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距离有多远,洋流说了算
——洋流分离了不同的海豚种群

2011-11-03撰撰文文卓卓冉冉

海洋世界 2011年4期
关键词:洋流驼背海洋生物

撰撰//文文卓卓冉冉

距离有多远,洋流说了算
——洋流分离了不同的海豚种群

撰撰//文文卓卓冉冉

来自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保护管理论者和其他一些保护和考证组织发现,表面上在南印度洋的海豚群体相互之间看上去并不喜欢在一起。但事实上,海豚种群是因为洋流和其他一些看不见的因素彼此之间保持距离。

因一些个体背部鱼鳍下面与众不同的隆起而被命名的驼背海豚,通常长10英尺,身体颜色从浅灰到粉色、白色不等。这一物种通常栖息于沿海水域、三角洲和江河入海口,从印度洋盆地到澳大利亚海岸线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亚太地区的驼背海豚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这一物种面临着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以及被过度捕捞的威胁。

研究人员发现,亚太地区的驼背海豚基因差异种群的形成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洋流、海水表面温差和其他环境的阻碍,来自海豚的遗传数据和遥感卫星的环境信息验证了这一研究结果。这项研究刊登在《遗传》杂志前沿学科的网络版上。该研究是运用高科技技术研究海洋野生动物的一次突破,并为未来建立一种能对亚太地区驼背海豚做出合理管理措施奠定了基础。

同时,研究表明人们最熟悉的槌鲸海豚的生活模式呈现一种生活环境上的距离相关性。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海洋物种中进行海洋环境因子对海洋生物物种种群结构的影响监测,并且此研究能够增强人们对导致新物种进化的环境原因有了进一步了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塞克勒研究所研究比较基因组学的带头人马丁·门德斯(Martin Mendez)博士说:“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海洋生物的种群结构实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跨区域试验是这项试验的一个挑战”。不像在易于观察的环境中进行陆栖生物的研究那样容易,对海洋生物进行跟踪研究比较困难,而且他们所遇到的障碍也难以发现。而分子技术和遥感数据的结合使用有助于发现这些秘密。

一个团队已经使用遗传学、线粒体DNA数据对亚太地区的90多只驼背海豚个体开始了实验,这些海豚来自于阿曼、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岛、坦桑尼亚和南非的沿海地区。这些科学家使用“遗传标记”在不同的地区对海豚种群测量基因流。

研究者将美国国家航空及太空总署关于环境因素13年的数据与他们的分子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例如水流、温度、浊度、叶绿素水平和可溶有机质。门德斯博士和他的共著者成功地验证了假设:区域间的环境差异能够影响海洋生物物种的种群结构。从大的区域尺度来看,洋流方面的数据似乎和特定种群的基因差异性有关。南赤道洋流从西部穿越印度洋,到达非洲大陆后分成南北两个方向。

随着这股洋流方向上的变化,处于不同海域的莫桑比克海豚种群和坦桑尼亚海豚种群之间基因差异性也加大了。也许这股洋流在创造两个种群的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研究人员发现,沿非洲海岸线没有向南迁移的海豚物种,他们也没有发现向南迁移物种的基因流,季风应该对此有着潜在的作用。

研究人员在较小范围内的海域也有类似的发现。区域间温度、叶绿素、浊度以及可溶有机物的差异性,与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和阿曼三个国家的海豚种群的基因差异性具有一致性。在两个沿海国家莫桑比克和南非的海豚种群间则没有发现基因差异性,而这两个国家的环境也是没有显著差异的,这一发现与在其他地区研究得到的基因差异性和环境差异性的相关关系一致。

野生生物保护协会海洋物种计划的负责人,霍华德·罗森鲍姆(Howard Rosenbaum)博士说:“随着发展的加快和沿海物种潜在威胁的增多,了解亚太地区驼背海豚的种群结构及其周边环境因子,对制定物种的管理决策和实施物种的保护策略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洋流驼背海洋生物
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动起来
两个驼背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五)6
看海洋生物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洋流》
驼背侠
治驼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