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岛城舟山春天的故事

2011-11-03撰文摄影柳茵

海洋世界 2011年4期
关键词:定海渔获春天里

撰文/摄影/柳茵

岛城舟山春天的故事

撰文/摄影/柳茵

舟山市,我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是一颗坐落于东海畔的明珠。

舟山古被喻为“海中洲”,历史悠久。据考证,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的岛上开荒辟野,捕捉海物,繁衍生息,开始从事渔盐生产。

中华民族厚重的黄土文明在这个靠海吃海的群岛被抹上了一笔浓墨重彩的海水蓝色。这里的炎黄子孙们世世代代以海为生的,咸腥味的海水早已融入其血脉,共同涌动着,传承着。

定海,舟山的一座老城,也是一座英雄之城。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曾经烧到这个海中渔岛,著名的定海保卫战就是在这里发生。如今硝烟早已散去,在祖先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海岛古城上,他们的子孙们正享受着太平盛世的又一个明媚春天。

一个雪白馒头上红艳艳的“福”字,带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张扬憧憬,撞入了岛城春的画卷

定海中大街始建于明、清之际,是目前定海保存较为完整的旧街区。这一带曾是舟山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这里已被打造成融展示、体验、观赏、美食、购物于一体的动态海洋文化民俗街,也是千岛城千年海洋文明的一个缩影。

海岛上的人似乎更加地眷恋土地,也眷恋这土地上绿色。古城中各色盆景出奇地多,家家户户的晾台上、窗棂旁,甚至洗台边都摆满了一盆一盆的葱绿、碧绿、嫩绿。就连青石板夹缝中、墙角上斑驳厚实的墨绿色青苔也得到了人们的厚爱。它正和众多的盆景一起充满生机的绿色,点缀着岛城的春天。

岛上的人们世代以渔舟为家,海里来浪里去。在科技落后的古代,渔民的生命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如果渔民葬身大海,往往尸骨全无的,家人只能用一个草人代为下葬。旧社会渔民们说 “十口棺材九口草”,可见在龙王爷跟前讨生活是何等的不易。在定海,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船只平安、渔获丰收,人们对神灵格外敬畏。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已大幅提高对渔民生命安全的保障。善良的人们依旧在神灵面前表达着他们对于幸福的渴望。

佛教中救苦救难观音菩萨的道场——“海天佛国”普陀山就在舟山。佛教是群岛上的主要宗教,定海颇有几座很具规模的庙宇。

春回岛城,适逢早课,古刹内香烟缭绕,仙草吐翠奇葩争艳,梵音佛号不绝于耳,几个善男信女手捻佛珠跪在蒲团上虔心闭目诵经。供桌上,杯盘碗碟,鲜果鲜菜,一个雪白馒头上红艳艳的“福”字,带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张扬憧憬,撞入了岛城春的画卷。

街上,一位唱着渔歌的老人挑着扁担,兜售着今年的第一网渔获。渔歌中唱着“涛中浪里,打金捞银”,这“金”和“银”分别指的是这里盛产的大黄鱼和舟山带鱼。老渔民挑着沉甸甸的“金银”,也挑着人们对整年渔获丰收的希冀走进这春天里,为这岛城春天勾勒出华丽的金银镶边。

岛上人们的生活正在慢慢被改变,吃水不再困难,新鲜蔬菜、肉类也不再是稀罕物。在这春天里,鲜嫩的小青菜是巧妇随手可得之物,再不用愁难为无米之炊。

如今岛城的人们,也成为时尚潮流的弄潮儿。街上时装店的玻璃橱窗里,模特儿身上早已是与香港、上海同步的俏丽春装。刚刚脱去冬装,渔家的姑娘们就纷纷裹上了艳丽灵动的色彩,穿上黑丝,在这春天里展现着她们来自青春的活力和光彩。她们犹如一抹艳丽的红晕,装点着春姑娘的双颊。

仲春的老街已是游人如织,沿街的人家早将房子改做了门脸,摆起小摊,向游客贩卖当地小吃和旅游纪念品。随着旅游旺季的临近,各家商铺纷纷整理货架,收拾门面。不知谁家门头上挂了这么一只风筝,五彩的裙裾被春风撩拨地上下翻飞,犹如一道彩虹,渴望被挂在春的天空中。

猜你喜欢

定海渔获春天里
承诺并收购非法捕捞水产品行为定性
东海区电脉冲与桁杆虾拖网渔获比较研究
丁香鱼围网副渔获物鱼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
创新基层航标站党建活动的思考
——以定海航标管理站为例
春天里
定海工业园:整治电镀行业 保护绿水青山
春天里
春天里
神行定海山 畅享好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