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特点的社会学审视

2011-12-08孙德朝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社会学民族传统

张 涛,孙德朝,2

(1.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2.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特点的社会学审视

张 涛1,孙德朝1,2

(1.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2.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分析描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特点。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深入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个人局限性与社会结构公众认识的差距,进一步深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为:跳出民族志研究的横向坐标,融入民族史研究的纵向坐标,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播路径和文化交融上的聚焦点;积聚和辐射的均衡是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研究的最优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特点;社会学;社会学想象力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运用社会学深入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局限性和认识差距,这正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精彩和魅力所在。进一步探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路径,对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深入具有前瞻性的价值和意义。

1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特点

以往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研究者总站在现代体育的视角下去审视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变迁和发展的机理。随着我国体育形态的多元形态的清晰明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文化不可剥离的依附性特征研究凸显出其研究特色,研究由点到面,由琐碎到系统,由历时性向共时性,多元社会文化视角分析特征突出。

1.1 “国粹民族文化符号”为引领

从传统文化视角深度剖析武术起源、功能价值、保护发展等问题来看,文献可谓浩如烟瀚。从具有博士授权单位的体育学院,综合性大学等研究学者将武术从文化的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分层透视[1][2]到“文化自觉”[3](邱丕相、王岗等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4][5]、文化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王岗等的研究)以及融入竞技大家庭实证研究来看已成体系,并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展开实证研究[6]。从研究的视角来看,可谓理论分析的透彻性、框架结构的合理性,资料收集的详尽性和实证案例的典型性,在主张观点的正确性和对策措施的可操作性来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动态发展局面。

1.2 以“文化民族识别”为路径

在对我国民族识别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后,认识到我国民族识别具有“文化民族”的性质和特征。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阐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7]。在重新对斯大林关于民族概念认识的基础上,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8],近年来学者们从区域要素上突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并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衍生了诸多研究的新名词。如: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村落体育、山寨体育、草根型体育、原生态体育。吉首大学“凭借集团作战的优势,利用多次承担国家、国家体育总局社科研究项目的机会,对湘鄂渝黔边山寨少数民族体育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利用本校多民族多文化研究的优势,对少数民族体育与舞蹈、音乐等姊妹艺术的渊源与发展方面的研究很有成就;云南师范大学依托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取得优势的有利平台,在云南少数民族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9]。”西北、西南、东北、广西;三峡库区、三江源、丝绸之路、红水河、武陵山区、民族走廊等地域体育文化研究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形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多元文化生态圈。

1.3 以服务社会为核心

武术、少数民族体育、民俗体育的研究在本科学士论文选题、研究生硕士论文选题、博士生博士论文选题和博士后选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和各综合性大学及各类型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来看,具有共性。如:李志清研究的侗族抢花炮[10],张基振的风筝研究[11],倪依克博士论文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研究[12],杨建设博士后的少数民族节日体育研究,黄聪对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的研究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也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立项研究。如:包呼格吉乐图主持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蒙古族传统体育与蒙古民族身心健康研究》,郜建海主持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藏民族群众体育健身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研究等。

此外,我国几大地域性体育研究学者对民族民间体育的研究也倍显研究特色,如:芦平生对西北、饶远对西南、白晋湘对中东南地区的研究、朴刚对东北等少数民族体育的分类研究,李延超对傣族、彝族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等等。

纵观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特点和现状,对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识别的民族传统体育共时性研究占有重要份额,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历时性研究尚缺乏文化深度剖析,对民族传统体育积聚与辐射缺乏比较研究。鉴于社会科学的多解性,从社会学领域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优势和局限性,寻求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路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特点的社会学审视

美国社会学家伯格所说:“社会学的精彩之处就是允许我们用各自独特的视野和角度来看待我们终其一生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并得出具有特色的结论[13]”。要赋予这种独特的属性,赖特.米尔斯认为一定要具有社会学想象力,这种社会学想象力具有弥补个人凭借经验和余力了解社会的局限性[14],以达到帮助人们区分“局部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众问题”。从富有社会学魅力的社会学想象力概念可以看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从对民族体育概念进行梳理;对起源进行各种假说;对民族文化进行承传、挖掘和保护;对民族政策进行解读和贯彻落实;对功能价值进行时代诠释;对项目进行开发及推广;对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及与旅游的有机结合突出产业特征进行了颇具说服力的研究,其旨意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剖析其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意义:其一是从民族融合及民族发展的横向及纵向层面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脉络及文化内涵特质;其二是从农耕文化与畜牧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探析民族体育的文化传播路径;其三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聚和辐射效应,积聚和辐射的均衡是民族传统可持续研究的最优路径。站在社会学的视角去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其困惑却在所难免。其正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2.1 跳出民族志研究的横向坐标,融入民族史研究的纵向坐标,突出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脉络及文化内涵特质

