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大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1-11-18余丁友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体育课阶段大学生

余丁友

(绍兴文理学院 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制约大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余丁友

(绍兴文理学院 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运用问卷和建模等方法,对制约大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高中阶段,切勿随意调停体育课,学校和家长要积极鼓动他们体育锻炼,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大学阶段,优化教师队伍,大力发展体育社团,加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教育;临近毕业阶段,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制约;大学生;体育能力;发展对策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各级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体育教育也在同步更新,其体系正向一个开放、多元、动态的方向发展。在这大力发展之际,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制约,一个突出的表现“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却在下降、锻炼能力缺乏”。 为此,本课题组以近几年对此问题研究的文献为基础,以大学阶段为研究中心,向前扩充到高中阶段,向后延伸至毕业临近阶段,这样也许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其目的是为提高其体育锻炼能力,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我国培养身体健康的人才。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在绍兴的高校大学生700名,学校涉及绍兴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越秀外国语学院、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收集和整理近10年来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资料,了解研究程度和前沿。

1.2.2 量表测试和个别访谈。随机抽取相关在绍高校大学生各100名,运用量表和问卷测试,并向个别同学了解相关内容。

1.2.3 专家咨询。通过咨询相关高校公共体育教研室(部)的领导,了解教学项目的布局、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情况。咨询相关高校的团委、招生就业处领导,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内容。

1.2.4 数理统计和建模分析。对测得和访谈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2 结果分析

2.1总体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700份,实际回收有效卷675份,回收有效率达96%。访谈人数达125人。单位涉及在绍高校7所。从表1得知,本次调查男女比率,分别为59%和41%;大一、二和大三以上的人数比率,分别为52%和48%。全部达到预期要求。另外,我们对后续三个阶段(高中、大学、临近毕业)的调查结果也进行筛选,选取了较高的几个栏目加以分析。

表1 总 体 情 况

注:高职院校在校时间为三年,体育课在前二年开设

2.2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情况分析

对这一问题,本课题组预期设想分为二大块,首先是学生本人在高中阶段对学习、生活、锻炼的认识;其次是学校、家长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要求。

2.2.1 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学习、生活和锻炼的认识分析。从表2得知,高考的压力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最大,排位第一(97%)。这与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是吻合的。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将直接造成下列栏目的不利。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达89%(第二);校园体育活动氛围较弱73.7%(第四);体育能力和身体健康状况下降72.7%(第五)和64.4%(第六)。虽说他们对体育活动有较大的兴趣83%(第三),但需要外界的支持。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考制度要不断完善;其次学校要正确引导;再次体育职能部门要积极营造运动氛围,毕竟健康还是第一。

张衡[20]采用Syamlal-O′brien曳力双流体模型,对3 t/h振动流化床内5、10 mm单粒径褐煤床层空隙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随床层高度增加,褐煤所占比率越来越小。对160 t/h振动流化床内1、5、10 mm不同粒径褐煤在不同风速条件(0、1、1.5、1.7、1.8、2.0、2.5 m/s)床层空隙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 mm褐煤流化效果较好,建议干燥时将褐煤粉碎成小颗粒。

表2 学 生 在 高 中 阶 段 的 情 况

2.2.2 学校、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分析。从表3得知,很少有学校要求(尤其是高三)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达96%,排位第一。在这一阶段,随意调停体育课的现象也十分严重88.4%(第三)。至于家长常常督促自己子女加强体育锻炼的思想还是比较好的88.6%(第二),但在访谈中我得知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绝大部分家长虽然经常提示,可从不强求,也不亲自出马带领,真正做到的只有个别。我想这一问题很好理解,此时是“寸金难买寸光阴”时期。至于学生对本校的体育设施等均较满意84%(第四)。另外,对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也反映出了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提高。

表3 学校、家长对体育活动的态度

2.3高校阶段的深入分析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未阶段,是学生体育能力发展并养成锻炼习惯的一个最重要阶段。本阶段预期设想内容涉及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布局、教学模式和方法、场地设施、课外活动和大三大四的活动情况等方面。

2.3.1 培养方案对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调查分析。高校体育的培养方案,即大一、大二开设公共体育课。我们想有其理由所在,对于高校学习的三年或四年均有其严格的计划安排,这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修改的。从表4得知。排位第一的是大学阶段开设两年体育课无法满足他们的运动需要,达96.2%。对此,学生在认识上可能有偏差,认为只有在教师的组织帮助下在称得上体育课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高校体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有88.4%的同学认为需要改革(排位第二)和80.8%的同学认为对目前的开设的课程不满意。我们认为,对于学生的知识获取是多途径的,但主要来源于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其科学锻炼的方法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其运动能力(包括运动处方的制订和医务监督能力等)。另外由于受师资的影响,一些学生较喜爱的时尚运动项目无法开设,达不到学生的需要也是原因之一。

