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地图之美

2011-12-10撰文叶萌摄影黄耀华叶光华王冠

大自然探索 2011年6期
关键词:泥炭沼泽海子

撰文 叶萌 摄影 黄耀华 叶光华 王冠

绿地图之美

撰文 叶萌 摄影 黄耀华 叶光华 王冠

2010年9月,上海世博会WWF(世界自然基金会)馆展出了中国首套湿地绿地图。来自全国的600多名大学生组成了这一年的30支“湿地使者”队伍,利用暑假前往国内15个具有代表性的河流、湖泊、高原湿地、滩涂、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考察并绘制出20幅形式多样的中国湿地绿地图。

这些湿地绿地图着眼于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从高原圣湖尕海的独特生态到西洞庭的黑鹳天然栖息地,从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森林漳江口红树林到原生态的四川雅安海子山高山湿地,从遍布各地的湿地保护区到市民身边的湖泊河流公园,不同地区不同湿地类型的绿色信息,包括动植物分布、景观分布甚至污染状况等,都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绿地图反映了出来。

什么是绿地图?一张绿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让我们先跟随四川农业大学“湿地使者联盟”的志愿者们深入雅安海子山高山湿地作一番考察,然后再听专家讲解如何绘制绿地图。

ONE 海子山湿地绿地图的诞生

在中国首套湿地绿地图中,雅安海子山高山湿地绿地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幅绿地图上,一座座悬浮在空中的小岛让人们了解到该湿地地区的自然美景,标注在小岛上的各种图标注明了这片湿地的水文、动植物、人文情况和户外活动的建议。那么,这张充满趣味的绿地图是由谁绘制的呢?它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2010年7月的一天,由四川农业大学在校学生组成的“湿地使者联盟”来到雅安海子山高山湿地,开始了历时12天的科考活动。海子山湿地坐落在雅安市雨城区的最南端,横跨望鱼乡和晏场镇,距雅安市区约40千米。

从市区驱车出发,沿周公河向上,在一片郁郁葱葱中行进大约38千米,便来到望鱼古镇。这座古老的小镇坐落在山上,仅有一条小街,基本保持了原始状态。狭窄的街道,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连绵的灰褐色老式木质结构房屋,以及房顶上长满青苔的小青瓦,都在无声地展示岁月的痕迹。

以望鱼古镇为起点,即开始了海子山的徒步之旅。沿石板山路上行,开始还可以见到有稀疏的农家掩映在树林中,但再往上就见不到人家了,只有小溪潺潺相伴。大约一个小时行程,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大大小小的海子如明珠般镶嵌在苍翠的山坳之中,这里就是海子山湿地。在光亮平滑如镜的海子之间是一大片绿色的草丛——天然大草坪。草坪上长满单子叶植物的禾本科和莎草科,从初夏到初秋,呈现出深深浅浅的绿色,到深秋则变为黄色。脱掉鞋赤脚踩在草坪上进行深度体验,可以感觉到下面的土地松软而潮湿,富有弹性,有的地方泥浆淹没脚面,有的地方表面看上去平整,踩下去却是一个陷阱。有些地方密集地生长着半人高的草丛,人若蹲在里面,一米之外都难以发现。在海子的一侧,分布着大面积的泥炭藓沼泽,在邻近城市的地区拥有如此大面积的原生态泥炭藓沼泽地,实属鲜见。这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下图:雅安海子山高山湿地

右一图:雨后咆哮的高跌洞瀑布

右二图:海子山上陈银民居

从海子山湿地向东北方向行约3千米,远远地就可以看到雅安市第一大瀑布——高跌洞瀑布。这座瀑布位于雅安市晏场镇,是晏场河的发源地,海拔1040米,高约30米,宽约60米,有三道跌水。晏场河两岸是数百米高的陡崖,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质清澈无污染,河床上巨石密布,两岸植被茂盛,就连河中的大石头上也长满各种草本和灌木,植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晏场河还是雅鱼(“雅安三绝”之一,另外两绝是雅雨和雅女)的繁殖地。雅鱼是四川省二级保护动物隐鳞裂腹鱼的俗称。雅鱼肉质细嫩、鲜美,尤以其头骨似一把白玉宝剑而成为游客们的珍藏。由于雅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近年才人工饲养成功。晏场河两岸还是绿臭蛙、大绿臭蛙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蛙类的重要栖息地。

