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债务多了“油”亦愁

2011-11-10吕东悦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16期
关键词:油价原油债务

■文/吕东悦

债务多了“油”亦愁

■文/吕东悦

8月1日至5日,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分别下跌8.98美元/桶和8.89美元/桶。主要是油价持续上涨与经济增长放缓不匹配,以及投资者的操作与炒作所致。

2011年7月下旬以来,震荡上行的国际油价再度持续大幅度下跌。7月27日开始,WTI原油期货与现货价格持续7个交易下跌。其中,8月4日WTI原油9月期货大跌5.30美元/桶,报收86.63美元/桶,为2月18日以来最低;布伦特原油9月期货暴跌5.98美元/桶,报收107.25美元/桶。8月1日-8月5日一周,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累计分别下跌8.98美元/桶和8.89美元/桶。具体看,本轮国际油价大跌,主观与客观因素都较为突出。

油价上涨与经济增长不匹配

◎涨涨跌跌几时休,油价令人直挠头。 供图/CFP

就客观因素影响看,主要是油价持续上涨与经济增长放缓不匹配造成的市场较为脆弱。

一是国际油价水平本身上涨较高、偏离了各国经济增长承受能力,属于较为正常的震荡。因为,2010年四季度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大幅度区攀升后,2011年5月4日起出现大跌,但6月28日开始再度震荡上行三周多。尽管7月27日国际油价又开始下滑,但截止到7月29日,WTI和布伦特原油现货结算价分别为95.89美元/桶和115.76美元/桶,同2010年平均水平相比,分别高出20.8%和 45.7%,比上年7月份则分别高出25.6%和53.0%。所以,国际油价本身较为脆弱,进入了震荡与不稳定区间。

二是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与经济增长幅度放缓并行,使得市场的承受力变得较为脆弱。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持续复苏已有两年多。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国际油价持续回升上涨, 2011年5月初国际油价水平已普遍达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2008年5月份的价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大,其经济增长幅度势必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市场逐渐降温。在此形势下,人们对市场的警觉性与防范性提高,对经济运行中的变化与问题反应更为敏感。因此,欧洲债务危机可能扩大及美国7月份制造业指数降低,直接导致了此次国际油价的大跌。

三是各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保增长的过程中,普遍推出的宽松货币政策的问题开始显现。主要是大量投放的货币带来全球商品价格上涨,从而造成各国通货膨胀普遍蔓延,致使各国政府不得不在经济增长与控制通胀上寻求平衡,结果必然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大国受这方面的制约更为突出。2010年以来,印度已连续十一次提高利息,中国央行也自2010年10月20日以来四次加息。近来,欧洲也没有完全摆脱物价上涨大趋势的干扰,迫使欧盟于今年4月开始了三年以来的首次加息。2011年7月7日晚间欧洲央行宣布了2011年以来的第二次加息,将欧元区基准利率上调25基点,至1.5%。

◎ 供图/CFP

四是西方各国政府举债高筑,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出现债务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强烈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不确定性较大,不仅希腊存在危机,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同样存在危机。而且,欧洲的债务危机,也很难排除美国干扰欧洲一体化的影子。所以,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一直是笼罩欧洲经济整体良好运行的阴影。经过艰难的博弈,8月2日最终由总统奥巴马签署生效。但这一解决方案总体看是折衷的,并非完全是奥巴马政府的方案。如果说不能提高美国政府债务上限将给世界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美国经济亦有衰退风险的话,那么现行的折衷方案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而且,提高美国债务上限也不是解决美国债务问题的根本办法。因此,美国债务危机虽然得到解决,但并未给市场升温,反而招来市场对西班牙、意大利等债务危机担忧,导致投资者崩溃式退出市场避险,造成欧美股市遭遇黑色星期四,国际油价大跌。8月4日美股道琼斯指数收盘暴跌512点,跌幅超过4%,抹去2011年全年涨幅,欧洲股市也全线重挫,多个国家股指跌幅超过3%。当日国际油价亦大跌,跌穿技术支撑位,跌至2月份以来收盘最低价。

操作与炒作影响油价

从主观因素影响油价下跌看,主要是操作与炒作。投资者的避险意识与炒作。在经济不稳定与油价本身偏高的情形下,获利退出市场应当是明智的选择。尤其是5月初油价大跌后再度持续攀升后,又一次出现了获利空间,选择此时退出,既可以创造再度获利的空间,也可以有效地规避不稳定风险,以观察今后市场走势。一些投资银行在一个月时间,先是大幅度上调国际油价预期,对市场前景十分乐观,之后又大幅调降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其中很难说没有投机炒作的成分。

西方各国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复苏,也在警惕和防止油价过度炒作。6月23日国际能源机构IEA宣布释放6000万桶战略原油储备,表明了西方国家控制油价的姿态。尤其是美国政府全力保增长、保就业,实现奥巴马政府连任的政策取向,要求创造经济持续复苏的良好环境,必然要对油价进行调控。2011年7月15日美国劳工部公布,因汽油价格下降,2011年6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下滑0.2%,是一年以来美国CPI首次环比出现下滑。8月2日美国商务部又再度公布,因石油价格下降,6月份通胀环比下降0.2%。由上可知,美国物价指数下降、通胀较低,主要是控制能源价格的结果。

此外,美国政府也不希望油价再高,给三季度后期乃至后市带来更大的压力。因为,美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态势是明显的,石油需求肯定是增大的。而与此同时,北美进入了飓风季节,石油生产与供应将受到一定干扰,并不稳定。截至7月下旬,北美墨西哥湾热带风暴Don已造成美国原油生产设施的11.9%关闭。如果目前油价仍然居高不下,甚至继续上涨,待需求增大、生产受阻时再行调控(二度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余地就有限了。

综上所述,近来国际油价下跌,有市场因素,也有非市场原因。但就市场面本身看,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大势没有发生逆转,当前经济增长幅度降低是经济持续复苏中的正常现象,全球经济并未放缓,只是增长幅度有所降低,其发展带来的需求增加及生产供应形势的不稳定,支撑和推动油价的因素依然存在。8月8日七国集团(G7)财长与央行行长发布的联合声明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美国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3%,虽然低于预期值1.8%,但比一季度环比增长0.2%则明显高出。近来,美国就业情况也在好转。8月5日美国劳工部报告,美国7月份失业率降至9.1%,比上月和预期均降低0.1个百分点。至于欧债危机,上述七国集团(G7)财长与央行行长声明指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支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通过相互信任的密切合作来确保经济增长”。再有,截至8月2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合约非商业净多持仓为147376手,仅相当于今年最高时的一半,投资者建仓的空间较大,势必对油价有一定的推动。加之北非、中东地区持续动荡,叙利亚、埃及仍然存在较大的不安定因素,北美墨西哥湾进入飓风多发季节等,都对石油生产供应有一定的影响。

近期,国际油价还有可能下探,但WTI原油价格85美元/桶就可以看成是底部,油价企稳回升的可能性亦较大。

猜你喜欢

油价原油债务
下半年国际油价仍旧承压前行?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初探原油二元期权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低油价新观察(上):动荡的产油国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