对于俱乐部制的体育课组织形式,学生可能还模糊不清无法做出正确定义。专门的体育理论课,一般在大纲上可能出现的比例较少,但在这次调查过程中侧面也反映出,实际我们的学生对这方面的要求还是很强烈的,比如当不开体育课时,他就不知道自己独立锻炼从何着手,体育俱乐部制又是怎么样的等等,因而在这一方面教学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表4 对高校培养方案的认识

2.3.2 项目布局、场地设施等方面对发展体育能力的影响分析。从表5得知,教师的教学水平、负责态度及场地器材的充足程度是影响大学生体育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高达98%,排位全部栏目首位。这就印证了影响学生体育能力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学质量的好坏是最主要的,要提高教学质量必要的场地器材是前提保证。对于目前学校开设的教学项目的认可度达86.6%(排位第二),绝大部分学生均较能认可。但学生又表现出开设新型项目的强烈欲望,这又为我们发出了信号,当今学生追求时尚是他们的需要,因此,我们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于后续的几项栏目学生基本能认可,与目前高校的现状也基本吻合。要注意的是各高校的体育职能部门对课外体育活动这一块一定要有序安排。另外要提醒我们的学生管理部门有58.9%的同学在课外活动时间从事其它活动。

表5 项目布局、场地设施和课外活动的情况

2.3.3 学生自身的行为表现对提高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从表6得知,健康与提高体育能力的关系度排在首位达96.1%,说明他们清晰两者之间的关系程度。对体育教学中所获取的理论知识可能还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排第二达86.9%。自我判断其运动能力排第三(78.6%),这可能与其现在身体状况良好有关,与访谈中所得到的信息不完全吻合。学生认为我现在身体好能打球不生病就是运动能力强的表现,我们认为运动能力强上述只代表了一方面;更重要的要有持之以恒的锻炼行为,要具备自我医务监督和制订计划的能力。从下面的二个栏目就说明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小于等于3次,每次小于等于30min的同学占了68.8%。另外,制定锻炼计划能力方面是排在全部栏目最后49.6%。是我们后续教学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表6 学生的行为及心理活动情况

2.4未来期盼对体育能力提高的影响分析

从表7得知,完成学业、就业对体育活动的影响是肯定的,得到了95.1%的同学认可(排位第一)。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作为一个没想继续深造的大学生而言,就想快点完成学业快点就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升,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将越来越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随之而来的社会保障机制也越来越全,因而第二个栏目也是同学所认可的达89.7%(排第二)。对于第三和第四栏目均做了正确的回答,分别为74.6%和66.3%。但有文献研究表明,90后的学生在毅力方面却十分缺乏。虽然他们在内心中十分清晰,但真正要做到却十分难。对此,我们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要多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表7 未来期盼对体育能力发展的情况

3 发展对策

3.1高中阶段

坚持学习与身体锻炼并存;切勿随意调停体育课,积极营造活动氛围;家长要积极督促、鼓励,最好亲自参与。

3.2大学阶段

大力发展体育社团建设,积极弥补培养方案上的不足;努力实现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优化结构,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保留主流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新型时尚的体育项目;有序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丰富体育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

3.3临近毕业阶段

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1]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 何珍泉.高校体育改革与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

[5] 郑国金.高校体育应注重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1999(2).

[6] 吴洪革.关于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1999(6).

[7] 文才新.高校体育改革设想[J].安徽体育科技,1999(2).

[8] 衢宝奎.教育理论研究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 吴庆麟.学习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0] 郭卜乐.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TheFactor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ResearchofRestrictingtheUniversityStudentsSportsAbility

YU Ding-you

(Yuanpei College,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31200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scusses the factors of the restrict on the university sports ability development by the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modeling.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high school stage,PE class can not be stop.Teachers and students parents should actively encouraged student to exercise body and tried to create a fine sports atmosphere. At University phase, optimizing the teachers team, devotes to developing sports organization and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of exercising. During the graduation stages, improv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cognitive ability by some actively means. Finally,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velope countermeasures of how to impro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blity of sports.

restrict; university student;sports ability;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绍兴市教育局2009年度教改课题(绍市教高[2009]105号)

2011-04-28

余丁友(1963-),男,浙江诸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1004-3624(2011)05-0039-03

G807.4

A

猜你喜欢

体育课阶段大学生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体育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