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实习护生文化休克现象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2011-10-26刘志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护生休克问卷

刘志燕,顾 颖,肖 霓

(贵阳医学院护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临床实习护生文化休克现象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刘志燕,顾 颖,肖 霓

(贵阳医学院护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临床实习护生;文化休克;对策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指人在试图了解或适应另一不同文化人群时所感受到的不适应、无助和一定程度的惘然的现象,属一种紧张综合症,表现在生理、心理和情绪方面。笔者在从事临床带教和护理教学中发现初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存在文化休克现象,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而临床实习是护生从课堂步入社会,走向独立工作的第一步,因此笔者对我院2008~2009年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的文化休克现象进行调查,以期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实习护生顺利度过文化休克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2009年进入我院实习的护生共298人为调查对象,其中,文化程度:本科103人,专科195人;来源:城市123人,农村175人;民族:汉族178人,少数民族120人;性别:男性12人,女性286人。

1.2 方法

参考有关资料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实习护生的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文化休克类型[1~2]。文化休克类型阳性诊断依据[2~3]:情绪障碍型(表现为焦虑、孤独、失眠、沮丧、固执、悲哀、多愁善感、易怒等)、体能下降型(表现为凡事依赖、被动、活动减少、耐力下降、易疲劳等)、学习能力下降型(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社交退缩型(表现为缺乏自信、孤僻等)、躯体不适型(表现为腹泻、便秘、尿频、头晕等)。问卷信度系数为0.754。采用随机不记名方式,发放问卷前向护生详细说明问卷填写方法,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298份,收回29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录入数据并整理,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实习护生文化休克的发生情况(见表1)

在调查的298名实习护生中,文化休克阳性209名,占70.13%。其中,农村学生文化休克的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大专生文化休克的阳性率高于本科生,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性别和民族2因素对实习护生发生文化休克的阳性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实习护生文化休克阳性类型(见表2)

表2显示,临床实习护生文化休克阳性类型中情绪障碍型(78.9%)、学习能力下降型(48.8%)、社交退缩型(46.9%)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

表1 临床实习护生文化休克阳性结果统计

表2 临床实习护生文化休克阳性类型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我院临床实习护生发生文化休克率高,70.13%呈阳性特征,其中农村学生文化休克的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大专生高于本科生。这可能是由于家庭或周围社会环境的原因,农村的学生性格内向,存在自卑、恐惧心理,人际交往和自主自立的能力较差,面对不同层次的患者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内心世界与周围环境脱节而孤立起来,倍感无助和焦虑,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休克现象。而护理大专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他们的医学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较差,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来到临床病房后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对一些护理操作方法的改进、新护理用品的应用、高新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都缺乏了解,使他们感到知识匮乏,学与用差距大,更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缺乏自信等负面心理反应。

本调查结果还显示,文化休克类型以情绪障碍型(78.9%)、学习能力下降型(48.8%)、社交退缩型(46.9%)普遍存在。这可能是由于护生尚未涉足社会,生活阅历少,缺乏经验,尤其是人际交往和自主自立的能力较弱,刚进入临床病房实习,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的医护群体、患者和家属,没有了往昔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信息与情感交流,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护生难以适应环境的巨大变化,产生孤独、无助、焦虑等情绪,程度不同的出现文化休克现象,这不利于临床实习,影响了实习质量。因此应遵循和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跨文化适应是人们对发生变更的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与过程[4]。一方面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综合分析、教育疏导、个别调适等原则,对实习护生实施文化护理,应理解实习护生的感受,使其感受到被关爱,取得其信任与配合。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了解护生,尽早发现护生文化休克的表现,针对原因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护生缩短磨合时间,尽快使其顺利度过文化休克期,以进入正常的实习轨道,适应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重视素质教育,实行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等。在校教师不仅要重视书本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重视其与临床的接轨,多下病房熟悉临床新技术新操作。同时对护生进行一些人文学科的教育,必要时开设心理学课程,并鼓励护生自学,更广更深地掌握文化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改掉以往家长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的教学方法,引导护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无论在心理方面,还是文化素质方面都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其应对多元文化背景的临床服务对象的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合现代护理需要的护理人才。

[1]王少华,王晓华.住院病人文化休克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2,5:53.

[2]杨艳荣.高校新生文化休克现象调查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3:62~64.

[3]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杜书芳,李晓玲.跨文化护理理论的评价与应用[J].护理学报,2006,6:74.

G526.5

B

1671-1246(2011)02-0120-02

猜你喜欢

护生休克问卷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问卷网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