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卫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探索
——构建中职卫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初探

2011-10-26蒋警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卫生学校中等职业就业指导

蒋警华

(定西市卫生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

中职卫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探索
——构建中职卫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初探

蒋警华

(定西市卫生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

中职卫校就业指导工作虽起步晚,但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必须看到,就业指导工作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分析中职卫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观念、体制、机制、模式、信息反馈5个方面构建中职卫生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以保障就业指导工作顺利高效运行。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就必须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和改革需要的中等职业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迎来了职业教育的春天,为此职业学校如何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并使他们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为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问题,更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完善和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的问题。因此,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可以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 积极探索就业指导之路

定西市卫生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施就业带动战略。2002年学校成立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就业中心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已步入了正常运行的轨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全校建立了招生、就业、教学、管理互动体系,并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教学课程体系之中。真正做到了“四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机构人员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和责任分工到位,着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坚持“全面培养、择优选派,扶助困难”的原则,出台了《定西市卫生学校关于选送优秀学生赴省外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暂行规定》,为实现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目标及品牌效应,提供了制度的保障。二是做好人才推介工作。连续5年成功举办了“定西市卫生学校毕业生人才交流洽谈会”,从就业形势看,就业率稳步保持在80%以上(见表1)。三是加强学校与省内外医药卫生单位的合作,不断拓展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顺利就业打开了绿色通道。

表1 2007~2010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3 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短且起点低

1985年中共中央提出改革就业体制,从1988年安徽省开始试点到2000年所有毕业生均取消派遣证,统一签发就业报到证,我国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尚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而19世纪国外发达国家以“市场就业制度”或“自由就业制度”为基础的就业指导工作就已开始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十多年的“市场化”的就业实践,差距无疑是巨大的[1]。

3.2 就业指导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各职业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就其深度和广度以及内涵尚需深化。在深度上就业指导内容大部分指向当前发生和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和矛盾,而未能较好地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性、系统性和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在广度上,就业中的一些重要领域还涉及很少,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倾向测试、职业拓展训练等;在体制上,还具有计划经济时代中专学校集中管理的特点;在方式方法上,仍偏重群体性指导,个体性指导薄弱,方法多为灌输式,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还不充分;在指导队伍上,专业化、职业化的指导队伍尚未建立起来[2]。

3.3 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

有些学校虽已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在部分教职工中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就业指导仅仅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搜集人才需求信息;有的人认为就业指导是学校部分职能科室的事。这些狭隘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就业指导服务功能的发挥。

4 构建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中职生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中等卫生学校就业服务体系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保证。因此,必须从观念、体制、机制、模式信息反馈5个方面构建中职卫生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

4.1 转变观念,准确定位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职业学校的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共同组成了中职学校事业发展的链条,各科室及各学科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彼此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中职学校应树立市场化就业管理理念,科学决策,促进就业管理体系的转型,改变就业集中集权管理模式为就业集中分权管理模式:学校—科室(学科)两级就业管理体制。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学校实习就业学生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同时在各科室、专业学科设立就业指导小组,根据学校指导中心的总体要求,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面向市场的就业管理和服务网络,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4.2 强化责任,创新管理机制

为使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学科促进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中职学校需要建立“学校主导,学科推动,二级管理,相互配合”的就业工作机制和体制,把学科作为学生就业工作的责任主体,使其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充分地结合起来,改变学科只承担培养任务的单一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强化:一是要理顺机构,明确学科既是学生培养主体也是就业工作主体的职能;二是加强学校—学科就业管理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构建“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标准服务体系,促使人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三是根据中职学校工作的特点,科学分析,建立就业指导服务流程,使就业指导工作不留任何盲点。就业指导工作组织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 就业指导工作组织结构

4.3 制度完善,运行高效

制度创新是中职学校构建适应市场化就业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规范学生就业工作,实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一是在学校内部定期公布各专业学生就业率,建立学生就业率与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挂钩制度,引导学生选择就业率高,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就读;二是建立学生就业决策机制和考核机制。通过设立就业信息和就业研究部门,为就业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设学校—学科协调统一的学生就业工作网络,形成就业工作全员参与、全员有责的就业工作新局面;三是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激励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纳入各学科各班级考核指标体系中,年度进行表彰奖励,营造人人重视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4.4 改变模式,全程指导

在新的形势下,就业指导应由临阵磨刀式,转变为长期备战式,推行全程化、系统化就业指导模式。应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各有侧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见表2)。各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表2 系统化就业指导方案

全程化就业指导是一项关系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在推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过程中,应注意做到6个结合:一是坚持就业指导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二是坚持就业指导与加强校风建设相结合;三是坚持就业指导与职业辅导相结合;四是坚持就业指导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五是坚持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六是坚持就业指导与拓宽就业渠道相结合[3]。

4.5 跟踪反馈,制订工作评价体系

学校要建立持续、完善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对本校学生质量跟踪调查,掌握就业状况,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本校教学质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职业卫生学校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同时,要建立客观科学符合本校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及其主要工作,及时修正评价体系,保证其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就业指导工作[4]。

中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任重道远,构建科学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并有效运行是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勇于实践,不断探索。

[1]孙边海.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49~50.

[2]祁承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和谐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3]杜世禄.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新探[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4]赵金安.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45~46.

G630

B

1671-1246(2011)02-0036-03

猜你喜欢

卫生学校中等职业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前进中的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