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装备:海外市场更广阔

2011-11-04奚震

中国石化 2011年2期
关键词:装备石油能源

□本刊记者 奚震

石油装备:海外市场更广阔

□本刊记者 奚震

日前,中国石油石化设备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表示,由于国内原油产量不会有太大增长,而石油机械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却远远超过国内实际需求量,因此,国内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市场。

我国2007年原油产量1.87亿吨,2008年1.89亿吨,2009年原地踏步,三年来的增长微乎其微。而反观石油装备行业,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08年,石油钻采行业合计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达每年63%,企业数从188家上升到786家,从业人员数量也从4万人增长到了13人万左右,行业增速远远大于国内石油产量增速。展望未来,出口将成为国内石油钻采设备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国石油装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外客商在江钻股份公司生产现场考察。金湖 摄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现已基本掌握国际先进的石油钻采设备制造技术,可以成套出口较先进的6000米以上变频驱动钻机和适应极地零下60摄氏度的车装钻机,主要出口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经济发达和石油技术成熟的国家,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

赵志明说,近年来石油钻采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与行业内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替代性上升、出口比例扩大有关。

中国几个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已经形成。以宝鸡、兰州、南阳等为主的钻井设备基地,以上海、江苏为主的石油工具基地,以江汉、四川为主的石油钻头基地,以西安为主的地球物理勘探设备基地,以济南为主的石油钻机专用柴油机制造基地。采油设备的制造分散在全国各地,东北地区较为集中。据统计,装备制造业对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超过25%,对外贸出口的贡献率更超过50%。

“重大装备国产化必须紧密依托重点工程,以需求拉动研发,以需求提供市场,这是我们二三十年来致力于装备国产化的成功经验。”在2010中国(国际)能源装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肯定了我国重大装备发展取得的成绩。

开发支撑低碳经济的关键技术装备

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发展的主导模式。美国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争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欧盟宣布在2013年以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日本也宣布将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专家认为,中国要抓住能源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能源装备企业要有全球化视野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要依托重大工程,加强组织协调,要加大投入,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国家能源局正在积极组织开展重大能源科技攻关、装备自主化和示范工程建设等工作。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在“十二五”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是能源工作的主线和能源行业的首要任务。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能源装备业有必要前瞻性地开发支撑低碳经济的关键技术装备,争夺发展制高点。

业内人士分析,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和旺盛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能源装备制造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到了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当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行业的建设高潮为能源装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能源制造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强自主创新,发挥比较优势,力争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走出国门是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壮大之路

2010年,南阳二机收到美国石油学会(API)发来的证书,该公司API Q1体系认证审核和6个会标产品的复审顺利通过,其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又获得一张“通行证”。

“取得各种国际认证对提升我国石油装备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我国石油装备走出国门将发挥积极作用。”业内专家分析。

我国石油装备进入海外,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是进入壁垒较高,如各种“国际通行证”。

美国石油学会负责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用设备的标准化工作,确保石油天然气工业所用设备安全、可靠,其在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颇具权威。目前,API标志已成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取得API会标证书后,API每3年对申请单位进行一次复审。

赵志明认为,石油钻采装备走出去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石油钻采设备生产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石油钻采设备厂商必须熟悉石油钻井流程,了解其中的特殊要求,并不断根据油田生产的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改进。同时,进入石油公司采购网的难度也比较大。钻采设备的采购相对较为封闭,只在石油公司、工程服务公司、采购中间商以及主要厂商之间进行。第二,市场领先地位一旦确定,较难动摇。石油钻井作业对安全生产要求非常高,石油公司和专业服务公司在采购钻采设备时,非常重视设备生产厂商的品牌。第三,产品技术水平决定市场竞争力。我国目前有300多家规模以上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企业,行业集中度不高。产品结构也不够合理,低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中端产品生产供不应求,大部分高端产品仍然依赖国外进口。

海外市场在哪里?

目前,世界主要原油生产国特别是石油输出国,大多不具备石油装备的制造能力,长期依靠国际市场采购。

“美国一直是石油装备国际市场的主要占有者。西方国家的石油装备价格很高,不但一些亚非拉产油国在寻找替代的货源,一些西方的石油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也在寻找替代的货源。”赵志明说。

就出口的不同区域来看,来自美国、独联体国家、拉美和非洲的订单占据了全部出口额的90%以上。其中,独联体国家、拉美和非洲都是产油量较大而相应设备生产能力较弱的地区,预计未来对中国钻采设备的需求仍然会稳步增加。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利比亚、埃及、也门、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都是产油大国,也是石油装备的需求大国。

中国的石油装备在价格上具有优势,普遍低于国际价格。一些用量较大、技术难度相对不高的设备,如井口装置、采油树、抽油机、潜油泵、石油工具、石油管材等都是我国成熟产品,多年来陆续有出口,正在争取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今后,石油成套设备出口是主攻方向。

近期,宝鸡石油机械厂、兰石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分别向土库曼斯坦出口成套ZJ70D钻机,南阳石油机械厂ZXJ20/2000M车装钻机及XJ80修井机也出口土库曼斯坦,还有川油广汉宏华有限公司,已签约出口乌兹别克斯坦6台、土库曼斯坦5台钻机,石油成套设备出口趋势看好。

“需求决定市场,技术抢占先机。只要能保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做好售后服务,就有乐观前景,我们期待着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改革和体制创新,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迎来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春天。”业内专家说。

猜你喜欢

装备石油能源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石油石化展会
港警新装备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防晒装备折起来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