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中小学教学参考内容中各年级“田径”内容编排的合理性分析

2011-09-08陈最新浙江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

运动 2011年7期
关键词:田径新课标教学内容

陈最新(浙江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所,浙江 金华 321004)

浙江省中小学教学参考内容中各年级“田径”内容编排的合理性分析

陈最新
(浙江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所,浙江 金华 32100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中小学教学参考内容中各年级田径教学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多角度的审视。研究认为:田径教学参考内容的编排比较合理,但教学参考内容的不确定性,使教学产生二种极端的行为;列举出丰富详细的选择内容,更有利于基层体育教学的灵活开展,使学生的身心都得以健康发展,更具实效性。

外中小学;田径;参考内容;教学

目前,新课标将体育教材内容选择的自主权交给了体育教师,给教师一个巨大的发挥空间。但实际课堂教学中执行情况中,基层学校对新课标教学参考内容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有悖于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操作行为。一种认为体育教师解脱了教材具体内容的束缚,可以按参考内容进行自由发挥;另一种认为没有了教材,没法上课。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浙江省各年级田径教学参考内容进行反思,探寻解决之策,促进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1 浙江省中小学田径教学现状

1.1 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中小学田径教学参考内容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应水平段的各项要求;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整班教学的可行性;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个性化,让教师能力得到发挥,实现以不同的形式完成共同的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实现校本化的教学内容为依据。

1.2 新课标田径教学内容与传统的差异

传统体育教学大纲对田径教学规定了内容、教学内容的时数比重,教学计划主要是运动技能教学计划,评价方式是定量评价,教学模式也较固定,操作相对方便,但存在枯燥性。传统的教学内容有很多都是竞技运动项目,教学方法也多类似于竞技运动训练方法。虽然这些内容具有很好的激励功能,然而并不都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新课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了5个学习领域,学生要达到相应学习水平规定的内容,运动技能领域要求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没有规定具体项目,完全靠体育教师自己去分析、钻研教材。体育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差异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对于体育课程目标,除达到运动技能目标外,还需达到其他4个领域目标。同时,评价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既重视定量评价,也重视定性的评价。

1.3 新课标田径内容教学的两种流派

1.3.1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效果突出 以前,中小学田径教学选择的内容过分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忽略富有趣味性的教材,强调的是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过程体验、学习兴趣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当新课标只指明方向,不归定具体教材后,教师可以拓宽田径教学内容,重组开发与新课标相适应、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材、素材。

首先,对田径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拓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与项目的安全性、趣味性、操作的便利性,取消一些动作复杂、技术要求高的教材内容,从中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

其次,搜集学生感兴趣的田径类素材,对这些运动素材进行整理和分类,在此前提下根据新课标5个领域目标要求,予以方式方法上的合理改进,重组开发田径教材。

再次,延伸和扩展田径教学内容。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因此,应将田径教材中的跑跳投内容向生活化方向延伸、扩展,以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需要。以跳跃为例,先掌握基础的跳跃动作方法,然后将各种基本跳跃动作方法进行多样的组合。同时要给学生以足够空间,让他们学会观察、敢于尝试、学会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力求将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延伸和扩展田径的教学内容,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体育弱势群体”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体育教师尽量将教材游戏化,或者与球类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无拘无束地练习,不受各种枯燥的技术练习和动作结构的要求限制,达到锤练身心,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在育体的同时育心。

表1 小学1 ~ 4年级田径教学内容表

表2 5 ~ 9年级田径教学内容表

最后,应注意一些教学原则。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掌握技术时好时坏,教师不必精雕细刻,要有别于竞技训练,学习技术动作宜粗不宜细;注意使用器械的非标准性与技术学习的非竞技性,应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考虑其锻炼和健身价值;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重视课堂环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特长,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与运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1.3.2 课堂教学气氛低沉,教师感到无据可依 新课标实施后,由于田径教学内容只有一个方向,而没有具体的教材内容,其中有部分教师或许是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或许是惰性作用,不敢、也不想拓展教材内容,认为田径教材无据可依,没法上。因此,田径内容教学仍如前,上一些竞技性强、运动技术学生不易掌握、学生兴趣也不高的枯燥内容。没有从学生为本出发,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课堂氛围较差,教学效果较差,且与新课标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2 对中小学各年级田径参考教学内容的反思

2.1 对中小学各年级田径教学参考内容编排的反思

2.1.1 对中小学各年级田径教学内容编排的目的思考 田径教材内容的安排主要是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兴趣来制订。项目内容安排的出发点是通过适合的运动项目的教学与练习,给学生施加适宜的运动负荷刺激,提高学生机体对刺激的应急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能、体质、心理水平,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及运动知识。通过运动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思想、理念,掌握一项或几项健身的方法手段。

2.1.2 对目前各年级田径教学参考内容编排的连续性思考 从对目前中小学田径教学参考内容的思考后,发现它的编排是有一定的问题。第一,走跑类的安排容易让教师费解,难以把握。如小学的快速启动与直线跑、快速跑与初中间有没有区别,小学的曲线跑与初中的弯道跑、耐久跑的内容有没有区别,小学2年级与小学6年级、初中7年级同样的快速跑内容是否有重复之嫌等。第二,跳跃类的安排更加模糊,没有年级的区分与明确的指向。例如,小学一、二年级各个方向的跳跃与小学三年级向高向远的跳跃、小学四年级连续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在哪?第三,投掷类项目主要是为了发展全身的协调用力。小学4年级前的编排比较合理,但要注意投掷物重量的把握,否则将会练得其反,而小学5年级至初中安排的投掷内容比较混乱,不但有内容上的重复,而且单一。

2.2 对中小学各年级田径教学参考内容的重新设计、编排

新课标只有教学内容方向,而没有具体的教材,摆脱了教材的束缚,有了自由发挥与想象空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体育教师的创作激情与潜能,能充分调动其教学设计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每个人的思维活跃程度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不一,就会产生不同的操作行为,会产生不同的行动结果,将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此,我们何不对同一内容进行拓展设计,设计出多种参考内容,供体育教师选择,或再创新。具体编排、拓展内容见表1、2。

3 结束语

体育教学的改革需要大家的群策群力地执行,需要为自己的职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被动、消极的思想,为了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各阶段必须完成相应的职责与任务,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改良体育教学的方法手段,注重德、知、体的全面发展。

G82

A

1674-151X(2011)07-064-03

投稿日期:2011-01-10

陈最新(1968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猜你喜欢

田径新课标教学内容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