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2011-09-20王龙海,田斌

决策与信息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光电子信息产业专利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武汉自主创新代表性产业,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直接关系到武汉中国光谷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而且对于增强我国光电子等特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客观科学地评价其创新能力,对于产业定位自身的创新状态,培养和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与高效快速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借助最直接、最重要的客观数据对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技术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其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对知识的掌握与创新,而衡量知识创新的标志只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很多类,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技术标准等。对于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产业,专利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尽管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专利倾向有所不同,并且不是所有发明与创新都可申请或获得专利;同时专利质量不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但和创新关系最密切、最客观的指标仍然是专利,同时专利数据依法生成、公开透明,且分类体系国际统一。因此,用专利数量及增长率来评价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客观可靠性。

本文专利统计截止到2011年10月,且2011年度数据为不完全统计,在这里仅供参考,不作为评价的有效数据。武汉市专利总量由2005年的3140件增加到2010年10533件,每年都以大于20%的速度递增,说明武汉市整体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不断地增强与提升。其中实用新型专利保持了46%以上的较高比例,外观设计专利也占有近20%的比例,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而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发明专利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35%左右。反映出高水平的创新活动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还需要更加得力的措施培育城市区域的创新能力。

对不同产业领域的专利对比分析可以知道,基础、信息、机械电力与化工材料各领域从数量上所占比例分 别 保 持 在 2.2~3.1% 、10~11.8% 、39.5~46.3% 与42~45.6%之间(如图1所示)。信息领域专利数量虽然不高,但所含发明专利的比例较高,分别在56~60.8%之间(如图2所示)。从专利的增长速度看,近两年基础领域的专利数量没有太大的增长,而信息领域的专利数量确以32.7%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了机械电力(11.95%)与化工材料(10.5%)等领域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发明专利,在其它领域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信息领域却以25.4%的速度在增长。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相对增长速度的加大,说明其创新效果明显、步伐加快,其技术创新能力较其它产业明显得到加强与提升。

从国内企业上看,武汉市光电子产业领军企业烽火通信、长飞光纤与同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深圳华为相比较,在专利数量上差距较大(如表1所示)。从年度增长情况看,武汉长飞光纤除2009年度有57%增长外,其它年度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武汉烽火通信一直在不断地增长,其发明专利的平均增长速度在34.8%,个别年度达到78%,而深圳华为却存在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武汉光电子企业的技术创新规模和强度与国内同行还有较大差距,但技术创新能力正处于上升阶段。将这些企业与美国苹果公司相比,不仅在专利数量上差距较大,在年度增长率上更是无法相比。苹果公司在2009到2010年度不仅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度和能力反而得以加强,专利增长率分别保持在55.4%和94.8%。所以,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规模与能力虽然同国内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创新能力的增强势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是产业链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别较大,阻碍了整个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科研院所作支撑的企业,科技人才总量丰富,而且技术积累与储备量大,发明专利增长较快,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而许多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资金投入大、设备硬件设施先进,但没有任何专利;企业重“引进”,忽视“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图1各产业领域的专利数量及所占比例随年度变化图

图2各产业领域的发明专利数量及所占比例随年度变化图

表1武汉市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军企业专利数与国内外同行企业比较

其次是产业链上企业技术创新各自为阵,技术创新相互支撑与集成创新能力较差。武汉光谷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形成了以光通信、移动通信为主导,激光、光电显示、光伏及半导体照明、消费电子、集成电路、地球空间信息等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中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5%;光电器件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2%。但这些经济上的成功,并没从根本上改变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服务社会、自我创新发展的方式。世界上最快的信息网络并不在武汉,武汉地区也没能建成世界以光通信为基础的现代高速通信示范区,用以引领和推动光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和变革。

最后是基础与传统产业等支撑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严重制约着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础领域发明专利虽然较高,但数量有限。没有基础领域创新发明专利在量上的积累,就不能真正保障将基础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转化为产业的创新能力。武汉机械电力与化工材料等传统产业专利数量虽然在不断的增加,但发明专利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以致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较弱。

三、相关的对策建议

第一、大力倡导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通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需求去激励产业创新,也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需求,才能激励产业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加强产业自身的创新文化建设,把创新文化作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和手段来运用,并有意识地塑造产业共同拥有的创新文化氛围,共同培育产业创新能力。

第二、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提炼产业创新的重大科技问题和策划产业发展战略,完善由产业主导、结合武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特色、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集中力量开展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机制,凝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促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第三、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要站在全人类优秀文明基点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特别是针对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要坚持以我为主,通过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避免产业链中的“木桶效应”阻碍整个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四、加强基础与共性技术的创新。基础领域创新能力的加强与提升,会催生一系列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原始创新。原始性创新在原理、技术、方法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实现突破性的变革,将在对科技自身发展产生重大牵引作用同时,必将对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产生重大影响与变革。

猜你喜欢

光电子信息产业专利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光电子调控的聚苯胺氧化还原反应用于铜离子可视化检测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智能手机辅助光电子技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多维协同”教学模式在光电类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
纳米产品在涂料、信息产业、材料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用途。
对光电效应的几点认识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