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2011-11-07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发展

冯 颖

(中共黄山市黄山区委党校,安徽 黄山 245700)

黄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冯 颖

(中共黄山市黄山区委党校,安徽 黄山 245700)

1996年黄山区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全国唯一的旅游型生态示范试点,首批跻身全国生态示范建设试点。黄山区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黄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好突破口。目前黄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有了比较好的势头,但生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与生态环境的优势不对称、不协调,针对存在的问题,对黄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生态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生态经济是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为约束条件,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双赢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协调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就如何进一步扩大生态影响,打响生态品牌,发挥生态效益,做强生态经济,是黄山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黄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

黄山区地处南方诸省入皖的要冲位置,是华东“四名”(上海名城、杭州名湖、苏州名园、黄山名山)国际旅游线的重要一极,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集散地和休闲度假中心,是国家级旅游型生态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竹子之乡,空气和水质常年达到国家一级、一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5.6%,太平湖风景区达到95%以上。近年来,黄山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步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区14个乡镇中有9个乡镇获得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其中: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4个。

良好的生态经济发展基础条件是黄山区最亮的“绿色名片”和重要的优势之一。黄山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景区等多项桂冠的世界名山黄山坐落于南,享有“黄山情侣、江南翡翠、东方日内瓦”等美誉的太平湖静卧于北,区内共有太平湖、芙蓉谷、东黄山、九龙瀑、翡翠谷5处4A景区和神仙洞等30余处高品位景点,是全省4A景区最多的区县,是集名山、秀水、茂林、幽谷、奇洞、飞瀑、人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黄山区有着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是全省重点林业区县和三大毛竹生产基地之一,盛产香榧、干菇、瓜果、蔬菜、宣纸等50多种土特物产和40多种淡水鱼类,均为天然的绿色产品。黄山区是中国名茶之乡,是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唯一产地和黄山毛峰的主产地,并被评为太平猴魁有机茶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近年来,黄山区发展突出了工业支撑地位,大力发展环保型工业,医药加工、小水电建设、水资源利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新型绿色环城公路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十二五规划中,黄山区提出了全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托绿色优势,围绕“打造绿色人居、发展绿色经济、加速绿色崛起”的“三绿”主题,加快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风景宜人、城乡宜居、环境宜业”的“三宜”现代国际旅游区。发展生态经济,是黄山区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只要重视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生态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经济完全可以成为黄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好突破口和最大的牵动点。

2 黄山区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生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与生态环境的优势不对称、不协调。

2.1 发展思路不够明晰

生态是黄山区最大的优势、是独具特色的品牌,但在生态经济开发上长期没有实质性进展,缺乏明确、具体的发展思路。虽然“生态立区”列入了黄山区“一路三区五大战略”,也出台了《黄山市黄山区生态区建设规划》,但是,实现“生态立区”战略的方案、措施却未出台。什么是“生态立区”、靠什么立、怎么立、各个产业如何“生态立区”,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黄山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生态经济发展也没有提出明确思路。在工作实际中,出现了重生态保护、轻生态经济效益的现象,对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路较为模糊,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

2.2 缺少总体规划

规划是发展的先导。规划是在发展思路指导下对发展生态经济做出的总体安排。目前全区还没有一个立足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总体发展规划。虽然各个乡镇也都确立了经济发展规划,但是,生态经济应该是一个整体的经济循环模式,仅仅局限于一个或几个乡镇是不可称之为生态经济的。在局部规划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长官意志”。无论是全区的生态经济还是局部的生态经济规划,其中应该蕴涵着自然、历史和科技等深厚的内涵,有其规律可循,绝不能拍脑袋做决定,以至于出现“张书记来了栽树、李书记来了种竹”,而生态经济却“千呼万唤出不来”的现状。

2.3 生态保护压力剧增

党中央在实现“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对于黄山区来说,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发展的道路是什么?前人没有给我们留下答案,今人也少有借鉴经验。黄山区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一个重要的条件和基础,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黄山的旅游就要大打折扣,黄山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为继。过去我们生态保护比较好,这当然有主观方面的努力,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当时经济发展迟缓,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较低。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中,黄山区的生态保护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招商引资和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更需要我们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能不能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将生态环境保护好,发展好生态经济,是黄山区面临的一个极大挑战。

2.4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不够成熟

生态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目前黄山区不乏的是生态,匮乏的是经济。黄山区茶叶生产发展较快,茶叶企业发展也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茶产业发展的链条却没有搭建成功;发展了奶牛饲养业,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养鸡厂、牛娃生产基地,培植了较大规模棚蔬菜水果基地,沼气池每年都在递增,但都是单打独斗,诸如建立“养殖——沼气——茶园”、“养殖——沼气——菜园”等形式的种植、养植业生态循环圈没有形成。大部分景区植被衬景观,景观促生态的旅游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生态旅游市场发育程度较低,旅游产品较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于加强。在依托生态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构建旅游产业链条方面作出了初步尝试,出现了一批生态示范户,但没有形成产业链,没有形成循环经济模式,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产业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格局未实现根本转变。

