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44例

2012-01-25佟艳丽苏秀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4期
关键词:水湿慢性肾炎肾小球

佟艳丽 苏秀文

(长春市中医院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2)

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而难治的慢性肾脏疾患。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的治疗手段欠缺,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我科采用中药饮片结合西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的住院患者,共84例,早期多有乏力、纳差,水肿时有时无,头晕头痛;严重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消化道出血等。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眼底改变等表现。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短期内病情恶化,出现大量蛋白尿、肉眼血尿、明显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恶化。符合中医症候气阴两虚型辩证标准:面色无华,身倦乏力,腰酸痛,手足心热,口干饮水不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或细数〔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52~65(平均58.8)岁,病程1.5~10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0~68(平均57.3)岁,病程2~9.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常规方法,包括饮食疗法、控制感染、降压、降脂、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同时给予双嘧达莫(潘生丁)100 mg,3次/d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2)治疗组:在原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汤,连用2 w为1个疗程,共用1~2个疗程。药物组成:生地30 g、熟地30 g、川断25 g、寄生25 g、杜仲 20 g、制山甲 5 ~10 g、没药 10 g、牛膝 15 g、白术 15 g、黄芪30 g。临证加减:血尿明显者,加白茅根;水肿明显者,加西瓜皮,茯苓皮,黄瓜片;头晕明显者,加天麻、钩藤;腹胀、大便不爽者,加厚朴、苍术、生苡仁;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土茯苓;腰痛明显者,加细辛、巴戟天。

1.2.2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1992年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黄山会议”慢性肾炎疗效标准〔2〕及1996年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缓解:尿蛋白定量<0.4 g/24 h,尿镜检红细胞<2个/高倍视野,肾功能正常,症状、体征消失。(2)有效: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比治疗前下降50%以上,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症状、体征有所改善。(3)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缓解14例(31.8%),有效20例(45.5%),无效10例(22.7%),总有效率77.3%。对照组缓解5例(12.5%),有效15例(37.5%),无效20例(50.0%),总有效率50.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多见于男性,可由多种原因引发,随病情进行性进展,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因此,如何防止或延缓慢性肾炎肾功能减退,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一大课题。尽管医学界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治疗措施有了进一步改进,但仍缺乏特效疗法。一般不主张使用激素。近年来的研究证实,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具有消除尿蛋白、保护肾功能、降低血压等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中药研究成果,结合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联合应用中药汤剂补肾汤治疗慢性肾炎,取得了很好疗效。中医学认为,慢性肾炎属“水肿”、“血淋”、“腰痛”、“虚劳”之范畴,其病因不外缘感外邪,直中伤肾;抑或素禀不足、七情内伤、劳倦过度、饮食失宜、误治误伤,穷及于肾。病机则总属本虚标实,本虚涉及肺、脾、肾之不同,三者之虚成为病机关键之所在,肺气虚则不能通调水道,失于宣降,水道不通;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肾气虚,肾失气化,则不能职司开阖;均至水津代谢紊乱,日久肾精亏耗,阴血不足,而致血行不畅,淤血内生。故本病所见水湿、湿热、瘀血、湿浊之属,皆为因虚致实〔3〕。故采用补气滋阴,益肾添精为治法,采用自拟补肾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方中熟地、川断、桑寄生、杜仲等补肾养血,益精填髓;生地滋阴补肾,凉血通便;没药、牛膝、制山甲等活血止痛,引血下行;黄芪、白术等补肺脾之气,健脾祛湿。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使水湿祛、正气复、血脉通,以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健脾补肾药可提高人体细胞免疫水平,活血化瘀药可以提高肾血流量,改善肾微循环和高凝状态〔4〕,从而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提高疗效。

1 黄 彬.内科中西医结合诊疗技巧〔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387-90,392-3.

2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4.

3 黄永生.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4-5.

4 钟 建,何立群,丁小强,等.14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分析及相关生化指标研究〔J〕.中医杂志,2006;47(5):374-7.

猜你喜欢

水湿慢性肾炎肾小球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护理实施效果探究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慢性肾炎,一定会导致尿毒症吗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