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西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

2011-09-24丁岳维朱维敏陈小霞谢亚卫

河南社会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经济质量

丁岳维,朱维敏,陈小霞,谢亚卫

(1.2.4.长安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3.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陕西 宝鸡 721100)

转型期西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

丁岳维1,朱维敏2,陈小霞3,谢亚卫4

(1.2.4.长安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3.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陕西 宝鸡 721100)

经济增长质量是考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视角。以西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了数据的可读性、有效性以及支持程度后,从经济、环境资源、民生三大方面构建了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各地区的对比分析,认为西北地区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存在的问题有:主要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稳中有升,但增长质量不高;单位GDP能耗水平有待降低,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收入增长率不同引起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较大,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协调等。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调整政府考核目标,采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始终坚持GDP增长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等。

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评价;分析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和民生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不可忽视的是伴随这种高速增长而来的是资源环境的恶化,依靠竭泽而渔和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的粗放增长的张力越来越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掣肘因素,同时,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提高,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问题也成为社会的重要考量。随着国际社会对于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呼声的日渐提高和愈来愈严重的环境问题,有必要重新审视过去的发展路径,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十二五”期间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述评

(一)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

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某一地区)经济体在资源配置效率、协调发展、可持续及循环发展方面的整体优劣程度。其内涵体现了经济资源及增长要素是否有效、协调及均衡,是经济增长速度、结构和效益三者共同推动的结果[1]。

(二)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状况述评

在西方国家,经济理论界侧重于经济增长数量的研究,而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系统认识及其评价指标尚未形成完善体系。较有代表性的如多恩布什(Dornbush.R.)认为“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可用来衡量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改善”。世界银行的托马斯(Thomas)等著的《增长的质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定义是“作为发展速度的补充,它是指构成增长进程的关键性内容”。

基于多年的探索和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我国也提出了相关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在改革开放初期,适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邓小平同志曾系统地论述了速度和效益、数量和质量相统一的经济发展问题。在研究者中汪同三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提出了“增长成本”的概念,即用一些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对GDP增长速度、平均弹性来描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胡少维对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做了一些评价,得出贯彻和谐社会理念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结论。

围绕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长质量的内涵、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方法以及实证分析、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因素等方面,并且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迫切性及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深刻。而在对衡量经济增长质量优劣程度的指标体系设计以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方法措施方面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存在争论。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

二、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的指标体系

本文基于国民经济核算各要素的构成,同时根据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局部调整。在充分考虑统计数据的可读性、有效性以及支持程度后的基础上,从经济、环境资源、民生三大方面初步构建一套评判指标体系。

表1 经济增长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表

三、西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分析

(一)经济增长方面

经济增长是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进步的前提,没有量的增加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活质量和综合国力。但如果量的提高不以质的提升为前提,量便没有意义。总体来看,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实际上也反映出增长质量问题。

1.经济增长总量稳中有升

“十一五”期间,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率整体稳中有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保持了较快较好的发展趋势。增长率最快和最慢的两个地区。陕西省由2008年16.4%的最高点到2009年13.6%的最低点,均高于同期其他四省区和全国平均值;而新疆除了2008年11%略高于同期最低甘肃10.1%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外,2007年12.2%的最高点到2009年8.1%的最低点,均低于同期其他四省区和全国的平均值。(2)全国经济增长波动率区间为-0.211至0.099,与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波动率区间为宁夏-0.165至新疆0.264相比,西北地区最低点和最高点则均高于全国。表明西北地区区域间经济增长率差异大,今后应该因地制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集群形成,突出区域优势。此外,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波动率小于±0.5,表明经济发展稳定性好,宏观经济运行潜在风险相对较小。

2.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导致增长质量不高

如图2所示,“十一五”期间,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值。2009年,全国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3%,西北地区除新疆为1.21%外,其他四省区都在1.3%以上,甘肃1.4%为最高,体现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这说明西北地区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并未打破,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尚未真正建立,长此以往,必然制约消费水平的提高。“十二五”期间,西北地区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的同时,应优化投资结构,重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逐步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3.产业结构变动不合理

如图1所示,2005—2009年,西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先升后降,区域间增速差异明显,但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超过全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1)其中陕西和新疆分别为经济

2000—2009年,伴随西北五省区各省区GDP总量四到五倍的扩大,三次产业结构也呈现出较大的变动趋势:一产比重均有回落,二产比重大幅上升,三产比重变化不一,比较符合霍夫曼(Hoffman)定理阐述的工业化进程中农业比重逐步降低、工业和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的现象。如图3所示,2009年,一产中最高和最低点分别是新疆17.8%和宁夏9.4%,其他三省区均接近全国平均值10.3%。二产中除甘肃和新疆均为45.1%低于全国平均值46.3%外,其他三省区均高于全国平均值。三产中西北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值43.4%,表明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慢,也体现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共性。今后不仅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且传统工业的发展要突出各省经济的特色优势,加强经济合作,相互弥补。

(二)环境资源代价方面

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要可持续的发展就要保证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协调,不能“吃祖先的饭,断后代的路”。同时,环境质量也事关民生福祉。西北地区耕地产出率低于全国水平一方面与地域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科技投入和农业产业结构有关。

1.单位GDP能耗

2004—2008年,纵向看西北地区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而横向与全国同期GDP单位能耗水平降至2008年的1.1(吨标准煤/万元)相比下降幅度不明显,差距依然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能耗公报显示:在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所包含的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中,尽管陕西省的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排第三位和第一位,但其他四省区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西北地区依赖资源发展,能源利用率低。“十二五”期间应加大力度降低单位GDP能耗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

