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资性收入变动趋势分析

2011-09-24杨云善

河南社会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家庭经营纯收入农民收入

杨云善

(信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农民工资性收入变动趋势分析

杨云善

(信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收入的新生源泉和增收的主要动力,在迅速增长中逐步形成自身的特点。如工资性收入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虽有反复,但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趋向提高,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工资性收入增长在区域之间和不同农民群体之间极不平衡等。工资性收入的变动与经济规律作用相一致,且未来一个时期还将处于比较快的增长区间。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必须顺应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趋势,着力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

农民;工资性收入;工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孕育着农民增收的新契机。如农民工资性收入由少到多,增速加快,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大幅提升,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等,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并使农民增收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然而,这一变化是否具有趋势性?如何据此调整和完善农民增收政策?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一、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变动过程和特点

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资性收入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种局面才逐步改观。农民工资性收入由停滞变为迅速增长,并形成自己的特点。

(一)农民工资性收入由萌芽到较快发展,其间虽有反复,但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1.工资性收入由少到多,数量快速扩大。改革开放在带来政策调整和农村经济快速恢复与发展的背景下,为农村劳动力向其他行业和城镇转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也使其依靠出卖劳动来谋取工资性收入成为可能。1978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仅为88.33元,1988年为117.8元,到2008年增加到1853.73元。2008年与1978年的绝对差距达到1765.4元。

2.工资性收入迅速增长,增速快于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两大主要构成部分,合计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以上。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31年增长了19.59倍,年均增长0.63倍,而农民工资性收入则增长了20.99倍,年均增长0.68倍。尤其是从1990年到2008年,农民工资性收入由138.80元增加到1853.73元,增加了13.36倍,而人均纯收入由686元增加到4760.62元,仅增加了6.494倍,家庭经营纯收入由518.55元增加到2435.56元,仅增加4.69倍。除掉占农民收入比重较小的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不仅绝对量快速增加,而且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

3.工资性收入虽然出现过短暂徘徊,但增长是基本态势。工资性收入变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如1978—1982年、1992—1996年和2004—2008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名义和实际增长率分别达到10.44%和15.21%、24.78%和5.68%、15.13%和7.88%,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而其他一些时期也有徘徊,如1983—1988年和1989—1991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名义和实际增长率分别只有2.8%和3.14%、9.02%和0.77%,远低于其他阶段(详见表1)。工资性收入阶段性增长,起因于经济发展周期和政策周期等。

表1 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率(%)

(二)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趋向提高,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

1.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呈提高趋势。农民收入构成30余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生产收入的绝对数尽管增加,但在人均纯收入中比重下降。农民人均纯收入1990年和2008年分别为686.31和4760.62元,与此同时,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也由518.55元增加到2435.56元,绝对量持续增加,但其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却持续降低,由1990年的75.56%下降到2008年的51.16%,下降24.4个百分点。

与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下降的趋向相反,工资性收入呈现提高趋势。1990—2008年,工资性收入则由138.8元增加到1853.7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也由20.22%提高到38.94%,提高了18.72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呈提高的趋势(详见表2)。

表2 农民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及其占纯收入的比重

2.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趋向提高。近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变小,且呈下降趋势。相反,工资性人均年收入对农民总收入的贡献率逐渐上升,1999年达到最高点,其后有所下降,但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详见表3)。

表3 农民各项收入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率

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趋向提高,其对农民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变大,说明工资性收入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

(三)工资性收入增长在区域之间极不平衡,工资性收入增长越快,农民总收入增长就越快

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工资性收入都呈现出总量增长的态势,但区域增长不平衡,其中东部增长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东部明显高于中部,而中部又明显高于西部。从时间段上看,1980年三大地带农民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差异并不大,甚至中部还高于东部,中、东部分别为54.23%和51.67%,西部为51.66%;到了1990年,东部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已经明显高于中、西部,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其间差距也没有明显缩小的趋势。

反过来讲,越是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大的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也越高。如1998年上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最高,达5406.87元,工资性收入比重为71.6%;北京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52.32元,工资性收入比重为61.2%。越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增长及其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明显较高,农民收入增长相对较快,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未来一个时期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四)工资性收入增长在不同农民群体之间呈现扩大趋势

1998—2006年期间,农村高收入户的工资性收入保持高增长态势,而低收入户的工资性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甚至一些群体在个别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2006年占农村20%农户的最高收入组农户工资性收入达到3495.24元,占其人均纯收入的41.24%,为不同收入组中比例最高的;而占农村20%农户的低收入户群体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386.03元,占其人均纯收入的32.65%,比例最低,增长速度也较慢。2006年以来这一现象基本没有改变(详见表4)。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低收入劳动力所负担的人口相对较多,又主要依赖外出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但其文化和技术上的弱势,决定其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收入自然相对较低。