若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待民族传统体育,并从社会学上进行诠释和解读,发现我国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现行研究其强调了民族志研究的横向层面,忽略或很少涉足民族史研究的纵向层面。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源流却很少涉足。因此会后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起源的研究应跳出民族志研究的横向坐标,融入民族史研究的纵向坐标、纵横交错、正本清源,突出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脉络及文化内涵特质,如此研究会上一个新的高度。

2.2 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播路径和文化交融上的聚焦点

李延超,虞重干等认为同一体育项目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较强交融性,如射箭(射弩)横跨15个民族,赛马涵盖8个民族,摔跤融合6个民族,秋千集合9个民族,赛龙舟(龙船)被5个民族所喜爱,5个民族崇尚斗牛等等。此外,同一体育项目会在不同地域、同一民族中的开展;不同体育项目也在同一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开展。同一体育项目又在同一地域、不同民族的开展[15]。这种交融性、同一性、差异性的研究将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方式。

2.3 积聚和辐射的均衡是民族传统可持续研究的最优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其产生与发展依附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聚和辐射效应。文化传播学派鼻祖德国地理学家拉策尔在它的著作《人类地理学》和三卷本的《民族学》中认为人的迁徙导致文化接触和文化传播。这种接触导致文化的积聚,同时文化传播又导致文化的辐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文明和创造的特有“文化符号”,各民族发明和创造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文化的积聚和辐射。积聚是无限的,因此便有了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现在同一民族区域的节日庆典和宗教仪式中;然而,辐射的能量是有限的,在文化传播的途径中,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水土不服”而被摒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以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理念促使不同民族和社会相互采借技术、经济、观念、宗教和艺术等形式让其承传,并探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聚和辐射效应也契合民族文化共享与包容的发展路径。

[1]邱丕相,杨建营.武术特征的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5 -8.

[2]邱丕相,闫民,戴国斌.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解析[J].体育科学,2007,27(12):10 -12.

[3]高成强,王岗.文化自觉与中国武术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7,14(8):59 -63.

[4]虞定海,牛爱军.中国武术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第1 版).

[5]王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72 -75.

[6]郭守靖,郭志禹.从地域文化学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30.

[7]金炳镐.“民族”新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7,185(1):1-6.

[8]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A]//斯大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289.

[9]虞重干,李志清.近十年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评析[J].体育科学,2004(10):66.

[10]李志清.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中的存在与意义——桂北侗乡抢花炮的表达[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6:128-138.

[11]张基振.文化视野中民间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潍坊风筝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6:156.

[12]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25 -30.

[13]Peter L.Berger,Invitation to Sociology.James M.Henslin eds.1991.Down to Earth Sociology[M].The Free Press,1991:3-5.

[14][美]赖特.米尔斯塔尔科特.帕森斯等著,何维凌黄晓京译,社会学与社会组织[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28-58.

[15]李延超,虞重干.民族体育比较研究的理论探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5:37-41.

Sociological Surve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China

Zhang Tao,et al
(Sports Colleg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101)

Logical analysis of literature was employed in this articl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China.The authors applied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to analyze personal limitations and gaps in public awareness of traditional sports.They believe that the optimal methods to analyze traditional sports is to combine the study of Ethnography and national history,to focus on the focal point of propagation path and culture exchange of traditional sports.

traditional sports,sociology,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G80-051

A

1001-9154(2011)06-0023-03

G80-051

A

1001-9154(2011)06-0023-03

四川省教育厅2009年重点项目:大香格里拉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研究(09SA039);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度课题: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彝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张涛(1969—),男,重庆奉节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及民族传统体育。

2011-04-18

猜你喜欢

社会学民族传统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