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三老”八十大寿

2012-01-26沈铭贤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大寿胡先生伦理学

沈铭贤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上海 201203)

贺“三老”八十大寿

沈铭贤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上海 201203)

2012年,对于中国的生命伦理学工作者来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我们尊敬的师长和朋友胡庆澧、邱仁宗、杜治政三位教授均恰逢八十大寿。我们谨向“三老”致以真挚的祝贺和真诚的敬意!

胡先生在“三老”中是我认识最晚,又是目前接触最多的一位。1998年,胡先生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副总干事的岗位上退下来,WHO为他在美丽的维也纳准备了住房等优厚条件,但他还是低调回地到了上海。他默默地选择参加一些会议,有时也插上讲几句,发表些评论,总是那么到位,那么眼界开阔,那么风度翩翩。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他,喜欢上他,尊敬着他,胡先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成了上海生命伦理学界的核心人物。确实没有任何刻意安排。记得有一次我向邱仁宗先生介绍胡先生,他十分高兴,掩不住羡慕的心情,大声说:上海有这么珍贵的资源,太好了!杜治政先生则对我说,胡先生是真正的绅士。2006年,第8届国际生命伦理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当时有人造谣滋事,说我国有一个专供活体器官移植的“准奥斯威辛集中营”。一些国际友人带着疑虑与会,气氛一度相当紧张。胡先生主持高峰会议。他如实介绍我国在生命伦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也坦陈一些困难和不足,与国际友人真诚交流和讨论,取得很好效果。会后,他通过媒体向国务院主管领导反映国内外器官移植的情况和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主管领导作了很长的批示。他还打电话给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说器官移植条例草案中的某一条款“必须取消”,后来此条果然被取消了。胡先生曾在WHO工作20年,现在又是国际生命伦理委员会委员,在世界卫生界和生命伦理学界有着广泛联系和崇高声誉,在国际学术活动中,有没有他参与,大不一样。他回国十余年,有效地拓展了我国生命伦理学的影响和话语权,功德无量。在和胡先生接触中,我常常惊异于他过人的精力和热情,惊异于他方方面面的周到考虑。或许,这便是胡先生“气场”特别大的一个原因吧。

邱先生是我认识最早的同行。1960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工作,邱先生当时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刊物上,我不时翻译一点俄文资料投过去。正是通过这本杂志,我认识了邱先生。后来又在《文汇报》“自然辩证法笔谈”上拜读他的大作。1979年广州医学辩证法讲习会上,我才见到邱先生。正是在那次会上,邱先生介绍了西方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动态,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引导我走上这条路。1987年,邱先生的大作《生命伦理学》出版,我是第一批读者,并多次在报刊介绍、评论。邱先生培养了我国最早一批生命伦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现在多数已成为中坚力量和带头人,这方面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邱先生是离休老干部,敢于直言。科技部、卫生部发布关于胚胎干细胞伦理指导原则后,邱先生公开撰文,在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批评,引起震动。据我所知,在国际学术活动中,邱先生也和一些国外学者热烈论辩,尤其是在有关我国生命伦理问题上。这种坦诚的品格难能可贵,备受敬重。2009年,我在济南召开的生命伦理学学术讨论会上通报了邱先生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维森纳生命伦理学奖”的喜讯,热情的掌声和开心的笑容表明,这是众望所归。一位中国学者,通过长期的扎实的努力,能够在新兴的、科学与人文交叉的领域获得国际上的肯定和荣誉,实在是太不容易也太珍贵了。邱先生作为我国生命伦理学开创者的地位是历史的真实,不可动摇。

我和杜先生相识于广州讲习会,至今已30余载,是少数几个无话不谈的“诤友”之一。当年他承接创办《医学与哲学》杂志的重担,除了佩服他的热情和勇气之外,说实在的也有点担心。30年一本一本的杂志,那白纸黑字无可争辩地证明,他成功了。为此,杜先生真是呕心沥血。作为主编,他不仅要组稿审稿,更要不停地写稿,写重头的专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医疗卫生事业,人道主义的传统遭遇挑战的重要时刻,杜先生敏锐地指出,医学人文主义并不排斥必要的合理的功利,功利主义在本原上也不否定人道。在市场经济下应该坚守人道主义的宗旨,努力去实践“功利人道主义”。这对于当时迷茫困惑的人,不啻是一剂清醒的良药。面对一些医院热衷于片面追求分科,专业越分越细,既不利于病人也不利于医学发展的状况,杜先生联合有识之士,倡导“医学整合”。特别是,有感于当今医疗卫生界对技术的过分依赖,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导致对医学目的的背离,杜先生从学术的高度提出“技术主体化”、“资本主体化”的概念,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一贡献必将载入史册。杜先生还主持并参加中国医师职业精神的大型系列调查,为学界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杜先生和许志伟教授主编的《医学伦理学辞典》,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完备、权威的专业工具书。目前,他正在主编我国第一本《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的《医学伦理学卷》。杜先生被公认为我国医学哲学的领军人物,但他一直低调、厚道。

我们庆贺“三老”八十大寿,毫无疑问,最大的愿望就是祝“三老”健康长寿。“三老”依然身康体健,思路清晰,活跃在第一线,这是我们的幸运。但我们还是衷心地希望“三老”以健康为第一,颐养天年,适当减少工作量。同时要以此为契机,向“三老”学习,思考如何切切实实把生命伦理的事业向前推进。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工作要做、很多困难要面对。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和丰硕的成果来庆贺“三老”八十大寿吧。这才是最好的礼物,相信也是“三老”共同的最大心愿。

再一次祝“三老”健康长寿、顺心胜意!

〔编 辑 张 茜〕

Congratulations on Eightieth Birthday of HU Qing-li,QIU Ren-zong and DU Zhi-zheng

SHEN Ming-xian
(Department of Ethics,Chinese National Human Genome Center at Shanghai,Shanghai 201203,China)

R161.7

D

1001-8565(2012)03-0297-02

2012-03-01〕

2012-03-23〕

猜你喜欢

大寿胡先生伦理学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胡先生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胡先生
贺志烈兄八秩大寿
花呗明明已还清,芝麻信用却变差?
难当的“桌长”
国际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