表4 按收入五等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

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趋势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地位和作用此消彼长的演变,带来了农民收入结构的升级,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是农业收入之所以增长趋慢,很大程度上是由国民经济结构变动规律、边际收益下降规律、市场供求规律和恩格尔定律等所决定的;同样,农民工资性收入迅速增长,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动力,也主要是由客观规律如产业结构调整规律,工业化、城市化规律和劳动力转移规律等决定的。后者反映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主流和方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完全可能抵消抑制农民收入规律的消极作用。因此,农民收入来源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过程,正是各种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经济规律的要求相一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未来一个时期还将处于比较快的增长区间。

农民工资性收入整体增长是一种态势,但并不是直线的。未来工资性收入也会呈现出其他一些特点。(1)未来农民工的收入将继续出现分化趋势。一部分农民工由于拥有技术或管理经验,他们的收入会越来越高,有的甚至会进入企业管理层。还有一些农民工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经验之后,会返乡或就地创业,成为企业主,从一个阶层转换到另一个阶层。有一部分农民工则成为所在城市的市民,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但也必然会有一部分农民工由于文化技术素质相对较低,还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收入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状态。(2)与现有的一些高收入阶层相比,农民工收入水平整体上仍然会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因为,渐进性改革决定了体制壁垒的消除并非朝夕之事,要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技术素质、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推进城市化等都需要一个过程。

而且,农民工资性收入在遭遇某些不可预知而又必然发生的大的经济波动如经济危机情况下,甚至可能还会出现回落现象。“据测算,2009年年初大约有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⑨大量的农民工回流农村,将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进入一个低速阶段。有学者预期2009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可能只有5%左右。

但要强调的是,农民工融入城市是我国发展的未来趋势,即使出现类似经济危机等困难,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潮流也势不可挡。“据国家统计局和人社部的联合调查,截至2009年6月底,外出农民工中绝大多数已找到工作,只有不超过3%的农民工还在寻找工作。”②尽管农民工外出总人数还没有恢复到以往的水平,但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步消除。

因此,农民工转移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出现类似经济危机等困难,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潮流势不可挡,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大势所趋。

三、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对策思路

农民工资性收入总量增长,主要取决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以及这些劳动者的人均工资性收入水平。而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又取决于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必须顺应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趋势,着力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

(一)加强政府对农民工收入的干预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合理确定和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③为此,需要政府在调控企业职工工资分配方面做大量工作。首先,积极调整三大分配关系,即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工资和利润之间以及居民和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借以逐步提高工资标准与工资待遇,适当抑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增速,为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和农民工收入提供有利的条件。其次,加强对初次分配调控,要继续完善工资调控手段如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人工成本预警制度等,引导企业根据经营和赢利状况,参考员工成长的社会成本与劳动力市场价位来确定职工工资;构建动态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最低工资制度的保障作用;推行企业收入分配劳资共决机制等,保障劳动要素真正以主体地位进入分配领域,从根本上扭转劳资两大要素“一弱一强”的分配格局。

(二)建立现代企业分配制度

大部分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分配制度尚不规范,而农民工就业又以私营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为主,这些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基本上属于古典产权制度,即由生产资料所有权单一地决定企业决策的产权安排。企业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导致企业长期压低劳动者工资。要改变这些企业不合理的分配状况,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就必须通过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明晰内部产权,承认和确立人力资本产权与劳动力产权,使厂家与劳动者、社会、政府等主体共同参与企业决策,尤其是要将劳动者也纳入企业的治理决策过程,促使企业不再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单一追求目的,这就有可能从内在机制上克服企业压低工资的行为,有助于解决农民工工资长期低下和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

(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

受历史和其他原因的制约,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措施。要加大农村教育财政支出,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根据市场需求,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农民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注释:

①《08年约两千万农民工因金融危机失去工作返乡》,载《中国网》2009年2月2日,http://news.QQ.com.

②朱隽:《农民工就业形势全面好转》,《人民日报》2010年1月22日。③《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6年3月27日。

[1]姜长云.中国农民收入增长趋势的变化[J].中国农村经济,2008,(9):6—14.

[2]张贡生.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比较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69.

[3]汪青龙.试析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农民增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3):38—41.

[4]丁静.主产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机制研究[J].理论观察,2009,(1):74—77.

[5]杨宜勇.中国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6]李培林.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姚佐军

(E-mail:yuid@163.com)

F32

A

1007-905X(2011)01-0211-03

2010-11-10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9FJJ040)

杨云善(1962— ),男,河南唐河人,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收入分配和“三农”问题。

猜你喜欢

家庭经营纯收入农民收入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山东寿光推进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主要措施
我国家庭农场认定标准问题研究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四川省农民收入增收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