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探析

2011-10-27夏吉祥

运动 2011年10期
关键词:耐力体能训练专项

夏吉祥,张 波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军体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001)

理论与方法探索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探析

夏吉祥,张 波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军体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001)

体能是决定运动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拳击运动也不例外,良好的体能是一名优秀的拳击运动员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体能又分为专项体能和一般体能,一般体能是基础,它主要对运动成绩起间接的支持作用。专项体能则是指与运动员的比赛专项有密切关系的运动能力,是决定运动成绩优劣的直接因素。在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中,一般与专项体能的发展比例并不是同等和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和专项成绩的提高不断地进行变化。由于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不同,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和成年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是有差别的,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应该有其自己的训练体系而不应该照搬成年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拳击运动员;体能训练;青少年

丰富的个体专项理论指导能对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训练带来极大益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国内出版或发表的关于拳击专项力量训练的相关书籍和文章十分匮乏,所发表的大多数书籍和文章大都停留在对拳击这一奥运会参赛项目的比较宏观的评说和相关历史叙述上。对成年的拳击运动员方面的文章较多,但是研究青少年拳击运动员方面的文献非常少。本文通过研究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希望可以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训练起到借鉴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哈尔滨市体工队青少年拳击队员20名。其中一级运动员2名,二级运动员18名。平均年龄16.4±2.0岁,平均身高1.68±0.17米,平均体重58.0±17.0公斤,平均训练年限3±2年。测试阶段队员训练正常,无伤病及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等方面的期刊、杂志及通过网上查询获得的一些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1.2.2 访问调查法走访了拳击界资深教练进行访问调查。

1.2.3 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4 比较分析法跟队收集了哈尔滨市体工队20名青少年拳击队员为期8周体能训练的数据,并对训练前后体能的各项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体能的分类

按照运动项目负荷特点来看,拳击运动属于强度与量均衡且心理负荷、生理负荷、智力负荷兼有的项目,所以拳击运动的体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指运动员在控制好体重的基础上,在比赛中所具备的体能——动作的耐力、速度、力量;身体的灵活程度;抗击打能力;技、战术素养;比赛经验;特殊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随机应变的智力能力等。依据田麦久教授的运动训练学理论,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应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和协调素质。

2.2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青少年拳击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有3种主要训练理念,即以传统训练为主导、以外教训练为主导及“中西结合”为主导。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训练大都侧重在拳击技、战术能力上。而对比赛中所具备的体能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及相应的训练手段。同时,对专项体能的认识上又有不同。有资料显示,目前有近30%的队伍把跑步、力量训练列为专项训练范畴,以获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较好的心肺功能、抗乳酸能力及肌肉质量;24%教练认为狠抓技、战术的同时,专项体能就会自然提高,过多的跑步、力量训练反而不利于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46%的教练员没有对此问题给予明确答复。随着竞技水平的日益提高,运动训练的早期专项化倍受各项目教练的高度重视,青少年运动员应该有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

2.2.1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力量素质分为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青少年运动员应该在这一时期把专项力量的基础打好。青少年运动员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不能照搬高水平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模式。青少年运动员在这一时期肌肉和骨骼以纵向发展为主,所以在力量训练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使用极限最大力量来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最大力量素质,而应该抓住这一时期着重发展速度力量和爆发力。力量训练项目可以适当多些,训练重量也可以适当小些,以克服自身体重的力量练习为主。(表1)

表1 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

表2 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

表3 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

绝对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有次最大强度法和变换训练法。次最大强度法练习负荷强度70% ~ 90%以上,安排6 ~ 10组,每组练习1 ~ 3次,这种练习方法对增加参与运动的肌纤维数量有很大作用,并且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变换训练法的负荷强度、练习重点、次数与组数以及组间的间歇时间等因素都可变化。变换训练法可有效地减小心理负荷,使单调、乏味的力量训练变得不是很沉闷。

速度力量重量不能过大,间歇时间应该以保证运动员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为原则,但不宜过长,否则会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明显下降,不利于下一组的训练和速度力量的提高。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可以抓住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着重发展速度力量。一般的速度力量训练手段有拉皮条出拳、掷实心球出拳、负重滑步、哑铃空击、蹲跳出拳、抛杠铃片等。

力量耐力的特征是一种持续较长时间的力量能力和一种始终保持良好状态的对抗能力,发展拳击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素质,一般采用25% ~ 40%的强度,多次数重复,甚至达到极限。结合专项技术练习法,如哑铃空击、蹲跳出拳、拉橡皮带出拳、重击打沙包等。可以采取多人多项循环交替练习和结合比赛时间2分钟练习法。目的是发展运动员技术运用的动作耐力和持续出拳的能力,提高队员在比赛中连续蹬腿、转腰出拳发力和各种身体屈伸防守动作的运动肌肉群长时间做功的耐力。

2.2.2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拳击速度是指运动员对来自对手的刺激能迅速做出反应,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拳击的速度素质根据其在训练及比赛中的表现,可分为3个类型,即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速度素质练习的方法如表2。

