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运行管理改革探析
——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的运作实践

2011-12-13胡小龙熊建钢汪志勇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柜员核查网点

胡小龙 熊建钢 汪志勇

大型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运行管理改革探析
——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的运作实践

胡小龙 熊建钢 汪志勇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以下简称“总行”)从2008年开始推行业务运营三大改革,至2010年底,监督体系改革、远程授权改革已圆满收官,业务集中处理改革进行向纵深阶段推进。全行各项平台和流程建设、业务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进展,运营布局、运营模式发生质的变化,业务运营效率、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效果明显。持续两年多的监督体系、远程授权、业务集中处理等业务运营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以下简称“江西分行”)为个案展现运营改革成效。

一、精准监控讲手段,有效提升准风险事件核查质量

按照总行决定,从今年3月份开始由内控合规部门全面承接业务运营风险核查工作,江西分行认真贯彻执行总行决定,按照“全面移交、及时有效、精准核查、精确制导、有效监督”的原则,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2月27日江西分行运营风险核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独具匠心,将运营风险核查中心设在九江,与分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合署办公,各二级分行同时成立运营风险检查中心,3月1日全面承接运营风险核查工作,运营风险核查移交无缝对接,初步形成了运行风险监控中心锁定风险点,把好风险识别第一关,内控部门锁定风险整改,从更高层次提升风险事件整改效果。

1.创建准风险事件核查方法指引。积极探索准风险事件非现场监测工具提高核查效率的方法。对业务较为复杂、核查难度较高的事件,用流程图和文字两种形式,编制“准风险事件核查方法指引”,说明核查流程、辅助工具、分析方法,既统一了核查标准,又提高了核查速度。

2.创新风险核查整改手段,做到有问题必整改。江西分行始终把提升运营风险事件整改成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创新风险核查整改手段。为加强规范操作管理,及时、准确、真实的核查准风险事件,促进业务运营核查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加强整改落实和问责力度。对重要的准风险事件下发核查整改落实通知书,要求二级分行检查中心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核查、上报整改结果,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违规积分处理,至3月底中心组建仅1个月就下发核查整改落实通知书5份,各二级分行及时核查整改,对3名员工进行违规积分处理,累计违规积分9分,增强了风险核查的威慑性。

3.创新评估分析报告的应用。中心坚持按月向各级行发送业务运营风险信息摘报、按月撰写一类风险事件评估报告、操作风险分析报告等专项报告制度;加大评估报告应用力度,对业务运营风险评估分析报告列举的问题,按归属逐个抄送给二级分行,要求他们认真核查问题,及时整改,按时上报整改结果,不断提升运营风险管控能力。

二、风险整改讲责任,形成运营风险分级管理良好局面

为强化风险事件分类控制和分级管理,认真落实总行《业务运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工银办发[2010]594号),江西分行从2010年6月份开始创新推行风险事件分类控制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突出省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的监控主体作用,突出二级分行整改主体作用,落实业务运营风险关联管理者责任,进一步规范流程管理、报告作业及落实管理者责任,严格落实“评定靠依据、发布讲时效、整改必到位、报告逐签批”的风险管理流程,构建了全程化、立体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了江西省分行业务运营风险管理效能的提高。从2010年6月推行,至2011年3月底,共对223起一类风险事件进行分级管理,其中一类Ⅰ级3起,一类Ⅱ级8起,一类Ⅲ级212起。各二级分行扎扎实实按省行要求进行现场核查、明确关联责任人、形成整改报告,有效进行整改。

1.细化风险等级划分,做到定性准确。依托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将已确认一类、二类、三类风险事件的基础上再等级细分,依据风险因素独立性原则,将风险事件发生的行为性质、控制过程、后果影响三个独立属性结合,并通过对属性的分级定性,分为一类(灾难、Ⅰ级、Ⅱ级、Ⅲ级)、二类(Ⅰ级、Ⅱ级、Ⅲ级)、三类(Ⅰ级、Ⅱ级、Ⅲ级)共十个等级,设定相关标准与等级划分对应关系,同时将等级纳入分层管理中,为风险事件的精细管理奠定基础,操作性强。