表2 2008年西部省市及自治区能耗状况表(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2.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仅由于工业产业结构的原因,而且表明西北地区节能降耗政策和措施仍需要加大实施力度。西北地区承担着支持全国能源需求与平衡自用能源的两大任务,目前面临着经济增长质量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如图5所示,西北地区的农用土地利用率除最高点陕西89.79%和最低点新疆37.89%以外,其他四省区接近全国平均水平69.09%。建筑用地利用率除陕西3.97%和宁夏4.08%高于全国平均值外,其余三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值3.45%。2004—2008年5年间,全国的耕地产出率从0.3057升为0.3383(单位:万吨/千公顷),而同期西北五省区耕地产出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0.05个单位。这表明伴随西北地区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单位农业耕地面积农产量较低,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应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民生状况

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使全体人民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得实惠,以实现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数据分析显示,西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全国水平差距逐年增大。

1.收入增长率不同引起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明显

2005—2009年,西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最低和最高的两个地区分别是:甘肃1979.88—2980.1元和宁夏2508.89—4048.33元。宁夏低于全国同期平均值3254.9—5153元,差距幅度在1000元左右,“十一五”期间变化不明显。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陕西8272.02—14128.76元,高于西北地区其他四省区,低于全国同期平均值10493—17175元,且差距逐年增长。按目前走势可以推断,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国民收入在城乡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远远不够,西北地区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日益明显,如何实现公平亟待解决。

西北地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除陕西高于全国平均值外,其他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不

如图6所示,2005—2009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9.79%—43.1%,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值45.5%—41%,但差距逐年缩小。同样,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13%—38.63%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值36.7%—36.5%,且都有回升趋势,差距保持在2%左右。原因在于近年城镇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其他消费,但同时也应重视收入低的人群。这表明西部地区居民生活逐渐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人们在生活富裕时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的追求。但恩格尔系数并非唯一衡量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标准。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高品质的生活应当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和谐统一。

2.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发展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以技术进步为前提的经济发展反而引起失业。

2004—2008年,西北地区的就业增长率先升后降呈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地区间增速差异明显。新疆年均就业增长率2.47%为最高,其他地区均不足2%,而陕西0.27%为最低。“十一五”时期前三年是西北地区就业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的年份,其中青海为-9.09%至13.58%,陕西为-4.4%至6.8%次之。说明西北地区的就业增长率与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紧密相连。因为这个时期,企业减员增效,增长主要依赖资本和技术进步,劳动力的投入已不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以上分析表明,西北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未能与就业保持完全同步。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就业压力依然严峻。

四、提高西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西北地区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大是最大的区情。1.充分利用各个地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建立。2.积极发展技术引领型产业,提高陕西阎良民用航空、甘肃金昌新材料等现代装备制造、国防科技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加大对西部高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2]。3.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可将文物观光、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等内容相结合,实现旅游产品结构化和多元化。在完善已有的旅游项目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和景点。注重搞好区域内外的交通运输、旅游住宿、特色餐饮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二)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1.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进一步挖掘以钢铁、焦炭等生产为代表的高效耗能行业和其他行业节能减排的潜力。抓好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优先在西北城市开放环保市场,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发展环保产业。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对不符合环保要求、资源开发、安全生产的工农业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核准。3.建立公共环境资源付费制度和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政策,投入形成长效环保机制。

(三)调整政府核算指标体系

绿色GDP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3]。目前,西北地区GDP的增长主要是靠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实现的。用绿色GDP增长来考核政府目标,即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和创造环境的主体,在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来实现计划的GDP指标时,应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将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加以考虑,把经济增长的质量放在首位。

(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

1.增加传统服务业和信息技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岗位。此外,依靠西北地理位置决定的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发展资源利用产业。同时有选择地逐步承接东部产业升级过程中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比例。2.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西咸一体化、郑西客用专线成功试运行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沿交通干线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而且充分发挥了城市的就业吸纳作用,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

[1]Jie Xu,Ning Zhou.Assessing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in view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x⁃pense[R].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ICBBE,2008.

[2]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9-09-01(03).

[3]Economy,Elizabeth.Green GDP: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EB/OL].http://www.pbs.org/kqed/chi⁃nainside/nature/greengdp.html.

责任编辑姚佐军(E-mail:yuid@163.com)

Abstracts: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Northwest Region,as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 Shaanxi Province in 2000-2009 as an example。After taking account of readability ,validity and the supportability of statistics ,and based on the Hu Shaowei’s view that three field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an index system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is formulat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economy ,society ,environmentand resources。Then through comparison of related basic data,an analysis is made about the quality level of economic growth and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in spite of the trend of high-speed economic growth in recentyears.The findingsincludes: The investment- driven economic growth, although seemingly steady, underlies poor quality; The different rate of income growth caused deep-gap of life quality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residents thereby caused inter-region economic discordance;GDP energy consumption still remain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prominent.Based on this findings this essay suggests as follows to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of Northwest Region: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sector, and improvethe way ofeconomicgrowth; Acceleratethe urbanization processtopromote inter-region coordinate development;Intensify efforts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se green GDP instead of GDP to adjust the assess of government.

Key words: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index system;evaluation;analysis;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for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of Northwest Region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Ding Yue wei(127)

F20

A

1007-905X(2011)01-0127-04

2010-10-20

2010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0J63)

丁岳维(1961— ),男,陕西西安人,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与企业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经济质量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质量投诉超六成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