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腐败的危害与对策研究

2011-12-25周志文毕普云

行政与法 2011年2期
关键词:腐败现象腐败监督

□ 周志文,毕普云

(海南省委党校,海南 海口 571101)

腐败的危害与对策研究

□ 周志文,毕普云

(海南省委党校,海南 海口571101)

腐败现象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尽快采取强有力的配套措施遏制这一不良现象,以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

反腐倡廉;执政能力;监督

一、腐败现象的特点与危害

⒈腐败现象的特点。一般来说,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具有利己性、损他性、反社会性、隐蔽性、传染性、顽固性和可控性等共同特征。在我国,腐败现象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结构双重转换时期的一种特有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征:⑴由于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许多社会行为尚未通过法制形式得以严格规范,腐败现象具有某种易发性。⑵在改革时期,腐败活动往往借改革之名滋长蔓延,具有很大的迷惑性。⑶腐败活动往往选择经济领域中供需矛盾突出的环节作为其钻营舞弊的场所,带有一定的聚集性。⑷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领域及其表现形式会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多变性。此外,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的滋长和蔓延还具有行业性、渗透性、反弹性等特点。

⒉腐败现象带来的危害。概括来讲,腐败现象带来的危害有:⑴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⑵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与威信,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⑶严重侵犯人民与国家的利益;⑷危害党的事业与现代化建设;⑸如果任其蔓延,会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使命。前苏联就是前车之鉴,由于监督不力,在苏共内部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官僚特权阶层,使得腐败之风在党内逐步蔓延滋长,最终“亡党亡国”。

考察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大而强盛的数百个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可能千差万别,但最主要的原因却都是一条:腐败。由于日趋严重的腐败得不到遏制,后果便是社会瓦解,人心背离,从而导致政权更迭。这便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

中国历史发展到20世纪末,毋庸讳言,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要高度警惕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目前,在社会上存在着一定的消极腐败现象,它不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构成了对党和政府严重的政治挑战,对社会风气的危害巨大。腐败不但容易使人精神颓败,而且败坏了民风,涣散了民心,这深层的伤痛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平抚。

我国转型时期腐败现象滋长蔓延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和改革开放所涉及的领域往往成为腐败和其他类型经济犯罪的重灾区,随后再从这些重灾区扩散到其他地区和领域。例如:走私放私、黑市交易、偷漏税、商业瞒骗、公贿等腐败现象和相关经济犯罪首先在东南沿海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出现,随后又向内陆地区和边远地区蔓延。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先后成为“官商”、“官倒”等腐败现象滋生的主要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公共工程领域、粮食购销储存领域、政府采购领域、国有企业经营领域、各种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管和使用等领域又成为腐败的重灾区。这无疑与新旧体制并存和转换的过渡时期利用权力牟取暴利的腐败机会增多有关。而腐败现象长期得不到有效遏制会影响正在实施中的各项改革,败坏改革的声誉,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腐败现象还对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从经济上说,因各种腐败行为和与之相关的经济犯罪给国家和集体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量惊人。就全国各级检察机关通过查办经济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的直接经济损失而言,1983-1987年间为16.3亿元,1988-1992年间为25.8亿元,1993-1997年间则高达229亿元,而同期纪检监察机关挽回的直接经济损失也高达159亿元。这只是从一个侧面和部分反映了腐败分子的所作所为给国家和集体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业不正之风和奢侈浪费之风既加重了企业和农民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破坏了正常的税收秩序,降低了国家的税收收入。从政治上说,用人方面也存在“以钱买官,以官赚钱”的现象。

对于腐败给我们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亿-12570亿人民币之间,占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2%-16.8%。①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8》.269-276.这惊人的数字还是保守的估计。其主要危害为:腐败现象的发展与蔓延在阻碍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又极大地毒化了社会风气,污染了人们的灵魂。一方面,人们极为痛恨贪官和一切腐败分子;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被动地接受这样一种观念乃至纵容这种不良风气:“要办事,就要找人,找人就要花钱”;“只要肯花钱,没有办不成的事”。于是“花钱办事”渐渐成了当今中国相当一部分老百姓的处世信条,连就医、上学、入托等一些老百姓本应充分享受的基本服务,因为职业权力的存在,也迫使人们不得不用额外的“花钱”方式才能得到本应享受的服务。这就为某些贪官的腐败行为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外部环境。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腐败主要是中国老百姓自己造成的”,“中国的官场环境是中国民众的心态造成的”,这固然是错误的,但“花钱办事”这种现象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因为不管是“花钱”者还是“办事”者,关键仍是“权力”。当老百姓的“权利”得不到保证时,他们就不得不去“花钱”,这是令人痛心的社会风气。如果这种病态的社会风气和现象蔓延下去,必然会助长腐败分子的私欲,破坏整个社会的信用程度,影响社会人际关系。