3 黄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建议

3.1 坚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阶段目标

只有编制一个较为完善的规划,确定好阶段目标,生态经济建设才有一个科学的行动纲领。目前,黄山区对生态产业的重视还停留在口头上,去年成立了区生态办公室,但工作没有深入开展。要成立一个全区性生态经济发展有关协调领导组织,具体组织部署全区生态经济的整体规划与设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全区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文化资源进行勘察、整理与分析,建立资料档案,拿出科学性、预见性、系统性、指导性的生态经济产业项目方案,合理配置生态资源。

3.2 大力培植产业,实现生态产业发展新突破

发展生产、培育产业、增加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畜禽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肥源,是农业生产中的宝贵资源,畜禽废弃物的大量流失或弃之不用,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利用好畜禽有机肥,不仅可减轻畜禽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畜禽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如对现有350亩“太平猴魁”茶园按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进行升级改造,推广 “畜禽养殖——沼气——茶园”生态模式,不使用化肥、农药,更好建设发展“太平猴魁”有机茶生产基地。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将养殖基地和发展农业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现状,紧紧抓住产业培植这个关键环节,深入分析镇村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鼓励和引导农民找准特色致富项目,大力培植主导产业,促进形成以旅游、茶叶、竹木加工、蔬菜种植为特色专业村,依托生态农业培植一批专业村,构建全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格局,着力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针对黄山区旅游区实际,重视在延伸旅游产业上下功夫,围绕旅游“六要素”,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创办“农家乐”,培育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田园采摘等多种生态旅游形式。同时,要注重依托生态优势、历史遗迹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生态文化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和完善全区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突出“两黄一湖”(黄山、黄帝源、太平湖)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仙源古镇、红军谭家桥战斗遗址、新石器遗址、恐龙蛋化石遗址、苏雪林故居及有关生态旅游文化项目的开发,扶持开发生态旅游文化相关产业和产品,培育特色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实现生态文化产业新突破。

3.3 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的新农村

2006年甘棠镇庄里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但村庄流域的水系—青龙河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已经成为更进一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村的瓶颈问题。全村生产、生活污水一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青龙河,经过多年的污染累积和生态破坏,青龙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共下水道,青龙河为太平湖上游浦溪河支流之一,实施青龙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是在保护太平湖,改善全区生态环境(图 1)。

图1 甘棠镇庄里村生物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黄山市美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人居环境是生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要严格按照中央20字方针的总体要求,以村镇景观化、产业特色化、农民知识化、经营合作化、管理社区化为目标,把传统村落建设成为具有最佳人居环境的新农村。建设生态自然村,发展庭院经济,逐步形成“串珠型”布局。深入实施开展“四改”、“五通”,即“改房、改灶、改厕、改圈”和“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按规划统一建设住宅,普及卫生厕所、沼气池,抓好村庄绿化美化。努力形成“一村一貌,处处是景”,把黄山区建成休闲旅游的大景区。

3.4 突出生态产业招商,做好生态产业开发文章

生态产业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引进大量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国外资本投资开发全区的生态产业,不仅可以使这项系统工程充满活力,并可以带来经营管理、生产方式、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在工业园区建设中,严格执行入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三同时”制度,完善公众举报、听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扩大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要强化决策咨询,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涉及生态环境的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坚决制止实施没有通过论证、对环境生态造成破坏的项目。要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打击力度,坚决依法查处和打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各种违法行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权威。做好生态产业项目编制申报工作,充分利用举办民俗展示会、文化节及生态产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引导资本全方位进入生态产业化经营领域。把客商的动机融入全区生态产业发展的规划思路,通过明确的产业布局、资源利用规划、产业实现途径,引导客商把注意力和资金投向主导产业。同时在税费征收、用电用水、土地流转、信贷支持、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于支持,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1]战勇.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方案——福建确立生态经济优势的战略构想[J].学术问题研究,2006(1):20-25.

[2]刘新平,孟梅.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0(5):1002-1008.

[3]黎树式.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经济体系的思考[J].东南亚纵横 ,2010(10):71-74.

[4]姜学民,等.生态经济学概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5]徐雪松,徐守松.基于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6):1219-1220.

[6]左小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J].商业研究,2002(9):41-43.

F062

A

1674-1102(2011)03-0071-03

2011-03-31

冯颖(1974-),女,四川荣县人,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责任编辑:陈晓华]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养生”娱晚年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