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2011-12-05刘金峰

党政论坛 2011年6期
关键词:杨善洲精神家园共产党人

○刘金峰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刘金峰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正的生活,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问询南来北往的客。”——电视剧《渴望》主题歌中的这段歌词,闪烁着追求人生理想和探索人生意义的理性光芒。但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人们不仅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可能会更多地品尝到失意的苦涩。能否长久保持昂扬的朝气,关键就是要有对理想信念的正确追求,要有崇高精神的坚实支撑。

曾任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省城舒适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历尽艰辛义务造林20多年,建成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后又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参加工作60年来,他始终坚持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一尘不染香到骨,两袖清风照汗青”,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他以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本色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丰富内涵。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首先要有胸怀天下的信仰。年仅29岁的共产党员江竹筠,为何能坦然面对老虎凳、带刺的钢鞭、竹签钉十指等酷刑,不向敌人屈服?因为她胸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有拯救天下苍生的远大志向。杨善洲也是如此,他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信仰是忠诚之基、动力之源。人生缺乏信仰,就会变得浮躁。在当前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社会中,不少人常常被物欲所困扰甚至左右,最终沦为物质的奴隶、金钱的俘虏。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立场。杨善洲曾说:“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只要还有贫困和落后,我们就应该一天也不安宁。”他没有忘记自己来自农村,没有忘记是党把自己从一个农民的儿子一步一步培养成党的领导干部。始终怀着一颗关心群众生活的善良心,这颗善良心使他永葆公仆的本色,永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领导干部应像杨善洲那样,真心关心群众的利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列宁说“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邓小平也强调:“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群众评价干部的高下优劣,主要就是看“干”的如何。群众之所以称赞杨善洲:“家乡有个小石匠,当官退休福不享,栽树二十年,荒山披绿装,造福子孙千万代,为民服务永不忘。活到老干到老,大富翁不当,当什么?当共产党!”就是因为他用六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党员干部“讲党员、重品行、作表率”的新标杆。我们当如杨善洲那样,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凡事都脚踏实地的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用坚忍不拔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芜湖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责任编辑 李海生)

猜你喜欢

杨善洲精神家园共产党人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杨善洲精神的内涵及启示
和谐文化是澳门诗人的精神家园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杨善洲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坚守精神家园 争创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