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探讨

2011-12-08周丛改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体质机制青少年

周丛改

(南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探讨

周丛改

(南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代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在体育强国目标背景下,阐述青少年体质健康与体育强国的关系,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决策、激励、管理、保障、评价与监督等五个方面的促进机制,以期丰富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方面的政策提供参考。

体育强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

体育强国目标是对我国体育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未来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体育强国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仅是未来社会生产力的组成要素,也是未来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还关系着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虽然也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但后天的干预更是极其重要。为此,本文致力于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探索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相关理论问题,从决策、激励、管理、保障、评价与监督等五个方面探讨促进机制,以期丰富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

1 青少年体质健康与体育强国的关系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是体育强国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青少年个人来说,拥有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是产生幸福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产生与发展的源泉,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从1985年起,我国共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1]。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建设体育强国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强国民体质,充分满足国民的体育需求,让国民真正享受到社会进步和体育发展的成果[2]。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著名题词,到2008年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的“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从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到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从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到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这些都显示着国家高度重视国民体质问题,把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

2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

2.1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目标

体质健康促进,是指运用组织或行政手段,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个人家庭和社会,一起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不仅是获得体质改善,更重要是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只有建立在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上,才可能使人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与条件,获得不竭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各种手段为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服务,满足他们的体育需求为前提,调动他们的体质参与兴趣,将这种动机转化为体育参与。从人的发展历程的战略高度认识,把握青少年的现在,就能把握国家的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的文明进步,需要依托学校体育,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标,也要完成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其中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最积极的手段。为发挥学校体育在青少年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了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把原来的《体育》课程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体育突出健康教育的思想,能够更加体现体育的本质,真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而健康教育通过体育教育的形式,能够更加生动、具体、有效[3]。另外,卫生与营养也是青少年健康促进的重要方面。通过联合卫生、教育、人力资源等行政部门,加强对学生卫生与营养状况的监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总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总目标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通过学校体育、卫生与营养、健康教育等手段和方式,本着“健康第一”的科学理念,使广大青少年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具体目标是预测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需求;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供给系统;构建青少年体质监测体系;创建青少年体质健康数据库等。

2.2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主体与构成要素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主体从宏观层面上来讲,包括体育、卫生、财政、文化、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从中观层面上来讲,包括各类学校、社区组织、体质监测机构、医疗卫生单位等;从微观个体层面上来讲,包括体育教师、体质监测人员、营养与卫生服务人员等。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基本要素主要由体育活动、体育场地设施、营养与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体质健康监测等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组成一个有机的动态整体,客观上它会随青少年体质健康需要的改变而调整[4]281。

体育活动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核心要素。青少年在速度、耐力、爆发力等方面的持续下降,直接反映出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的不足。体育活动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最为积极、有效的方式。体育场地设施是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物质保障。场地设施的数量、分布、开放及便捷程度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依托。营养与卫生服务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又一重要因素。科学的营养与良好的卫生条件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学校、家庭和卫生单位相互配合,保证学生营养摄入均衡,提供较好的卫生服务条件。健康教育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通过对青少年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体质健康监测是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进行有效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青少年体质状况,充实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青少年的体质发展趋势,进而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水平。

3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机制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是指政府、家庭、学校、社区等资源与力量得到最优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活动模式。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需要从决策、激励、管理、保障、评价与监督等五个方面改进,这五个方面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

3.1 决策机制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中,决策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机能,客观地反映着决策主体的运动变化规律,并决定着管理者决策行为的有效程度。决策机制在体质健康促进机制中处于主要地位,不但是设计其他机制的基础,还贯穿于其他各机制运行的始终。健全的决策机制是有效决策的必要条件,包含权利结构、责权利关系和组织保证体系三方面。

(1)权利结构。主要是明确体育、卫生、教育等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权力关系。一方面,决策主体要明确。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所涉及的部门和单位较多,为增加决策的有效性,必须明确规定各种决策由谁为主体。另一方面,为保证决策的民主性,权力分配要科学。权力过分集中既违背管理幅度原则,不利于其它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根据目前客观现实条件,政府应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发挥主导作用,其它社会组织力量发挥辅助作用。

(2)责权利关系。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的决策者的行为一般是由责任约束,由权力保证,由利益推动。为了保证决策行为合理化,要建立起与权力结构相适应的利益结构,使责任、权利、利益相统一。例如:各级地方政府的体育、教育部门提供体育场地设施,配备一定比例的体育教师等,共同负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的体育活动方面。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共同负责青少年的卫生与营养方面的责任。

(3)组织保证体系。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各级决策主体要行使其职能,除了要有权力保证以外,还要依托相应的组织依托,如健康管理部门、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学生体质研究所等组织,为决策者出谋划策,提供及时、准确、适用的信息资料等。

