰腺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罗氏诊断新品(上海)有限公司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茜草+温棚”高要罗氏沼虾养殖新模式 中国罗氏沼虾之乡养殖面积3.6万亩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