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痉挛型脑性瘫痪14例腓肠肌超声影像改变

2012-01-23关丽君董顶宝王岩栾树彬金研李红邢楠高珊张蕊鹂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脑性腓肠肌脑瘫

关丽君, 董顶宝, 王岩, 栾树彬, 金研, 李红, 邢楠, 高珊, 张蕊鹂

痉挛型脑性瘫痪14例腓肠肌超声影像改变

关丽君, 董顶宝, 王岩, 栾树彬, 金研, 李红, 邢楠, 高珊, 张蕊鹂

目的 观察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腓肠肌超声影像改变。方法 选取1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采用Aloka-α10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探测,探测超声下肌纤维结构及肌肉回声改变。结果 超声探测发现1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肌纤维结构和肌肉回声影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超声影像技术可以作为评估痉挛性脑瘫患儿腓肠肌变化的检查方法之一。

脑性瘫痪/诊断; 超声影像学 肌纤维结构; 儿童

骨骼肌为随意肌,通过肌腱固定于骨骼,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产生收缩,引起肢体运动。当大脑中枢神经病变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受到限制,发生运动障碍。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由于脑部的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脑瘫患儿的中枢病变导致骨骼肌痉挛是疾病康复的难点之一。因此,对痉挛肌肉状态的评估,为临床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判断预后,是康复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超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检查中可配合肌肉关节活动,进行动态分析,并且检查过程无痛苦、费用低廉,目前超声检查已经成为肌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1]。本研究对选取的14例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腓肠肌进行超声影像探查,对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01/03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14例脑瘫住院患儿,临床确诊为痉挛型,均有尖足。其中偏瘫2例,双瘫12例;年龄7个月至1岁2例,均不能行走,均为偏瘫;3~4岁5例,能行走3例,不能行走2例;5~11岁7例,均不能行走;14例患儿智力均正常;均有康复经历。头部核磁共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1.2 诊断标准 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痉挛型脑瘫,累及肢体有偏侧下肢或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2)不伴有智力障碍。

1.4 排除标准 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或其他脑病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1.5 探测方法 采用Aloka-α10超声诊断仪(朗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探头频率为310MHz。14例患儿检查前均用5%水合氯醛保留灌肠以镇静,使患儿肌肉充分放松,俯卧位于诊查床。探测肌肉为腓肠肌。每次均为同一人操作。

1.6 观察指标 腓肠肌肌肉回声及肌纤维结构。

2 结果

14例患儿中,腓肠肌回声呈弥漫性增强,肌肉结构层次不清晰、紊乱者9例,均不能独站及行走,其中3~4岁2例,5~11岁7例;腓肠肌回声略增强,肌肉结构层尚清晰者2例,年龄为3~4岁,均能行走;腓肠肌回声正常,肌肉结构规整、清晰者3例,年龄在7个月至1岁2例,为偏瘫患儿,1例3岁能行走为痉挛性双瘫。

3 讨论

由于数字化高性能超声仪、超高频探头、宽视野扫描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得超声图像更加清晰、观察视野更加扩大,使其诊断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自肌肉超声检查方法由Ikai等[3]于196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肌肉疾病的检查中之后,超声技术作为肌肉病变的诊断手段以被临床医生常规使用。有外国学者对正常儿童及脑瘫儿童肌肉横断面超声改变进行研究报道[4]。目前国内对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评估多以主观量表为主,一些有条件的康复机构应用表面肌电图、步态分析来评估肌肉电生理特点及生物力学改变。对脑瘫患儿肌肉超声研究的相关报道还非常少,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申晓娜等[5]研究了脑瘫患儿康复治疗前后的股四头肌厚度变化,在国内属首例应用超声技术对脑瘫患儿疗效进行评价。对肌肉功能的研究方法,周光泉等[6]总结对比了肌电图学、核磁共振成像方法的特点与不同。肌电图学根据肌肉静止或活动时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力学研究中。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痛检查方法已应用于脑瘫患儿神经肌肉功能评估中[7-8]。因其结果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及邻近组织的影响,其信度遭到质疑。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有分辨率高的特点,评估肌肉静止状态具有优势,但因其非实时的特性,其应用也受到限制,目前国内还没有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脑瘫肌肉病变的报道。

