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征候群

2011-12-25■王

决策 2011年4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开发区集群

■王 云

战略性新兴产业征候群

■王 云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非一日之功,在发展中走弯路,有所牺牲也在所难免,但不考虑自身资源,一哄而上,再宽敞的康庄大路,也会被挤成不堪重负的独木桥。

当前,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火如荼地展开。201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学术午餐会”就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出现了哪些新问题,面临什么样的发展障碍,应如何促进其健康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永伟对当前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后认为,很多地方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主要是想以此拉动投资,创造“升级版”的GDP,这就造成新一轮的技术大引进、雷同式布局、概念炒作、低层次竞争等诸多问题。

生怕太传统,唯恐不“时髦”

2010年,全国已经有17个省市将“光伏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很多县级城市也提出打造物联网产业。现在很多部门有钱,只要有人提出新兴产业,一些政府和企业盲目投资,造成巨大的浪费。

笔者走访江苏省几个主要的经济开发区,并多方了解了国内众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后发现,国内开发区产业定位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所有能与创新、高科技沾亲带故的产业,都成了各地政府趋之如鹜的香饽饽。

再看各地政府招商网页的产业定位及项目需求,更是生怕太传统,唯恐不“时髦”。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已超过百个,70%以上的国家级开发区争先恐后为自己贴上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标签。以江苏省为例,各市产业定位相似度极高。

作为一个仍然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传统产业的发展依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各地2009年统计公报,省会城市的高科技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例不到30%,食品、日用品、基础化工等基础加工类产业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撑仍然不可忽视,而作为各地产业主要栖息地的工业园区、开发区,却纷纷打出了高科技的牌。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工业到底“高科技”到了什么程度?究竟是什么让各地政府如此齐心协力?

各地政府纷纷打出“高科技”的大旗,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层层引路。当“转型升级”成为国家级战略,各级各地政府层层传达,紧密跟随,生怕口号不够响亮,产业不够创新,目标不够宏伟,产生同质化定位也就在所难免。

换个角度来说,当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也唯有响亮的口号,宏伟的目标才能帮助基层政府获取更大的资源、政策空间。

除此之外,“先筑巢,引凤不成养鸡亦可”的现象层出不穷。新兴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各地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争取项目落户,面对激烈的竞争,明确的产业定位和完善的配套是表示诚意、吸引企业的第一步,就算不能吸引相应企业落户,也不耽误拉其他类型企业“凑数”。

“笔墨加工”后的产业格局

各地产业的同质化定位和发展,对我国产业的统一规划、合理分布、良性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困局,也为各地经济的自身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障碍。

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更多的采取了赛马取代相马的模式。在区域布局中缺少合理和统一的规划,导致各地政府同时发力,同类项目,重复项目,产能过剩的现象层出不穷,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在短期内仍无法得到缓解。

不仅如此,各地还不停涌现“挂羊头卖狗肉,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为了满足开发区响亮而路线明确的产业定位,也为了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源,各地开发区大力“粉饰”传统工业,“基础化工”变成了“精细化工”,“食品发酵加工”变成了“生物科技”,“机械加工”变成了“先进制造业”,“中间体生产”变成了“生物医药”。

如此“笔墨加工”后的产业结构,既使得大量新兴科技产业扶持资金未能发挥实际作用,又让我国的高科技产业表现出了高于实际情况的统计结论,引发盲目乐观的情绪。以江苏某市的环保产业集群为例,其产业类型多为仿制的环保设备,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处于节能环保产业价值链的最底层,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贡献有限。

最可怕的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情形。事实上,大多数新兴科技产业存在其发展所需的必要因素,如人才、水源、精密仪器、数据库、冷链物流等。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对土地面积的要求极低,但对精密仪器、研发平台、人才等要求极高,部分细分产业对于污水处理的设施及完善程度有

很高要求,目前大多数二线城市仍不具备大力发展的条件,却已然出现在许多三线城市开发区的产业定位中。在创造条件硬推项目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基础设施的浪费。

同时,在产业定位同质化,不准确的前提下,产业集群的效应无法有效发挥。由于高科技产业有限,口号洪亮的产业定位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严格的坚持,各开发区内产业格局仍是杂乱无序,为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造成了极大的转换成本。

在产业发展初期,应当经得起挫折和寂寞,如果追求短期效益就来者不拒,会对整体规划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

破解园区定位困局

如何破解园区定位的困局?这是地方政府“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命题。

首先地方政府应当不盲目跟风,认清自身优劣势,厘清自身定位。对于政府而言,认清所辖区域在大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但却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笔者曾参与制定长三角若干个经济开发区的产业规划,在产业定位的确定过程中,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沿革、开发区管理能力、周边开发区的定位及发展、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诸多因素,对于产业的最终定位无一不重要,只有经过全面系统的内外部分析,才能最终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除此以外还应当坚守原则,不为情势所迫,不为短期利益所动。在明确产业定位的基础上,一定要坚持最初设定的原则。

在产业发展初期,应当经得起挫折和寂寞,如果追求短期效益就来者不拒,会对整体规划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笔者就曾在江苏某开发区看到由于先期入驻企业的污染过于严重,并且地块分割不合理的原因,导致优质企业无法顺利落户,最终黯然离开。

地方政府应当明确最为重要的是应以招商为龙头,以管理为持续吸引力,经营产业集群。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机会是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产业发展初期,招商是核心,找准目标客户的信息渠道,抓住目标客户的需求,加强对招商人员的培训,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优惠政策,对于提高招商效率,往往比一味降低土地价格,让步经济利益具有更好的效果。

在企业入驻后,提供便利的服务和高效透明的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增资,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并最终形成产业集群至关重要。在企业逐步入驻,政府还应以经营的角度对待产业集群的发展。主动组织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区域聚集的企业之间在信息、产品、人才、市场、品牌方面进行积极的资源整合及互动分享,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进一步快速发展。

诚然,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非一日之功,在发展中走弯路,有所牺牲也是在所难免,但不考虑自身资源,一哄而上,再宽敞的康庄大路,也会被挤成不堪重负的独木桥。

(作者单位: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开发区集群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