3.2 管理机制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是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系统中的结构与机理,其形成与作用是完全由自身决定的,是一种内在运动过程。是以青少年体质发展规律为依据,以体质健康管理组织的结构为基础,由若干子机制有机组合而成的,主要表现为约束、激励、运行三大机制。

(1)约束机制。是指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行为进行规约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约束因素。第一,权力约束。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既要利用权力对系统运行进行约束,又要对权力的拥有与运用进行约束。第二,利益约束。调节体育、卫生、教育等各级行政部门的利益关系,把利益因素规约在一定范围之内。第三,责任约束。指通过明确相关系统及人员的责任,来修订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执行过程。

(2)激励机制。学校、家庭、社区通过发挥激发、鼓励、支持、关怀等方式,运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理想激励、制度激励、目标激励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积极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活动,对于作出较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譬如:可以设立国家体质奖,表彰获得最高健康百分比的学校或社区组织;设立个人体质奖,奖励从事体质健康工作的管理者或体质比较突出的青少年[5]。

(3)运行机制。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运行机制就是要使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多方面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过程中,作出决策,合理分配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实现制度的高效率运行。首先要使体育、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相关行政部门协调一致,制定其可行的制度。其次,建立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相结合的联动模式。再次,运用激励约束机制,使投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主体多元化。最后,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

3.3 保障机制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保障机制主要是从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制度等方面给予支持,提供保障的主体主要是相关政府职能机构、学校、社区、家庭和其它社会组织。从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所处的地位来看,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学校体育是关键,社会体育是重要的补充。

(1)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在于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确立政府在公共服务体制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6]。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体育服务也是体育公共产品,政府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的基本职能:一是政府负责制定和完善体质健康促进的相关政策。二是为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投入资金、人力和信息服务。三是监督和宏观管理各个执行单位,正确反映和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2)发挥学校的重要作用。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处于最基础、最主要的地位。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即充分利用学校在师资、体育场地设施、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家庭体育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表演、锻炼等,为学生的体育健身开辟途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7]。

(3)重视社区体育建设。实施全民健身重点在青少年,青少年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和根本。社区各类文体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健身站(点)等也是青少年维护身心健康的运动场所。社区体育项目更侧重娱乐性、健身性、自由性,更容易被广大青少年所喜欢,有助于他们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加强社区体育建设,首先要利用多种社会资源,在社区内修建体育场地设施。其次是加强社区体育组织建设,为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再次,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实现体育资源共享。

3.4 评价与监督机制

实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最终结果需要评价其效果,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为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过程中,需要对政策制定、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等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这就需要建立评价与监督机制。科学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可以使决策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更加有效地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主要包括建立灵敏的反馈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和严肃的监督机制。

(1)建立灵敏的反馈机制。要建立和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监督网络,畅通公民监督渠道,使社会公众评价及时得以反馈。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监督制度,如举报制度、体质监测信息监督制度等,确保其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辟方便快捷的新渠道。如电子投票、电子民意测验、网上讨论等。特别是学校更是有必要设立体质健康教育网站,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建立一个网络平台。

(2)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评价主体包括青少年本人、家长、教师等。评价内容包括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所涉及的体育场地设施状况、人员配备情况、资金投入、体质健康促进的满意度等。评价原则应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公平公正原则。评价主要标准就是“健康第一”的标准[4]284。评价方法就是学校、专家、个人、家庭一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评价体质健康促进的效果。

(3)建立严肃的监督机制。监督是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的一系列内外部力量。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姑息,对犯错误的人或单位不能迁就,要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负责部门,建立起自身的监督组织,完善监督组织的制度建设和其它基础性工作,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发挥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实现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的偏差行为进行矫正和制约。

4 结语

体育强国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的体育需求,而不仅仅是在国际比赛中取得金牌,体育强国必须重视国民体质建设。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既是一项致力于青少年自身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当代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紧迫任务。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涉及诸多领域,全社会相关部门、单位应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做出贡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7-05-25(01).

[2]池建.国民体质健康研究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2):1 -4.

[3]刘仁盛.“健康促进”新理念与体育健康教育关系论析[J].体育与科学,2004,25(2):78 -80.

[4]肖林鹏,孙荣会,唐立成,等.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

[5]张宝强.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举措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0,7(3):52 -56.

[6]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0,31(2):25 -32.

[7]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2):83 -90

The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youth physical health in sports powerhouse

Zhou Cong-gai
(Sports College,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nyang,Henan 473016)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young people has become the major issue at present.The author applied techniques such as literature collecting in this article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of youth physical health improvement;meanwhile,he proposed the five promotion mechanism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formulate policy on youth physical health improvement.

sports powerhouse,physical health,promotion mechanism

G80-051

A

1001-9154(2011)06-0033-04

G80-051

A

1001-9154(2011)06-0033-04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FTY010),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102400450124)。

周丛改(1971—),女,河南南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2011-05-02

猜你喜欢

体质机制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