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莱坞“偷食”中国文化

2011-09-20ONLY

决策与信息 2011年12期
关键词:功夫熊猫好莱坞

文/ONLY

按:代表美国文化的好莱坞电影近年来悄无声息地“偷食”中国文化。2008年约翰·史蒂芬森导演和他的同事们把最中国的熊猫和功夫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功夫熊猫》在中国卷走近2亿人民币的票房。2011年,《功夫熊猫2》再次袭来。好莱坞学会了使筷子,中国文化已是“盘中餐”。美国人“盗窃”中国国宝和功夫在我们的地盘上大肆“捞金”,中国文化决策者情何以堪?

·中国元素的变迁

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中国元素并不是新鲜事儿。不过,在不同的年代中国元素的分量和表现形式都有不同。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元素往往只是一晃而过的几个中国面孔,或者是一些标志性的城市、建筑。1984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夺宝奇兵2》中,开场就在上海:灯红酒绿的夜总会中,一阵搏杀后,男主角登上飞机到达印度,开始了他的冒险征程。此时,电影故事才真正开始,剩下的情节与中国并无关系。

90年代,中国元素明显加重,甚至出现了改编自中国故事的影片。这类影片对中国元素的重视和演绎已经上升到了文化层次。1998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中国文化气息浓厚,当然,同时又兼具好莱坞商业化的特点:节奏快,情节引人入胜,人物也生动有趣。这部影片的成功,似乎也让更多的好莱坞电影人看到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巨大商业潜力。

21世纪,中国文化已经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电影元素。“中国化”的好莱坞电影独树一帜,不仅为中国观众接受,也打开了国际市场。2008年5月出品的《功夫熊猫》,主角不仅是一只中国大熊猫,而且故事的发生地在中国四川青城山,从人物、造型、音乐,到故事情节等,都极具中国特色。

当然,《功夫熊猫》也并非完全中国,许多细节体现了西方的价值观。可以说,《功夫熊猫》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交融。《功夫熊猫2》的主创人员为了获得灵感曾进入青城山体验,情境更加中国。

·中国形象伤不起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人,被描述得瘦弱、猥琐、阴险。1984年上映的《美国往事》男主角为了逃避追杀躲进一家中国戏院,在昏暗的灯光和诡异低沉的中国音乐中,出场的戏院老板面无表情,如同鬼魅一般。

当然,在七八十年代也有一股清风,那就是中国功夫片的突起。这让好莱坞多少有了点中国人正面的形象。这得归功于李小龙等第一代中国功夫影星的努力。80年代末《少林寺》风靡全球时,中国人和功夫近乎合二为一。

90年代时随着改革开放,国际社会不断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也开始好转,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对中国社会的描述已经不再那么负面。如果花木兰能算作中国人形象的代表,那么她就是好莱坞对中国人最正面的描写。

21世纪头10年,中国元素已经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票房宝典”。好莱坞影片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使其“中国化”。一是将场景设置在中国著名的城市或景点,其中上海一直是最受青睐的。2006年《碟中谍3》中,汤姆·克鲁斯从上海中金大厦上跳下的镜头成为整部影片最惊险的亮点。上海被描述成繁华的现代大都会,而不是80年代斯皮尔伯格影片《太阳帝国》中所描绘的那个被日本人占领、充斥着战争与杀戮的地方。

中国元素在好莱坞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中国形象也越来越生动。《花木兰》中,木兰姑娘的形象最积极最健康。

《2012》中高喊:“党和政府会带领你们重建家园”的军人,是好莱坞对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一种解读。

此外,中国其他一些文化名城也逐渐进入好莱坞的视野。2008年公映的《木乃伊——龙帝归来》中,不仅故事背景设在西安秦始皇陵,还启用了华人影星李连杰及杨紫琼,等等。《2012》中,拯救人类的方舟,制造地就在中国西藏。《阿凡达》中那个想象出来的外星球哈利路亚山,也被认为是卡梅隆以张家界为原型设计的。