湿地是动植物的乐园。为了详细了解海子山湿地的动植物生长状况,“湿地使者联盟”的队员们被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进行考察。

动物组

在这次考察中,动物组的队员们总共记录到了53种陆栖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其中,被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有6种:黑熊、豹猫、藏酋猴、红嘴相思鸟、画眉和普通鵟;属于中国特有物种的有11种。湿地里生活着各种爬行动物,队员们总共发现了6种蛇,其中虎斑颈槽蛇的颈部可分泌毒液,赤链蛇和虎斑颈槽蛇生性凶猛,在受惊吓时有攻击人的习性。

②泥炭藓

③岩菖蒲

④刺梨花

⑤刺梨果

⑥隐鳞裂腹鱼

⑦凤蝶

⑧紫灰锦蛇

⑨大绿臭蛙

⑩沼泽微生物

动物组有四名队员。一位队员在日记中写道:“考虑到安全,夜晚我们都是一起行动,进行夜间爬行动物及两栖动物的观察……24号那场夜雨让难走的路更加泥泞湿滑,但正合我意,因为下雨天两栖动物活动应该更活跃……果然那天收获不小,高跌洞地区的典型蛙类——绿臭蛙和大绿臭蛙都出现了,另外还有黑斑蛙和中华蟾蜍。用捕捉网捕捉带回营地,然后仔细给师弟们讲解鉴定特征和生活习性。第二天一早外出放生,并开始进行早间鸟类观察记录。白天,沿途中偶尔也会遇到一些鸟类、蛙类、蛇类和昆虫,也一并记录下来。动物粪便我们当然也不会放过,把《兽类踪迹学》中所学到的东西应用起来,推断出高叠洞地区有豹猫分布。”这是动物组的考察活动的最真实写照,队员们每天都重复着这些工作。在12天的野外考察中,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让队员们欢欣鼓舞。

植物组

植物组的队员们也非常忙碌。根据他们的考察记录,海子山湿地植物多样性丰富,以莎草科和禾本科多种植物为主要群落,以苔草、荩草为优势植物,此外还有茜草科、伞形科、泥炭藓科、灯芯草科等喜湿植物。

在沼泽区,生长有大面积的泥炭藓科植物(当地人俗称“海藻”)。泥炭藓是沼泽地区或森林洼地的常见植物,丛生成垫状,是泥炭的主要成分。泥炭藓拥有特殊的储水细胞,储水能力是其他藓类的数倍至数十倍。泥炭藓在干燥时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吸水后变成淡绿色,它能吸收自身体重10倍到25倍的水分,比脱脂棉的吸水能力还强1倍到1.5倍。泥炭藓经过消毒加工后可代替脱脂棉作敷料制作急救包。泥炭藓还作为花卉栽培基质以及高档包装材料走俏市场。

海子山湿地的灌木以蔷薇科植物为主,在不积水的地段生长着成片的缫丝花(俗称“刺梨”)灌丛,初夏盛开粉红色花朵,点缀于绿色的羽状复叶中。秋季扁球形的果实长满锐利的小刺,完全成熟后变为黄色,果实味甜带酸涩,民间多用于熬水作饮料。刺梨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以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有“维C之王”之称。刺梨果还含有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这种物质被称为抗衰老和美容因子,故刺梨又被叫做“美容果”。 湿地中还生长着茂盛的虎杖灌丛,这是一种具保健功能的药用植物,其高含量的白藜芦醇受到专家们的关注。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凝结和血管舒张,保持血液畅通,对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也是抗肿瘤药物的原料。在湿地沿途还生长着许多百合科植物,在湿地边缘生长着大片的水竹和箭竹。

