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阴县双季稻区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及效果

2012-01-22喻永华李建新张宗泽石年珍

作物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螟虫生物农药天敌

刘 晖,喻永华,李建新,张宗泽,石年珍

(湘阴县农业局,湖南湘阴414600)

湘阴县地处南洞庭湖畔,湘、资两水尾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全县有稻田面积4.37万公顷,常年产稻谷60 000万公斤,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近年来,随着中、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全球气候的变化,水稻病虫的发生与为害呈上升趋势,防治难度逐年加大[1]。本地区主要水稻病虫有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其中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已成为影响双季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有效控制水稻病虫为害,减少农药使用数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湘阴县将多年示范推广已取得成功的保蛛治虫、灯光诱杀等多项技术组装配套,初步形成了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2012年在平原双季稻区鹤龙湖镇兴隆、兴安等5个村建立了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集中连片示范面积680 hm2,辐射面积3 300 hm2,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示范区具体做法及成效总结如下。

1 防控措施

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全县农业增产、增效、增收,湘阴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粮食生产和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领导小组,定期到田间调查研究和落实各项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集中培训、设立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印发各种技术资料、开展观摩展示活动等形式,将各项绿色防控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同时,从资金、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加强调控。

1.1 整合资金投入

为高标准建立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县政府从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安排200万元,用于完善示范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县农业局将全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湖南省湘米工程建设等项目与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捆绑实施。2012年新购光控雨控频振式杀虫灯150盏,购置二化螟性诱捕器4 000个,新增灯诱、性诱治虫面积200 hm2。参与项目共同实施的单位湖南兴隆米业有限公司按照县农业局水稻品种布局规划,组织资金10万元用于调进中、高档优质稻品种和杀虫灯、性诱捕器的安装及维护。通过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联动、农民自愿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使示范区的绿色防控实施内容落到实处。

1.2 规范管理机制

在示范区建设方面,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县、乡、村均派出得力的技术骨干和蹲点人员,使示范区做到了“五有”、“五统一”,即有示范标牌,有指挥机构,有技术方案,有观摩计划,有生产记录;实行统一技术操作,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和病虫专业化防治,统一订单生产加工,统一品牌销售。

1.3 多种措施并举

(1)农业防治。湘阴是全国第一批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县,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保蛛治虫为前提采取的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工作及各项农业保健栽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春耕备耕时期,县植保站综合螟虫冬后基数和发育进度的调查数据,及时向示范区乃至全县印发深水灭蛹和打捞浪渣的技术资料。实践结果表明,此举可减少50%以上的病虫发生基数;在浸种育秧前20 d,结合全县水稻品种布局,及时印发新品种推广技术资料,使农民自觉地种植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在水稻大田翻耕前10 d,及时印发《测土配方施肥单》,使农户能按照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在水稻分蘖盛期后,根据田间苗数,及时印发《适时晒田和控制氮肥施用》的技术资料,对控制纹枯病和稻飞虱有很好的效果。

(2)趋性诱杀。利用水稻害虫的趋光、趋性特性,于螟虫化蛹高峰期,在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全面覆盖设置螟虫性诱捕器或安装频振式杀虫灯。二化螟性诱捕器每667 m2装一个,杀虫灯每2.34 hm2装一盏,在成虫始发期诱杀。

(3)生物防治。湘阴农田有蜘蛛、隐翅虫等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群13科69种,有螟蛉绒茧蜂、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18种。进行农事活动时,为保护蜘蛛,推广田边种豆、堆草堆、摆草把、统一施用生物农药等措施,均可达到“生物防治,保护天敌”的目的[2,3]。

(4)专业防治。示范区依托稻米加工龙头企业,成立了兴科米业原粮种植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合作社,5个村均建立了村级服务站,由村民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兼任服务站站长,村级机防队队长任副站长。村级服务站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根据病虫发生数量和天敌的控害作用制定全村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方案,落实各项绿色防控措施。能用农业和物理手段防控的,坚决不用化学手段防治;能用生物农药防治的,坚决不用化学农药防治;遇到突发性病虫时,统一组织低毒、生物农药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2 效果

(1)发病率减少。200 hm2挂灯区和300 hm2性诱捕器区,早稻生长期内均没有用药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及稻螟蛉,螟害率均在0.1%以下,稻纵卷叶螟率在0.05%以下。

(2)害虫天敌增加。示范区由于早稻前期没有使用农药治螟,始穗期仅使用低毒、生物农药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为田间天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据调查,平均百丛蜘蛛由早稻前期的98头稳定上升到后期的212头,比非示范区增加48%,比2011年同期增加62%。田间隐翅虫、寄生蜂、蛙等天敌和有益生物明显增加。

(3)防治成本降低。早稻收割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各调查50户,主要调查农户用药情况。结果表明,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平均减少用药1.5次,每公顷减少农药费247.5元,减少用工4.5个,折工值600元,合计每公顷节省防治成本847.5元。

(4)粮食产量高。据上户调查统计,示范区稻谷平均产量为6 630 kg/hm2,比非示范区增加228 kg/hm2。

(5)产品质量好。示范区通过农业、物理、生物、专业化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应用,减少了农药施用次数和使用量,提高了稻米品质。经检测,稻米农残合格率达100%,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1]张迁西,毕甫成,邹乾仕,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效果初报[J].江西植保,2009,(4):186-187.

[2]周尚泉,范丙阳,刘朋宇,等.双季稻区景观多样性对保蛛控虱的影响[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9,(5):10-11.

[3]黄志农,张玉烛.水稻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理论与实践[J].作物研究,2006,(4):297-307.

猜你喜欢

螟虫生物农药天敌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果园天敌(续)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试验及效果评价
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金
天敌昆虫的开发利用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