2.利用核准报备平台规范报告,有效落实整改。为了加强风险事件的管理及处理,江西分行利用总行投产重要事项核准报备平台,根据分级管理原则,由省行、二级分行及支行按照“综合评定——预警发布——落实整改——反馈提高”管理流程进行操作,报备逐级签批,及时发布,既提高风险事件处置速度与实效,也提供学习及借鉴真实案例。系统风险分级管理功能投产后,运行风险监控中心对监测、质检发现的准风险事件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按日通过系统分别发送查询查复书至网点、支行、二级分行。各级督查岗负责对查询查复书进行核查、落实,并督促整改。确认风险事件后,综合评定风险等级分为十级,分别是一类灾难、一类Ⅰ级、一类Ⅱ级、一类Ⅲ级;二类Ⅰ级、二类Ⅱ级、二类Ⅲ级;三类Ⅰ级、三类Ⅱ级、三类Ⅲ级。一类灾难、一类Ⅰ级省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评定小组指定专人预警发布至二级分行主管行长、运行管理部负责人、风险管理岗及内控合规部负责人;抄送省行主管行长、运行管理部负责人、风险管理岗、内控合规部负责人及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二级分行运行管理部风险管理岗人员赴网点现场落实、督促整改。如涉及其他专业,专业部门应派员共同参与。一类Ⅱ级、Ⅲ级省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评定小组综合评定。省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指定专人发送至二级分行主管行长、运行管理部负责人、风险管理岗及内控合规部负责人。二级分行运行管理部风险管理岗将核查任务分派给分行督查员或督导员赴网点现场落实、督促整改。如涉及其他专业,专业部门应派员共同参与。二类Ⅰ级二级分行对账督查中心评定小组综合评定。二级分行对账督查中心指定专人发送至支行行长、主管行长、业务主管及风险管理岗;抄送二级分行主管行长、运行管理部负责人、风险管理岗、内控合规部负责人及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支行风险管理岗人员赴网点现场落实、督促整改。二类Ⅱ级、Ⅲ级二级分行对账督查中心评定小组综合评定。二级分行对账督查中心指定专人发送至支行行长、主管行长、业务主管及风险管理岗。网点督查岗负责现场落实、督促整改。三类Ⅰ级、Ⅱ级、Ⅲ级支行综合评定。网点督查岗负责现场落实、督促整改。报告、签批时效网点、支行签批反馈报告时限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二级分行、省行相关部门签批时限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全过程最长控制在4个工作日之内。一类灾难及其他重大风险事件必须在4小时内报告省行。从2010年6月推行,至2011年3月底,共对223起一类风险事件进行分级管理,其中一类Ⅰ级3起,一类Ⅱ级8起,一类Ⅲ级212起。各二级分行扎扎实实按省行要求进行现场核查、明确关联责任人、形成整改报告,有效进行整改。

三、精细管理讲规范,着力推动基层主动管理运营风险

以业务集约化为前提,加快构建网点业态、业务范围、岗位设置、工作负荷、人员配置、要素配备、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全行统一的网点内部标准化管理体系。

1.建立严密的网点内部管理标准。将原本分散在各项制度中的各个专业部门的管理要求,进行梳理、提炼、归纳和汇编。采用总行编制《网点管理指引》,统一网点的内部管理标准,明确不同类型网点的资源配置、岗位设置、业务处理、内部管理以及风险管理要求;导入总行编制《员工岗位手册》,制定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操作要领、服务要求、禁忌行为等五个方面标准,以岗位手册为载体,将岗位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制度化,明确不同岗位的操作规范、管理要求及约束机制,统一柜员管理标准。建立“岗位设置有标准、任务分配有目标、人员调整有依据、要素配备有规范”的网点管理秩序。

2.建立网点评级制度。为发挥业务运营分级管理系统的风险收集功能,对识别的一、二、三类风险事件运用量化指标,对网点实行按季评分、分类控制、差别管理,滚动排名,末尾申饬等管理手段,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风险管理流程。