微生物组

海子山湿地中还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由于天气炎热、路程较远,为了保证土壤中微生物的存活,微生物组的队员们使用了干冰和泡沫箱等,才将样品顺利地运送回学校实验室。经过前期分析发现,海子山湿地沼泽属于典型的泥炭藓沼泽,在沼泽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其实从本质上讲,沼泽净化水体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微生物承担的,正因为有了这些微生物,海子山湿地的水才如此清澈,环境才如此清幽,整个生态系统才如此生机勃勃。

沼泽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种类。实验发现,海子山湿地沼泽中的反硝化细菌的含量远高于其他土壤中,这说明海子山高山湿地沼泽具有强大的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可使土壤中因淋溶而流入河流、海洋的硝酸根离子减少,消除因硝酸积累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净化水域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队员们对海子山微生物各类群进行了初步分类计数,并结合沼泽微生物的特点,讨论了沼泽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及其作为一种宝贵资源的应用价值,最后从微生物的角度,对沼泽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除了对海子山湿地的生态系统进行考察,队员们还对湿地的人文历史进行了考察记录,以便为绿地图添加人文历史题材。

结束12天的科考活动,队员们收集到了海子山湿地的大量资料。经过后期制作,一幅展现海子山湿地的3D游戏模式绿地图最终诞生。

湿地告急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地球之肾”,按照《湿地公约》的表述:“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的或流动的,或为淡水、微咸水或咸水的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域。” 该定义包含内容广泛,包括了湖泊、河流、沼泽、滩地、盐湖、盐沼以及海岸带区域的珊瑚礁、海草区、红树林和河口等。湿地的另一种表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特征是土壤浸泡在水中。

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湿地是地球上的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水文调节和循环功能,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其他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湿地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的功能,是水资源的“贮存库”和“净化器”;湿地还是野生动植物尤其是水禽的“物种基因库”;湿地同时还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湿地还是孕育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人类的进化、繁衍、发展无不与水有关。

我国现有湿地6594万公顷,湿地总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但资料显示,我国的湿地目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以至于2011年新年伊始就有媒体称:“中国湿地全面告急”。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 万公顷,现存天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低于全球湿地占陆地面积6%的水平;全国沿海滩涂面积已削减过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原有沼泽有80%消失,有“千湖之省”称号的湖北省的湖泊锐减2/3;在中国东南沿海,56%的红树林消失……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江河上游的森林采伐,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淤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湿地水质下降,使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雅安海子山高山湿地绿地图图例

TWO 绿地图为何而绿?

地图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按其具体应用可以分为参考图、教学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等。从手绘路线图到卫星导航图,地图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指引作用。那么,绿地图(Green Map)是一种什么样的地图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所谓绿地图,是指使用统一的图例,在地图上标注出某地区的绿色资源,包括自然、生态、文化和可持续发展资源等,由此组成的一幅能够反映当地人文生态景观的综合图谱。绿地图的作用是帮助人们发现周围的绿色资源,认识自己的居住环境,从而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绿地图还可以为外来游客提供向导,让游客们能够比较全面和准确地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景观和文化,选择更环保的旅行方式。

绿地图的理念是“心怀世界,手绘我家”,从全球角度出发考虑人类共有的环境,从我做起,通过绘制自己社区的地图,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来保护我们共有的环境。所有的绿地图都采用全世界通用的绿图例,保证了全世界各地的绿地图绘制者和使用者可以无障碍地交流、理解和使用各地的绿地图。现在,全世界有51个国家制作出版了325份绿地图。

那么,绿地图是由什么人制作的呢?每一份绿地图都是由当地的志愿者完成的,包括社区居民、公司职员、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环保主义者、热心地方文化传承的人等。各种民间组织,大学、中学、政府和旅游组织等都可以发起绿地图项目,并利用统一的绘图工具和绘图方法,绘制并出版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需要的绿地图。中心设在美国纽约的绿地图系统(Green Map System )是一家非营利组织,为全世界的绿地图制作提供资源工具、项目推广和支持。