其中,30米跑和十字变相跑是较为常规的练习速度的手段,主要是锻炼身体的快速反应和肢体的协调能力。橡皮带出拳能够很好地练习上肢的爆发力,对提高上肢的出拳速度很有帮助,做这个练习的时候,拉橡皮带出拳这下一定要快,回来的时候要慢,这样的练习使肌肉在离心之后紧跟着向心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刺激也更为深刻。沙坑步法对下肢的爆发力练习很有帮助,能够提高下肢的移动速度。在练习之前一定要让运动员适应沙坑环境,做好准备活动,在沙坑两侧放好标志物,从中间出发折返跑并摸两侧的标志物,可以随着水平的提高增加标识物的数量并且可以变化标志物的位置。20米滑步折返跑,每5米放置一个标志物,运动员从起点滑步出发,每遇到一个标志物后便全力冲回起点,然后接着滑步到下一标志物后冲刺回起点,距离一直增加到20米。此练习可以很好地练习运动员脚下的移动速度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2.2.3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拳击运动是比赛异常激烈和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对运动员专项实战耐力素质要求很高。教练员应该抓住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发展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表3)

此外,还可以使用12分钟耐久跑和变速跑来发展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耐力素质。10 ~ 15岁是耐力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可以着重发展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发展耐力素质采用的量可以大一些但强度要小,每组练习之间要有足够的间歇。并且按照以有氧耐力的发展为主以无氧耐力为辅的原则发展运动员的耐力。

2.2.4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柔韧性训练是拳击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所必需的,但也易被忽略,在训练中应根据拳击专项特点进行正确的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拳击运动员不需要柔韧性的过分发展,可利用相应的力量训练来使其得到平稳发展。注意在柔韧性练习中应以主动练习为主。柔韧性练习的主要手段有各个关节静力性和动力性牵拉练习,如各种摆动练习、弹性练习、振臂练习和屈体练习等。如果采用各种负重练习,如通过哑铃、实心球、杠铃等,可以加大动作幅度,利用惯性来提高练习的效果。

表4 训练前后体能各项素质的比较分析

2.2.5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衡量拳击运动员灵敏素质的标志是运动员能根据对手复杂的动作变化快速地做出应答,并在动作的空间、时间及用力特征上相互吻合、组配协调。灵敏素质是拳击运动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灵敏素质训练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运动员体力充沛、精神集中的时候进行。灵敏训练的主要方法有让运动员在跑跳当中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动作,如十字变向跑、各种躲闪和突然起动练习,球类比赛;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如体操、武术和游泳等练习;各种改变方向的追赶性游戏和对信号作出复杂应答的练习。

由于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他们的专项练习应尽量避免大强度、大负荷刺激,练习方式尽量采用一些有趣的、比较轻的、安全的手段和方法。

2.3 训练前后体能各项素质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相关教练的访谈并借鉴了其他项目体能测试的相关方法,选取了以下体能测试方法作为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力量素质的测试采用了最大力量卧推,50公斤杠铃高翻以及20公斤杠铃卧推至力竭3种方法分别测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选用30米跑测试运动员的速度素质,选用12分钟跑测定运动员的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的测试采用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灵敏跑测试。用坐位体前屈测定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在冬训前和冬训后运用以上方法对20名受试者进行了各项指标的测试。将得到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表4。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经过8周的体能训练之后,20名青少年运动员体能的各项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提高最显著的是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p<0.01,说明训练前后有显著性的差异。其中绝对力量涨幅的平均值在5公斤,这与体能训练时各种力量训练特别是上肢训练是分不开的。爆发力的增长与绝对力量的增长是分不开的,20公斤杠铃卧推至力竭从36次增加到了48次,力量耐力的增长是适应性的增长,如果每周坚持体能训练,那么推起的次数还会增加。灵敏素质的提高得益于冬训期间专门性的灵敏练习像沙坑步法、十字变相跑等,这些针对性的练习使运动员的灵敏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耐力素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12分钟跑从开始的2000米上升到2200米,甚至有些基础好的队员上升到2500米,到达了这个项目的优秀水平。这得益于每周两次的耐力训练以及相对科学的训练方法,青少年的有氧耐力素质较成人好一些,所以训练时给予的量较大而强度较小。平均速度素质和平均柔韧素质没有得到太大的提高,这可能是因为速度素质和柔韧素质受遗传影响较大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训练方法的选择欠妥。

3 结 论

3.1 次最大强度法练习负荷强度70% ~90%以上,安排6 ~ 10组,每组练习1 ~ 3次,速度力量重量不能过大,一般为最大力量的30%。发展拳击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素质,一般采用25% ~ 40%的强度,多次数重复,甚至达到极限。

3.2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十字变相跑、拉橡皮带出拳、沙坑步法、20米滑步折返跑。

3.3 10 ~ 15岁是耐力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可以着重发展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并且按照以有氧耐力的发展为主、以无氧耐力为辅的原则发展运动员的耐力。

3.4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应该有其自己的训练体系而不应该照搬成年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 1 ] 王卫星.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 2 ] 陈方灿.浅谈国外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一些理念和发展趋势[ J ].体育科学,2006,26(10):95-96.

[ 3 ]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 4 ] 林华.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66-68.

[ 5 ] 王卫星.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 6 ] 田麦久.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 7 ] Travis Brown.Core Flexibility Static and Dynamic Stretches for the Core[ J ].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5,4(4):8-10.

[ 8 ] Paul J.Goodman.Connecting the Core[ J ]. 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4,3(6):10-14.

G852.1

A

1674-151X(2011)09-03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9.017

投稿日期:2011-05-14

夏吉祥(1984 ~),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能训练。

猜你喜欢

耐力体能训练专项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