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储蓄账户、深化医改及儒家生命伦理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2012-01-26卜丽娟执笔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个人账户储蓄儒家

卜丽娟 执笔

(山东大学人文医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医疗储蓄账户、深化医改及儒家生命伦理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卜丽娟 执笔

(山东大学人文医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医学与哲学》杂志、《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中外医学哲学》杂志等我国多家学术组织、期刊与美国《医学与哲学杂志》共同主办,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人文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医疗储蓄账户、深化医改及儒家生命伦理国际学术会议”于2011年12月9日~11日在山东济南举行。会议学术委员会由恩格尔哈特、范瑞平、李义庭、陈晓阳、赵明杰和王明旭等六位组成,曹永福担任会议秘书长。会议的各项学术安排在会议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在所有与会学者和代表的支持下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1 会议概况

“医疗储蓄账户、深化医改及儒家生命伦理国际学术会议”得到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围绕儒家生命伦理、医疗储蓄账户、医改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会议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陈晓阳主持,美国莱斯大学恩格尔哈特教授(H.T.Engelhardt,Jr.),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义庭,山东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张运院士致开幕词。山东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陈鑫,山东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龚瑶琴,山东省医学伦理学会会长周日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东、辽宁、山东等2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医学院校及医学科研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会议。香港城市大学范瑞平教授作了精彩、深入、全面的大会总结。

2 精彩丰富的会议学术交流

2.1 医疗卫生资金及哲学思考

美国莱斯大学教授、《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恩格尔哈特作了“平等背后:医疗卫生筹措资金的几点思考”的精彩主题发言。恩格尔哈特认为一系列意识形态、金融、社会和道德的危机正在威胁西方医疗保健资金的可持续性。首先,西方社会民主国家推行平均主义和个人主义,但是决策者们尚未察觉到他们难以实现西方医疗生命伦理学说中提倡的平均主义。恩格尔哈特认为可持续的医疗体系作为社会保障,最终能提供的是有限的基本医疗,而不是最佳的基本医疗。当前西方社会民主国家在医疗分配中所遵循的思想基础需要得到严肃重审。恩格尔哈特指出为了应对这些经济和道德上的挑战,医疗资金不仅要包含医疗储蓄账户,同时也要建立以家庭为本的医疗储蓄账户,以保证家庭的稳定。恩格尔哈特认为意识形态危机和经济危机相互交织,且因家庭角色的消减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要建立一种医疗储蓄账户来维护家庭的核心和完整地位。这种医疗政策的转变,其道德基础是对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的重新解读。在这方面恩格尔哈特反思了现在西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正义论,他认为个人主义的正义论本身就有问题。恩格尔哈特这样一种整体的经济反思和文化反思,是对现代西方或者近代西方个人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对人性和对正义的理解提出的一种挑战和批评,这是有价值的一项工作。

2.2 中国医改的伦理研究

尹爱田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生命伦理的角度,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与生命伦理和儒家思想倡导的观念是一致的,认为生命伦理已和先进文化理念趋同,并用生命伦理和儒家思想的视角解读了医患关系问题和看病贵的问题。王明旭探讨了对陕西医改的评价和展望,介绍了陕西三种医改模式,即神木模式、子长模式和府谷模式,这些举措得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医改课题组、卫生部领导、媒体和专家的一致好评。陕西医改启示我们必须强化政府的责任、加强领导、结合当地实情、创新体制机制。并指出在以后的医改过程中应强化机遇意识,抓住医改有望成为中国模式的契机、加强学习借鉴,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医改方案、加快推进力度,在上下联动方面下工夫、加强综合协调,使医改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陈晓阳介绍了中国医疗储蓄账户的调研结果及其伦理反思。调研从公平性、道德风险、可持续性、医疗筹资等十个方面进行,报告显示,采访对象支持以储蓄账户的形式来解决当前代际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报告结果体现了中国人家庭本位的观念,在医疗问题上凸显了调查对象对家庭的重视以及政府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责任。

2.3 医疗与家庭伦理的国际经验

新加坡国立大学林明健从价值与医疗的视野出发,探讨了医改中的儒家纬度,并对东西方价值观进行了比较,认为西方强调自由主义、个人权利、政治多元、公民权利与自由;而东方则重视社群主义、社会责任、稳定有力的领导和社会经济繁荣。他强调了新加坡医疗储蓄账户制度中的儒家成分,作为一个家庭必须照顾到其他家庭成员,一定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来,尽管新加坡的医疗储蓄账户担负到他们总体医疗费用的大概百分之十左右,但是它却代表了一种很强的象征符号意义和文化意义。还特别强调了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认为在医疗保障中没有免费的午餐。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的Mihail Neamtu教授作了题为“共同努力的作用、家庭美德以及罗马尼亚医疗体系”的报告,从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出发,反思了欧洲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福利制度导致的糟糕后果,指出了家庭美德在社会发展和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美国文化、伦理及环境研究中心I.Iulian Anitei主任分析了美国家庭观念的衰退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启示,他在报告中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家庭定义,他非常明确地摆出自己的观点,不回避实质问题,认为家庭应该是传统的一男一女组成夫妻,然后有孩子,这样的一种家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自然的家庭。他把其他组成形式的家庭看作是一种不自然的非正常的家庭。