绘制一张绿地图要经历哪些过程呢?绘制绿地图需要很多人的参与,包括当地居民和游客等。首先,绘制者要选定一个区域,比如一个保护区(也可以是保护区的某个部分),然后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该地区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哪些地方是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哪些地方是需要关注的污染点或非法捕捞区域?接着,绘制者需要配备一些基本装备:地图、笔、笔记本、图标、景点记录单、照相机、录音机,还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好奇心。接下来就是观察、记录,并按照不同的图例对不同点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

当资料准备齐全后,就是发挥绘制者的主观创意的时候了。绘制者将收集整理后的信息用不同的图例标注在图上,还可加上编号以方便索引。在地图旁边或背面的空白处,可以对每一个点作基本描述,写下考察心得,以让使用地图的人透过绘制者的观察,进一步了解当地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可以进行巧妙构思,使用各种颜色,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装饰以各种插图如花、叶标本等,把绿地图作得更美,更方便阅读。可以这样说,每一份绿地图都是独一无二的。

绿地图绘制完毕,再通过排版印刷,就可以使用了。以湿地绿地图为例。湿地绿地图可用于宣传湿地保护,通过在社区开会发放湿地绿地图,把湿地绿地图制作过程与社区人员分享,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湿地;可用作湿地保护区导游图,配合工作人员的讲解,让游客在领略湿地自然美的同时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还可用作湿地保护区周边社区、学校的环境教育教材,让当地居民了解自己的家园,甚至带动他们一起来绘制绿地图;还可上传到互联网上,让更多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关注湿地、关爱湿地。

世界上第一份绿地图的诞生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举行了“地球高峰会议”,会上155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清洁发展机制”的根本母法,由此,全球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开始引起关注。来自美国纽约的温迪·鲍尔产生了一个想法,想找一种方式来突出纽约的城市生态环境。温迪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不断地思索着,纽约每天都迎接着来自全世界的客人,有些人可能是第一次,而且可能是此生唯一的机会来到纽约,那如何让他们认识纽约市内许多备受赞誉的著名生态景点?如何让大自然与绿色生活有更好的连接?”她决定制作一张地图,因为地图是最简单易懂且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温迪和她的伙伴们组成了一个团队,他们考察了纽约的五个行政区,收集了143个最有趣、最具活力的自然生态景点。然后,他们在地图上标示出了纽约市内各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海滩美景、日落观星胜地、历史人文胜景等。一图在手,各类自然景观和城市文化风情扑面而来,最显眼的就是地图上各种各样鲜艳生动的图标,每个图标都代表一种生态环境或一种人文景观。例如,一朵樱花代表可以欣赏春花的地点;一个苹果代表有机的自然生态环境;一双脚印代表备受赞誉的舒适的步行路线;甚至对一些被污染的有害环境也作了标注。温迪将纽约比喻成一个大大的绿色苹果,这份首次诞生的绿地图也被叫做“绿苹果地图”。

随着经验的累积,团队的完善,温迪及其伙伴们又推出了第二版、第三版,直至最新的第五版纽约市绿地图。每一版都增加了更丰富的色彩和信息,开发出了更多主题,比如骑行、花园、垃圾、能源等鼓励市民参与的主题。温迪说:“绿地图不仅仅是为游客提供的。一个城市的居民其实不可能对这个城市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我们都有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惊喜的时刻,如果我们能意识到更环保的生活方式会带来更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对个人,对社区,以及对整个人类地球都是有益的。”现在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加入到绿地图的制作中,积极绘制着只属于当地的独特地图——“绿地图”。

猜你喜欢

泥炭沼泽海子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污泥炭的制备及其在典型行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超微粉碎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的研究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泥炭产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帮女儿走出“嫉妒沼泽”
沼泽时代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
主流媒体聚焦泥炭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