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谈气价 中俄暗战定价权

2011-11-10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16期
关键词:俄方中俄定价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八谈气价 中俄暗战定价权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此次中俄双方的天然气价格谈判,关乎未来天然气定价权。今后,中方可以通过调整其他条款平衡过高的价格,诸如通过进入更多的上游项目等方式,以达成可接受的价格。

耗时六年,时断时续,如今中俄双方又一次坐上了谈判桌。

近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简称“俄气”)副总裁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Alexander Medvedev)率领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中俄双方再一次围绕天然气合作进行谈判,这是双方迄今为止展开的第八次对话。

在这次谈判中,俄罗斯方面已经不再坚持向中国出口天然气价格与向欧洲出口价格看齐,而是决定将天然气价格下降三成至每千立方米250美元。相比之下,俄方报价已是大幅降低,但这个价格依然仅是中方能接受的上限。

路漫漫其修远兮。尽管中俄双方都在致力于推进价格谈判的进程,但从目前来看,未来还将要经过多轮坦诚的谈判,才能最终达成双方接受的价格。

俄方让步有考虑

据消息称,俄气这次向中国开出的要价已经降低至每千立方米250美元,比此前每千立方米350~380美元的报价低了100~130美元。这一价格基本上已经接近中国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进口的天然气价格。不过,上述报价并不包含天然气从西伯利亚产地到中国的运输费用。

此次,俄方在天然气价格方面的让步意识的确很明显。这背后是俄方对于诸多利益的综合考虑。

在油气出口上,俄罗斯的层次性非常明显。就东西方两个方向上,俄罗斯显然把向西作为重点,这种现实的考虑在相当长时间不可能改变。从油气出口的数量和为保证出口而投入的资金都会以向欧洲输油输气为重点。为此,西西伯利亚油气将大多部分输往欧洲。

然而,“欧洲正在推行多元化进口战略,再加上欧洲对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的大力推进,对俄罗斯能源需求显然在下降,俄方必须向亚太新兴市场加快推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很不错的大市场。如果俄方坚持按西方出口价卖给中国天然气,中国可以选择购买也可以选择不购买。这诸多因素使得俄方做出让步,放弃了按西方价格卖给中国的考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主任陈玉荣表示。

中国石油大学天然气经济研究专家刘毅军教授认为,此次价格谈判,俄方之所以做出一定让步,主要与当前大市场环境的转变有关。日本核危机之后,欧洲诸多核电站陆续准备关闭,这要求能源输出国和输入国都要做好长期准备。这种变数的增加,促使欧洲增加对天然气的需求,但这可能进一步坚定其能源来源多元化的战略。随着时间推移,俄罗斯应有更清醒的判断,从根本上讲,俄增量气在新兴市场才能真正获利的形势没有改变,输向中国也才能平衡未来的贸易,发挥对中国的影响力。这些形势的重新明朗对于目前俄方的反应有重要的影响。

一直以来,俄罗斯过分强调“国家利益”的排外倾向,在油气领域只能延缓发展,使资源勘探开发无从起步。对于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贫乏的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更是如此。俄罗斯油气开发所缺的不仅是资金,而且有劳动力特别是能承包系统工程的技术队伍。

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少将认为:“中俄双方都存在现实的困难。就俄方来说,油气开发需要资金,东西伯利亚自然条件恶劣,开发成本高。这些都使得俄方希望通过提高天然气价格来保证收益。”

不管怎么样,“俄方从不让步到让步,已经显示出一些诚意。尽管仍不是我方能够接受的报价,但价格谈判已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未来,双方可以继续谈,直至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陈玉荣主任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

中方承受力有限

2009年10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达成框架协议,俄罗斯计划通过东西两条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700亿立方米天然气,协议有效期长达30年。

但对于天然气价格,一直是双方纠结的难点。对此,王海运指出:“显然俄方对于天然气价格走势存在误判。一是认为天然气价格会很快上涨。事实上,天然气价格走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虽说需求肯定会有增长,但非常规天然气发展很快,对常规天然气的价格形成一定的抑制。二是俄方认为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很急切。事实上,我国目前对天然气的需求并不如俄方所想的那样迫切。”

他进一步分析道:“中国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量确实很大,但是需要有巨大的投入来培育市场,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时间。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国内市场的承受能力有限,如果价格太高,国内市场很难消化。我国有很多现实的困难需要解决。”

业内专家不乏担忧地指出:“每千立方米250美元还是不能接受。俄方指的是井口出厂价,如果加上运输成本中国需要承担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尤其是这种周期长项目大的合同。”

的确,从国际上引进天然气肯定会导致成本的增加,进入国内市场后老百姓就得买单,由于进口价高于国内价,国家和企业就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平均价。

目前,国内陆上天然气的出厂价为每千立方米1155元,与俄罗斯报出的价格存在40%左右的差距,而如果将管道运输等成本因素核算在内,俄罗斯天然气进入国内市场后价格则可能攀升至每千立方米300美元甚至更高。

因此,即便俄罗斯在原有基础上每千立方米降低了100美元,但对于需要核算运营成本的中国石油公司而言,每千立方米250美元的报价仍然会使其面临巨额亏损。

未来定价权之争

虽然中俄能源合作的大方向日益清晰,但在具体合作细节上,需要双方共同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

对于中国来说,目前,作为国内以供应推动的能源产品,天然气的消费市场还有大量的空间,从长远角度分析,引进俄罗斯的天然气必须考虑日后的整体经济效益。

刘毅军教授认为,目前报道的双方价格数值,只是对未来30年价格在某种情境假设下的一种解释而已,是对未来定价方式的一个参照,谈判中会包括对定价公式、定价方式、参数、合作方式等一系列因素的谈判。

“此次价格谈判,更重要的在于未来天然气定价权之争。目前,我国天然气发展的重要区域在中亚。如果此次中俄天然气价格谈的过高,势必会导致整个中亚地区的天然气价格也跟着要求提价上涨。很显然,这不是简单的一个项目的天然气定价问题,而是对未来涉及包括整个中亚地区的天然气定价权之争的问题。”刘毅军教授进一步分析道。

的确,在天然气进口价格上,我们显然不能单纯只看定价结果。事实上,作为国内以供应推动的能源产品价格特别是中俄在天然气的定价上,中国需要综合衡量各方面的因素。

刘毅军教授认为,现在看来,在中俄天然气项目的谈判中,核电和中东形势的变化对天然气供求的影响,由初期的过度预期在逐步回归,中方在“十二五”期间从俄方进口天然气紧迫性不大,所以有底气静观一段时间。因为未来国际资源开发、国际市场情况都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

他认为,中方在天然气价格谈判上,可能重点考虑两点:一是参考中亚天然气价格来定价,二是考虑我国对进口气价的承受能力。

不过,他建议,天然气价格是整个中俄能源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式,对整个合作会有所影响。中方可以通过调整其他条款平衡过高的价格,诸如通过进入更多的上游项目等方式,以达成可接受的价格。

“中俄双方都应考虑对方的现实困难,继续坦诚地交换意见。相信双方立场最终能够相互靠拢。”王海运少将乐观地表示道。

◎虽然已经进行了八次谈判,但是要使中俄在天然气价格上达成一致还需时日。图为俄罗斯里海天然气项目采气平台。 供图/CFP

猜你喜欢

俄方中俄定价
30万元的MPV搅局者来了!传祺M8宗师系列为什么定价贵?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美开出挽救《中导条约》条件
利用Fabozzi定价模型对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实证分析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подписали соглашение 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в разработке широкофюзеляжного самолета
自主定价基本不可能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