2.4 中国现行医疗账户研究

赵明杰、孔祥金分析了中国现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剖析了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基本特征、设计理念及运行方式,并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对其未来改革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要扩大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改革现行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筹资办法,调整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定位。认为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应坚持以增强共济性为基本前提,以强化约束性为必备属性,以提高激励性为心理动力,以符合个人医疗消费的现时性为运行机制。董艳锋从医疗保障立法的角度分析了家庭问题,提出法对家庭概念的理解以婚姻为核心,宗法式的家庭观消失殆尽,户口成为划分家庭的制度手段。他认为医保立法应关照家庭的需要,虽然不能回归家庭本位。在现行医疗保险账户基础上增强家庭疾患的支付能力和范围。国家应尽可能加大投入,实现基本医疗保健立法的“社会保障”属性。曹永福分析了儒家的“爱有差等”伦理与家庭的价值地位,认为“爱有差等”是有道的和能实行的,因为它出于诚,出于人的性情之真实流露,符合人的心理本性。而“爱无差等”对父母的爱等同于对路人的爱,是对父母的不公平,等于无父无母。在儒家看来,家庭对每一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一般来说,家庭利益至高无上,家庭也是国家的基本,是社会的基石。他指出我国当前的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并非基于“家庭本位”,因此基于“爱有差等”的家庭伦理基础提出了“家庭医疗账户”的设想。并指出了建立儒家伦理的“家庭医疗账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需要将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整合成基于儒家伦理的“家庭医疗账户”。

2.5 家庭、伦理和医疗储蓄账户

美国爱德沃兹大学的Mark J.Cherry从家庭完整性及医疗保健的可持续性出发指出了医疗储蓄账户的重要性,他特别提出了很多哲学例证来表明单亲家庭和离婚家庭中关于孩子存在的许多问题,包括医疗保健问题。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的Jeffrey P.Bishop对于家庭的重要性提出一个系统性的哲学论证。他特别提到现在西方社会国家取代了家庭的地位,但实际上国家绝不可能像父母那样去照顾家人,与此同时家庭却被剥夺了创造生活世界的能力和幸福。华中理工大学的王珏提到家庭是骨肉之亲的关系,不仅反映的是一种文化,实际上也反映了我们人性中最本质的好的东西,关于家庭的本质,她认为不能理解为罗尔斯的那种基本社会自由平等机会这些内容,而是应该理解为仁爱:爱是家庭的本质。

2.6 中国医疗制度现状调研

边林、赵冬云以河北灵寿县为例,调查了新医改背景下河北省贫困县医疗卫生和农民就医状况,结果分析认为农村整体卫生服务可及性比较好,但一些山区仍然很差;农村卫生服务网薄弱,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生存压力很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缓解了看病贵的现象,但是在实施中也凸显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他们提出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民应该共同努力,促进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发挥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并保障农村卫生环境的可持续性。杨同卫认为在理论和道德直觉上应认同农村合作医疗中家庭账户的作用和价值,即门诊家庭账户(板块式)加住院统筹模式。他强调新农合所设计的家庭账户适宜于家庭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从事个体农业或小手工业的生产状况。随着农民大量进城打工,部分家庭成员受雇于城镇企事业单位,新农合的家庭账户宜变革为个人账户。王云岭指出“爱有差等”的儒家家庭伦理的确对于和谐家庭关系、维护家庭稳定具有意义,但是这种家庭伦理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却应该谨慎地加以评估,将其作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伦理基础未必合适。

2.7 儒家医疗伦理探索

贺苗、尹梅提到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家庭为本位,血缘为纽带,家庭有责任为所有成员谋求更好的福利和医疗保健。认为应该拓展医疗储蓄账户的覆盖范围,将家庭成员互济功能引入个人账户。田甲乐分析了儒家生命伦理视域下的安乐死问题,认为儒家的重生并不是对人生长短和生死寿命的关注,而是对人生的一种终极的人文意义上的关注,指出儒家思想并不认为是否濒临死亡是能否申请实行安乐死的一个条件。秦敬民对于我们现在医保中的个人账户存在的很多问题做了非常详实的报告。强调应该强化个人责任意识,调整医疗储蓄个人账户筹资方式;增强个人账户积累和控制医疗费用,调整医疗储蓄个人账户支付医疗费用范围和方式。

2.8 儒家传统与伦理问题

张洪江探讨了先秦儒家的生命伦理思想,指出先秦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主要内容包括:贵生的生命观、死生有命的死亡观和“义以为上”的生命价值观。他认为先秦儒家的生命伦理既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强调“重生爱物”,又承认死亡的意义,追求“死而不朽”。耿玲玲分析了儒家思想对中医的影响,认为儒生从医使“忠孝仁爱”内化为医学伦理核心原则。

3 儒家思想在医疗领域中引起重视

本次会议学者们利用儒家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去探索现在我们面对的一些问题,包括医疗储蓄、医疗保健政策、器官移植、生命观、安乐死及伦理审查等。学者们一致认为我们应该借鉴学习现代西方的理论、原则、经验等,但不能照搬照抄、原封不动地拿过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应该以中国文化、伦理为根基,重新思考我们的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以及医学观。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加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立法和政策的基础——要立什么样的法,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其实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二是我们的家庭生活的道德——在中国家庭本位、家庭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的文化氛围中,我们应当如何珍视和借助我们的家庭文化优势,避免重复西方的经济和文化危机。此次国际会议探讨了医疗储蓄账户的伦理价值,挖掘出儒家生命伦理的现实意义,为研究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伦理解析和建议。

〔编 辑 王 耀〕

R-052

D

1001-8565(2012)03-0401-02

2012-04-19〕

2012-05-20〕

猜你喜欢

个人账户储蓄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义乌市完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评价研究
——基于“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法
完善个人账户是待遇调整的有效突破口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工行不再受理新的个人账户综合理财业务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医保个人账户怎样使用才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