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治疗体会

2011-09-15林晓燕何玉卓郭学凤李凤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
关键词:细胞毒表面抗原霍奇金

林晓燕 何玉卓 郭学凤 李凤菊

中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感染率约8.0% ~20.0%[1],它也是引起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B细胞性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 ~40%[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异质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多数起源于B淋巴细胞,95%以上的B细胞NHL表达CD20抗原。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一种人/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B淋巴细胞表面CD20抗原结合,杀伤肿瘤细胞,明显提高了CD20高表达的B细胞性NHL的缓解率和生存率。现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患者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进行诊治的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2~69岁。所有患者均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免疫组化标志CD20阳性。常规体检,胸腹部和盆腔CT检查及骨髓检查按AnnArbor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其中Ⅰ期1例、Ⅱ期4例、Ⅲ期2例、Ⅳ期1例。

1.2治疗方法 R-CHOP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先慢后快,最快不超过400 mg/h;环磷酰胺750 mg/m2,静脉滴注;表阿霉素60 mg/m2,静脉滴注;长春新碱1.4 mg/m2,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疗效。

1.3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常规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及进行心电图、胸部和腹部CT及骨髓涂片。

1.4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非霍奇金淋巴瘤国际疗效判断标准[3]:完全缓解(CR):无可触及的淋巴结或活检或细针穿刺阴性,CT扫描可见的淋巴结直径≤1 cm,骨髓形态学或组织学检查正常,至少稳定28 d;部分缓解(PR):全部可测的病灶较原先缩小50%以上;稳定(SD):病灶的增大不超过25%以上或缩小不超过50%以上;进展(PD):全部可测病灶较原先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的病灶。

1.5方法 对我院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R-CHOP治疗方案治疗,并对其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

1.6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我院诊治的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按AnnArbor临床分期并运用R-CHOP治疗方案治疗后,疗效分析如下:表1。

表1 对8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后疗效分析(例,%)

总结,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运用R-CHOP治疗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占37.5%、部分缓解3例占37.5%、稳定1例占12.5%、进展1例占12.5%。

2.2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使用R-CHOP方案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寒战、心悸、胸闷、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反应。5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贫血、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经予以治疗后均好转,不影响治疗。由于化疗药物的作用,很容易造成肝组织的损伤,肝功能检查结果常常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3 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绝大多数来源于B细胞,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CHOP方案是治疗侵袭性NHL的标准方案,但长期缓解率不到50%,容易复发和耐药。95%以上的B细胞NHL有CD20抗原的表达,CD20抗原有克隆特异性,是一种非免疫球蛋白产物,参与细胞激活,是B细胞的特异性标志,仅表达于所有前B淋巴细胞、未成熟和成熟B细胞,而不表达于造血干细胞、浆细胞和其他造血细胞系,其与抗体结合后,不会发生修饰、脱落或中和,且在血浆中极少有游离抗原,不会与抗体产生竞争结合,因此CD20是非结合性单抗疗法的一个理想靶子。感染HBV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和化疗后HBV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细胞毒药物可使病毒复制增加,导致肝细胞破坏,因此有HBV感染的肿瘤患者肝脏已有慢性损害,其代偿能力较差,加之细胞毒药物本身可致肝损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HBV阳性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较HBV阴性的淋巴瘤患者明显增高。携带HBV的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可出现HBV再度活跃,糖皮质激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HBV2DNA中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应答成分,皮质激素会作用于HBV2DNA,激活HBV基因表达,使HBV再度活跃。细胞毒T细胞是乙型肝炎的主要免疫效应细胞。皮质激素有免疫抑制作用,停药后局部免疫功能恢复,又可出现去抑制反跳现象,细胞毒T细胞异常亢进,造成大量肝细胞破坏,发生急性肝炎,甚至暴发性肝坏死,导致肝功能衰竭。利妥昔单抗是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它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难治性CD20阳性B细胞性NHL,利妥昔单抗除了可以通过补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D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2CC)和凋亡机制清除恶性B细胞外,还可通过使耐药淋巴瘤细胞重新对化疗药物敏感而被细胞毒药物杀死。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国外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用方案之一。

我们运用利妥昔单抗作为B细胞NHL的靶向治疗药,与CHOP方案联用能提高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1]林明哲.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临床分析.青海医药杂志,2006,36(9):10-11.

[2]林东军.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新医学,2005,36(9):522-524.

[3]夏国豪.乙肝病毒感染与恶性淋巴瘤的化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8,25:(1):49.

猜你喜欢

细胞毒表面抗原霍奇金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
1990—2019年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岗松中二氢黄酮的分离、绝对构型的确定及细胞毒活性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霍奇金:利用X射线解析生化物质结构
广藿香内生真菌Daldinia eschscholzii A630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霍华德·霍奇金:用颜色打动世界的人走了
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对比探讨
微紫青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毒活性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