3.落实现场管理制度。针对业务运营分级管理系统投产所带来的业务营运管理格局的重大变化和调整,为确保网点风险管理力量不被削弱,江西分行及时确定了现场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所有网点必须指定一名负责人履行现场管理职责,负责本网点业务运营分级管理系统查询、回复、整改、现场管理工作。

4.实行业务运营风险分级管理内部计价制度。为进一步落实各分行风险管理责任,强化风险自我约束意识,我行着手建立与运行成本相关联的价值驱动指标体系和业务运行集约处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根据业务量、风险事件确认数量等指标计算作业成本,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各行不断提高运行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显现运营改革成效。

四、有效监督讲方法,持续提升运行管理工作效率

1.建立核查中心与风控中心交流沟通制度,提升核查效率。江西分行匠心独具,将运营风险核查中心设在九江,与风控中心合署办公,人员全部来自风控中心,而且根据工作需要,人员在两个中心可以流动,这就为两个中心员工之间的交流、学习、沟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核查中心风险评定人员与风险监控中心监测员工彼此都熟悉了解。双方的沟通不受业务、时间、空间和人员的限制。核查中心八名评定人员,每两人对应风控中心一个业务组,并在该业务组办公,负责该业务组监测查询回复的定性工作。监测岗对疑难问题会与核查中心风险评定岗人员做到交流,相互探讨,监理岗也会就有异议的定性与核查中心风险评定岗人员进行沟通,确保了定性更为准确,提升了核查效率。

2.强化风险预警,更好地服务基层。以全面承接运营风险核查职能为契机,加大“直通式”管理力度,针对严重违规、屡查屡犯的问题逐一剖析,按月通报重点关注网点、重点关注柜员;按月以“天气预报”形式发布二级行风险预警地图,更加直观反映各二级行各项风险指标排位及分布情况;按月发送各二级行十五项风险指标分析统计报表,探索服务于基层行管控运营风险的新途径,提升运营风险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

3.持续推进风险责任还原,提升全流程风险控制。江西分行自2010年下半年将管理风险暴露水平纳入支行管理考核开始,持续提高指标计算精度,先后采取了剔除不可控风险事件分值、还原跨网点管理责任类风险分值等措施,使指标最大限度反映各支行风险管理实际情况,为合理评价基层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针对远程授权实现分行层面的集中,授权柜员管理责任单独考核。对于确因远程授权人员审核不严而形成的风险事件,分行在考核指标计算时,将授权柜员责任风险分值从支行可控风险范围内剔除,仅将操作柜员风险分值纳入指标计算,进一步提升指标计算精度;同时,分行将该类风险事件也逐笔通报,督促远程授权人员不断提升授权工作质量,切实发挥授权中心业务运营风险事中防线的作用。

4.强化中心标准化建设。一是健全内部规范。修订了《省分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岗位职责》、《省分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核查移交后的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规范岗位履职要求和操作标准。二是强化日常检查。制定了《省分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内部检查办法》,细化并规范了中心主任、业务组长对各岗位工作质量的定期内部检查机制。三是持续提升监控效能。通过借鉴营业网点的做法,创新推行“每日晨会”,主要内容包括“六个一”、“六个课堂”:每日晨会一首红歌、一堂鼓劲课;每日晨会一本好书、一堂励志课;每日晨会一句企业文化格言、一堂宣讲课;每日晨会一个案例、一堂培训课;每日晨会一位员工主讲、一堂成长课;每日晨会一项工作重点、一堂交流课。初步形成了每天晨会、每周工作例会、每月分析评估会、每季履职考核通报、年度总结评比等日常工作制度体系,构建了高效、快捷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业务运营风险监控工作水平。

