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国家指标体系及其测度

2011-11-01郭淡泊

统计与决策 2011年7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创新型指标体系

郭淡泊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北京100084)

创新型国家指标体系及其测度

郭淡泊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北京100084)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关键。文章借鉴创新前沿理论,以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内涵为出发点,建立创新型国家5大要素6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一段时期内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成效、优势与劣势。结果表明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整个链式循环分为两个较为明显的过程,创新协同能力在创新技术成果价值化的过程中作用明显,在其他创新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并不突出。

创新型国家;指标体系;熵值法;主成分分析

0 引言

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基本战略的提出,如何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全面建设成为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创新型国家相关测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数体系的理论框架,研究和确定了创新型国家指数的测算方法,从而有助于判断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程度,分析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为政府科技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1 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1 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本研究以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内涵为出发点,并借鉴欧美创新理论,本着客观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采取逐步发展,分阶段改进实施的方法,从创新资源、创新技术实现能力、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创新协同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力五个方面展开设计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框架图如下:

整个链式循环指标体系的设计强调科技创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强调创新主体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达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链式循环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是创新主体通过创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产生技术创新成果;第二是创新主体通过创新市场化过程将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实现创新价值。第三是创新价值的实现有效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第四是创新的累积和升级过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的最终体现,同时也是创新资源积累的源泉,前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当期创新资源的累积和整合。在整个过程中,创新主体的协同能力贯穿始终。

1.2 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本文将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具体阐释为创新资源、创新技术实现能力、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创新协同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力五个方面,选取64个指标构建创新型国家评价体系,通过基本指标、要素指数和综合指数分析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就、优势和劣势,了解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

创新资源是国家创新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创新能力实现的载体,是国家创新价值不断转化后的积累。通过创新资源相关指标反映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发展潜力,其衡量的角度包括创新资金资源、创新人力资源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资金资源既强调国内自主创新资金的投入也涵盖了国外资金投入的创新溢出效应。创新人力资源既反映国家创新人力资源培养的情况,也反映我国科技研发人员总量和均量。创新技术实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成果的直接体现,是创新主体利用创新资源产生的技术成效。创新价值实现体现创新主体将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成效。创新协同能力反映创新主体如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提高创新效率、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创新主体通过自身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创新主体间联盟以更有效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从政府创新激励以及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两个角度选取指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力是国家创新系统运行的结果反映,是创新活动带来的社会及经济方面的效益。创新主体通过创新资源的整合和有效配置,提高创新产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终目标。因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衡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效益提高、结构优化、能源集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国民素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六个方面。

表1 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

1.3 创新型国家指数的计算方法

1.3.1 数据标准化

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一般采用ZScore标准化公式:

1.3.2 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赋权方法

由于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指标较多,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存在重复信息,因此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各个子系统中选出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并计算出各个子要素的创新指数值。这样既排除了在指标选择和权数确定时的主观因素影响,又可以消除指标间相互重叠的信息影响。其次,采用熵值法为五个创新子要素赋权。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设法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选取几个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其基本步骤如下:一是采用Z-Score标准化公式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二是运用SPSS软件选取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主成分;三是根据所选出的主成分及相应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出各创新子要素的综合评价值。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根据指标的变异信息量来确定权重。指标的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就越小,权重越大,指标就越重要。熵值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一般采用Z-Score公式进行标准化。对于逆向指标,在其标准化值上乘以-1化为正向指标。另外为消除负值,做坐标平移,可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确定平移数值A大小。

(2)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年份指标的比重:

(3)计算每个指标的熵值:

(4)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5)定义第j项指标的权数:

1.3.3 数值计算

计算第i年份的创新型国家指数:

(8)式中NII为创新型国家评估值;Ki为第i类指标评估值;ai为第i类指标权重系数,其中0

2 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测度分析

本文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与我国创新实践数据相结合,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程度进行评价和分析,动态比较我国创新型国家指数,从而判断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虽然我国从2006年开始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但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关的国家创新系统的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却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本文选取的比较年份有1995年,2000年至2008年,截取较长一段时期进行比较分析,更有利于反映2006年以来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实施的成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赋权后,得到创新资源、创新技术实现能力、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创新协同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权重分别为0.1588、0.168、0.227、0.271、0.174。另外,为方便比较和分析,利用正态分布函数将五个创新要素指数值的变化区间调整为0~100,结合熵值法确定的权重计算创新型国家指数。具体的结果见表2。

表2 中国创新型国家指数

从表2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我国创新型国家指数呈现出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其中,创新资源、创新技术实现能力、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发展速度基本相当,而创新协同能力的发展相对滞后。从创新型国家指数的结构特征分析,1995年,创新资源、创新技术实现能力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能力是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因素。2000~2004年,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和创新协同能力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力。而到2005~2008年,创新资源的累积能力、创新技术实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又成为支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力量。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创新资源、创新技术实现能力、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一个整合的链式循环过程,每一过程的转化与发展均需要一定的周期,周期的长短也有区别。可以看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链式循环分为两个较为明显的过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创新资源的累积,从而有利于创新技术成果的实现,如2005~2008年;二是创新技术成果产品化和商业化过程,即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创新价值的过程,如2000~2004年。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协同能力创新技术成果价值化的过程中作用较为明显,在其他创新转化阶段中的作用并不突出,仍有待加强。

3 基本结论

将创新型国家建设理论与我国的实践数据相结合,比较分析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实施前后的成效,主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我国创新型国家指数呈现出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稳步推进。2006年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实施以后,2007年创新型国家指数的增长幅度有了小幅的提高。即使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创新型国家指数仍处于上升趋势。

二是从创新型国家的要素指数分析,各要素的发展逐渐均衡,均衡度不断提高。其中,创新资源、创新技术实现能力、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发展速度基本相当,而创新协同能力的发展相对滞后。政府在创新的传播与扩散、创新环境的建设与维护、创新激励等方面仍需完善,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的创新协同作用仍需加强。

三是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仍需努力。

四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链式循环分为两个较为明显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创新资源的累积,从而有利于创新技术成果的实现;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创新价值的过程。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协同能力创新技术成果价值化的过程中作用较为明显,在其他创新转化阶段中的作用并不突出,仍有待加强。

[1]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胡锦涛.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r9169/49171/4012810.html.

(责任编辑/易永生)

F015;C812;O212.4

A

1002-6487(2011)07-0075-03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创新型指标体系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