二、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对策和建议

从根本上遏制和完全消除腐败现象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这中间需要我们做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复杂的工作。腐败现象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所以,努力铲除腐败,把因腐败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是我们党从建党以来尤其是执政后高度重视并下力气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党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⒈思想理论建设方面,要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是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的核心。在新形势下开展党的思想建设,对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党性、党风与党的宗旨教育,是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特别是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金钱观、权力观、政绩观。领导干部要自觉置身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置于法制的约束之下,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律,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要正确对待权力,正确行使权力;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的大小与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是密切相联的,这个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作为谋取个人和小团体私利的资本,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权益的现象作斗争。这是做人、为官的起码要求,也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起码要求。党员干部要忠心耿耿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努力工作,尽职尽责,秉公办事,自觉做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经受住名、利、权、位的考验,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不沾不染,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把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⒉政治建设方面,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这是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增强党的力量的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因此,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党管干部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只有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才能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才能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⒊制度建设方面,这是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的制度保障。执政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在加强和改进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监督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党的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一定要把党的制度建设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党的制度建设必须与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相结合,严格把握制度的执行环节,注意制度之间的相互配套。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速建立电子政务系统。政务公开是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勤政廉政建设的有力保障,是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措施。政务公开能有效地提高党政机关工作的透明度,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政务公开的目的是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因为只有人民群众的监督才是最广泛、最有效的监督。只有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社会才会稳定、和谐,民族才会强大,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推进政务公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依托,加速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党政机关的政务应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上,接受公众的监督。在这一平台上,只要是纳入财政预算的单位,不牵涉到国家秘密的都应在网上公布。只有对重要部门、重要领域、重要岗位、重大事项实施监督才能做到客观公正。纪检监察部门在建立电子政务监控系统的同时,应适时公布监控信息。比如:对某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特别是公款消费,每一财政年度应公布一次,对公款消费总额居前三的单位和一次性消费金额排前三的单位进行公开曝光,纳入单位的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对单位的一把手进行廉政谈话。对重要部门、重要领域的违纪违规现象也要敢于揭露、敢于曝光。只有加快法治型政党、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腐败现象没有蔓延的土壤,腐败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⒋作风建设方面,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环节。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因此,必须在全党内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使全体党员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养成洁身自好的生活作风和谨言慎行的工作作风,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对孔繁森、焦裕禄、牛玉儒、任长霞、王彦生、杨竹芳、罗苏宁、田容等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的宣传;利用反面教材,如通过陈希同、王宝森 、黄纪诚、李纪周 、田凤山、成克杰、胡长清、韩桂芝、程维高、刘方仁、许宗衡、陈绍基等腐败官员的违法乱纪行为对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对全党敲响警钟,把党建设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执政为民、永远保持先进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在领导干部中形成“不想贪”的党风与政风。

⒌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要严格党纪法纪,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是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力度,以有效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的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切实从制度、体制、监管体系、民主监督等方面加强对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教育制度与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各级党组织要把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督作为重点,紧紧抓住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同时,要在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制度、强化监督措施上下功夫,用制度来保证监督实施到位。

依法治理权力,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全国人大应逐步建立并完善修改、监督宪法制度,检查监督法律实施情况制度,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制度,审查和批准政府计划、预算制度,受理申诉、控告、检举制度,询问和质询制度,特定问题调查制度,罢免和撤职等八个具体监督制度,以约束权力,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总之,要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制度、作风与反腐倡廉建设等配套措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的纪律,坚持艰苦奋斗,坚持清正廉洁,坚持任人唯贤,坚决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1]胡鞍钢.以制度创新根治腐败[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何增科.新制度主义:从经济学到政治学[M].三联书店,1996.

[3]李学勤等.新中国反腐败大事纪要[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4]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尉健行谈加大反腐败治本力度[J].瞭望,1998,(18).

[5]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979-1997年)[R].

(责任编辑:高 静)

Abstract:Corruption to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to bring great harm,therefore,must take firm and effective as soon as possible supporting measures to curb this undesirable phenomenon,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purity and the nature of the party,strengthen the Party's governance capability,Creation of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clean and honest polit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anti-corruption;ability;supervision

Dama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rruption

Zhou Zhiwen,Bi Puyun

D523.4

A

1007-8207(2011)02-0005-03

2010-07-08

周志文 (1976—),男,江西吉安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海南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史党建理论;毕普云 (1982—),男,山西阳城人,中国地质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海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政治学。

猜你喜欢

腐败现象腐败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夯实监督之基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监督宜“补”不宜“比”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