另一种方式是从文化层面上使影片“中国化”,其中包括从中国民间故事改编剧本,或者综合运用中国的音乐、风俗、文化等多种元素,让整个影片深深地打上中国的烙印,如《功夫熊猫》。

《2012》除了惊险的故事情节外,给中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还是能够折射出当代中国国情的一些细节。当美国科学家看到巨大的方舟时,不由得感叹:只有中国才能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有趣的是,当藏民们遭灾后,中国军队救援时高喊:党和政府会带领你们重建家园。

不过,虽然影片中中国在拯救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最后拯救人类的丰功伟绩还是记在了美国人头上。中国人只是他们制造方舟的“打工仔”,这似乎是对中美两国经济关系的真实反映。

·为什么是好莱坞?

中国元素从可有可无到举足轻重,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成果;中国形象变得正面、积极、丰富,也是西方逐渐打破误解了解中国的开始。世界需要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让西方世界无法忽视这样一个巨大的电影市场。但是,如果好莱坞无法迎合中国观众,不能理解中国文化,显然难以获得票房认可。

中国市场的强大,让好莱坞开始了“中国化”之路。《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原型就在张家界。

好莱坞是无数电影人的梦想,一批批中国演员和导演投身好莱坞,也推动了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的发扬。早年的李小龙,后来的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等,都是将中国元素带给好莱坞和世界观众的先锋。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影星开始亮相好莱坞,为风靡世界的影片带去了中国面孔。而像吴宇森、李安等导演也填补了好莱坞中国原创影片的空白。1999年,《卧虎藏龙》夺得奥斯卡金像奖四项大奖。这一切都让好莱坞逐渐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价值。

为什么土生土长的中国电影人难以制作出像《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那样脍炙人口的影片呢?而好莱坞却轻而易举就得了便宜呢?

好莱坞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出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商业运作产业链,只要有好的剧本和创意,资本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他们更强调创造性和开放性,任何题材的电影,他们都愿意涉及。其实,好莱坞不仅看中中国文化,其他国家的文化他们也在汲取。”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博导刘笑盈说,“美国是个大熔炉,电影也不例外。”

好莱坞完善的产业链下,聚集着全世界最优秀的各类电影专业人才。在这种环境下,新人才也很容易脱颖而出,新题材、新故事、新创造才会源源不断。“尤其是在编剧这个环节上,中国目前最为缺乏。”杂志专栏影评人赵子明说道。坐拥上千年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不缺乏故事,缺乏的是会讲故事的人。

中国导演在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上映十年后重拍真人版花木兰,同样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兰从军,却被改编成一个纠缠不清的无厘头爱情故事。历史上著名的“田忌赛马”、“马陵之战”,同样被戏说得惨不忍睹。关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也被一部神奇的动作电影《关云长》讲述得支离破碎,观众的心实在是伤不起了。

《功夫熊猫2》导演换成了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韩籍电影人詹妮弗·余。

当然,我们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体制问题。由于没有实行电影分级制度,许多题材被视为禁区,这多多少少禁锢了电影人的想象空间。《功夫熊猫》上映时,导演陆川就曾反思,为什么我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功夫熊猫》是对中国文化的全新演绎,融合了武侠和经典传奇的元素。中国什么时候也能拍出这样高质量的影片?我不断地收到各种指令和指标。拍电影的乐趣都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消失了。”陆川说道。

看到中国民间故事被外国电影公司演绎得淋漓尽致,看到充满浓郁中国特色的电影却打着英文字母,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在中国大口吸金,不知道中国的电影人作何感想。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中国元素和文化被合理、正面地运用也未尝不是好事。至少,对中国观众而言,不用再被改编拙劣的“大片”雷倒,可以纯粹地享受好莱坞商业娱乐的魅力。

《木乃伊3》故事背景完全中国化,秦始皇和西安都被好莱坞娱乐了一回。

《碟中谍3》中,汤姆·克鲁斯矫健的身手穿梭于浙江西塘古镇。

猜你喜欢

功夫熊猫好莱坞
我爱“熊猫”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萌萌哒熊猫
萌萌哒熊猫等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