五、持续两年多业务运营改革成效明显

1.监督效能凸显,风险识别能力大幅提升。省行集中监督模式推行前,传统的监督方式主要是复审式、勾对式等规范性核对,弱化了风险识别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中心中年员工履职后,新监督体系能对某一风险事件存在的多个风险点进行综合反映,深入挖掘风险事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通过数据采集,强化了对高风险业务及业务高风险点快速跟踪,为准确判断高风险网点和高风险柜员提供了基础,同时强化系统的支持作用,监督业务量也大幅下降。2011年1季度共产生逐笔核实类准风险事件144245笔,资金异动类准风险事件占比45.98%;每万笔监督业务量发现风险事件1.8笔,其中2月份为7.76%,较改革前(2009年7月以前)传统方式提高近320多倍。实现了对准风险事件及风险事件的“直通式监控、标准化判断”,保证了业务监督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全面量化各特定对象的风险主要指标(风险率、风险度、风险值即风险暴露水平),科学准确地对全行所有机构(分行、支行、网点、柜员)和各业务管理部门的业务运营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实行了监测有目的,质检有方向,同时通过高效的纵向联动、横向协作,信息共享,形成了业务运行风险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业务风险环节不断完善,风险事件占比的稳步下降。随着监督模型的不断优化,风险识别率更加准确,进一步提高了全行整体防控风险的管理能力。

2.管理支持能力逐步显现,监督资源持续优化。随着新监督体系的投产,中心中年员工履职能力提升,监督方式发生历史性转变,颠覆了沿袭二十多年的重凭证要素、轻风险实质的传统业务复审模式,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监督模型为风险识别引擎的风险导向的全新监督方式全面建立。站在全新的监督平台,江西分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具备了直通式管理的能力,可以直接监测到具体的网点、柜员的风险状况及其变化,统一了风险事件确认标准,避免了各二级分行为遮掩风险产生的“本位主义”做法,使江西分行能够直接、真实掌握各二级分行的风险管理状况。通过对机构、柜员、风险事件量化排名,揭示了风险分布情况,也反映出机构(负责人)业务管理水平、综合管理能力,为确定重点风险管理对象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通过深入分析江西分行风险事件生成、分布、变化趋势等情况,为江西分行业务流程优化及加强风险控制提供命题“作文”,也为江西分行加强业务运行考核及制定帮扶措施提供了参考数据。如改革初期(2009年7月数据),直接确认的反交易、错账冲正引发的风险事件数占全行风险事件总数的80%左右,其中柜员违反操作规程、随意办理业务是主要原因。进入2009年10月以后,系统自动加大反交易、错账冲正交易披露力度,百分之百地确认为关注、重点关注状态。为此江西分行运行管理部会同分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将同期、上期反交易及大额冲正交易等(剔除政策性调账)业务笔数分发各二级分行全面反馈,积极协助分析,细化管理流程,规范业务操作,使全行高风险交易的风险事件持续下降,截至2011年3月,占比降至60%以下。

3.风险评定标准更加统一,集中核查确认更加到位。运营风险核查工作移交前由每个监测岗下发查询书后,由监测员定性,因人员数较多,客观存在定性标准观点不一的情况,运营风险核查工作移交后核查中心专门由8个风险评定岗进行风险评定工作,易于管理和标准统一。并且这8个风险评定岗是从风控中心移行核查中心的员工,等级评定有连续性,核查确认更加到位,风险事件定级由以前一个人独立完成到现在流程分开,换人定级。从这一角度上讲,多了一层分析,拓宽了监控视野,风险核查确认更加到位。3月份系统展现准风险事件59160笔,较上月增长92.9%,核查中心风险等级评定岗处理查询业务量12068笔,实际确认可控风险事件2060笔,与内控部门承接准风险事件核查前的2月份比较,在业务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可控风控事件基本持平。

4.促进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运营改革,开展责任认定工作,对违规行为实施积分、扣减绩效等处罚,使“柜员虚存”、“代理人办理业务、漏客户签名或签名错误”、“客户经理代客户办理业务”等风险事件呈明显下降趋势。通过按月对运营风险系统各岗位人员履职情况、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再监督,有效促进了各岗位认真履职和问题的及时整改,使网点对核查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及时、个别岗位履职不规范等现象得到了纠正。

栏目主持:薛谷香张奕邵庆义崔皓月

猜你喜欢

柜员核查网点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笑一个吧(2则)(1)
社保综合柜员制的深化与创新——基于上海市的实践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柜员失误可容忍 管理漏洞不可纵
强化柜员文化建设 树立农发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