超声应用于肌肉功能状态的评估在国外应用较早,多应用于运动医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国内也有相关研究报道,仍然以运动生物力学角度研究肌肉力量与肌肉横断面及肌肉纤维长的关系[9]。对脑瘫患儿肌肉结构研究目前还没有见到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对1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进行超声检查,发现14例患儿中有11例有异常超声影像改变,均为3岁以上患儿,其中9例患儿不能独站及行走,其超声影像改变程度比另2例能行走患儿严重。提示超声异常改变与患儿病情相关,即超声影像显示回声增强、肌纤维结构紊乱的患儿同时伴有运动功能严重落后,反之亦然;而其中2例能行走的患儿超声虽有异常显像,但其程度均较轻,另外1例能行走患儿,超声结果正常,进一步说明了具有行走能力的患儿超声影像仅有轻度改变或正常,提示有运动能力的患儿肌肉组织结构病变程度较轻或无病变。14例患儿中,1岁以下的2例偏瘫患儿均未出现超声影像的异常改变。提示年龄小、病程短的偏瘫患儿并未出现肌肉组织结构的异常病变。骨骼肌是由很多肌束组成,正常肌肉超声肌纤维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肌束的排列呈线状或条状,互相平行,排列井然有序。在出现肌萎缩时肌肉超声显示回声明显增强,肌结构纹理紊乱或消失[10]。脑瘫患儿由于中枢性损伤造成运动能力降低,长时间的无主动运动,肌肉无有效收缩及舒张过程,会造成肌肉废用性萎缩;另外脑瘫患儿运动神经末梢持续性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当这些神经递质在局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对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周围神经末梢有脱髓鞘改变,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加剧了肌肉的病变。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病理显示:病程长达数年的患儿,一个神经运动单位中受累的肌纤维,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无代偿肥大及再生,肌间血管病变明显[11]。无论从肌肉超声影像学观察,还是肌肉的病理检查分析,都说明了脑瘫患儿不仅中枢神经有病变,而且继发肌肉萎缩病变,这种改变可能与脑瘫患儿的病情、病程相关。

超声检查技术具有无痛苦、无损伤、简便、价廉的优势,检查结果客观准确,不受检查条件的限制,可以作为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改变的动态评估的一种方法,及早发现肌肉的续发病变,早期给予充分的正确治疗,避免或最大程度的限制肌肉萎缩的发生,以利于患儿运动能力的康复。本研究仅限于超声探测显示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腓肠肌超声影像有改变。由于病例有限,至于超声影像改变的程度与病情、病程、治疗方法、以及判断预后的相关程度,还需进一步研究。

[1]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82.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03-1906.

[3] Ikai M,Fukunaga T.Calculation of muscle strength per unit cross sectional area of human muscle by means of ultrasonic measurement[J].Ini Z Angew Physiol Einschl Arbeitsphysiol.1968,26:26-32.

[4] Moreau NG,Teefey SA,Damiano DL.In vivo muscle architecture and size of the rectus femoris and vastuslateral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erebral palsy[J].Dev Med Child Neural,2009,51(10):800-806.

[5] 申晓娜,李晓捷,孙奇峰,等.B超评定股四头肌厚度在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评价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2):116-118.

[6] 周光泉,郑永平.定量超声在肌肉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7):15-19.

[7] 马庆春,李林.表面肌电图在儿童神经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2):1144-1146.

[8] 许晶莉,范艳萍.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表面肌电应用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84-85.

[9] 范宏娟,王新北,史进军,等.超声对股四头肌用力收缩前后形态测量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3):271-273.

[10]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97.

[11] 孙薇.脑性瘫痪患儿神经肌肉的病理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47.

110032沈阳,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关丽君,董顶宝,金研,李红,邢楠,高珊,张蕊鹂),超声科(王岩,栾树彬)

关丽君(1966-),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与康复,E-mail:13940599463@139.com。

董顶宝,110032沈阳,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34

R742.3

B

1674-3865(2012)01-0361-02

2012-04-23)

张小冬)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脑性腓肠肌脑瘫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进展
带腓肠肌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生姜多糖的提取及其抗疲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