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5—2010年北京市女性常见性传播疾病监测状况分析

2011-09-06王连英韩历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25期
关键词:淋病增长速度尖锐湿疣

王连英,张 月,王 朝,韩历丽

性传播疾病 (STD)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的风险,使艾滋病的发生率增加。据报道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267 672例,其中女性占29.4%,男女比例为2.4∶1。而在每年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男女的比例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5∶1上升到目前的2∶1[1]。另外患STD的女性不仅自身的心身健康受到影响,还会增加女性孕期胎儿早产、流产、死胎、先天性感染等风险。为此北京市以18个区县妇幼保健院为监测点,建立“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监测系统”,对保健机构的婚检、产科、妇科、计划生育、性病门诊就诊的女性常见STD的患病状况进行监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北京市2001年启动“女性生殖道感染防治工程”项目后,于2004年末选定全市18个妇幼保健医疗服务机构为监测点,将其2005—2010年门诊就诊的女性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8个妇幼保健医疗服务机构根据本单位实际条件在产科、妇科、婚检、计划生育、性病门诊对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进行监测,4种常见STD(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淋病、梅毒)为重点监测。对有STD症状、体征女性就诊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包括全身、妇科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梅毒血清学筛查〔快速血浆环状试验(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确证检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或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试验 (TPPA)〕;沙眼衣原体快速抗原检测、淋病奈瑟菌培养、宫颈脱落细胞涂片、人乳头瘤病毒 (HPV)等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妇科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规范诊治流程做出诊断、治疗。制定统一诊断标准和报表内容、格式及上报时间。报表实施日、周、月的统计,区保健院每季度上报市妇幼保健院,最后市妇幼保健院汇总18个妇幼保健院女性患病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动态数列分析。

2 结果

2.1 2005—2010年女性4种STD在不同区域患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 2005—2010年4种 STD年平均递减速度为20.73%,其中城区尖锐湿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36%,梅毒年平均递减速度为100.00%(见表1)。

2.2 2005—2010年4种STD在不同门诊患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 4种STD在计划生育门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7.86%;产科门诊的年平均递减速度为45.61%;妇科门诊的年平均递减速度为10.17%;性病门诊的年平均递减速度1.86%。其中各疾病年平均增长速度:婚检门诊梅毒为1.92%;妇科门诊梅毒为26.58%;计划生育门诊梅毒为270.84%、尖锐湿疣为19.14%(见表2)。

表1 2005—2010年4种STD在不同区域患病率(‰)与年平均增长速度 (%)Table1 Prevalence(‰)and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s(%)of 4 kinds of STD in different regions from 2005 to 2010

表2 2005—2010年女性4种STD在不同门诊患病率(‰)与年平均增长率 (%)Table2 Prevalence in different clinics(‰)and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s(%)of four kinds of STD from 2005 to 2010

2.3 2005—2010年女性4种STD患病率、各疾病年平均增长速度 2005—2010年梅毒患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5%;尖锐湿疣、淋病、衣原体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年平均递减速度分别为16.61%、22.16%、31.25%(见表3)。

表3 2005—2010年4种STD患病率 (‰)与年平均增长速度 (%)Table3 Prevalence(‰)and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s(%)of four kinds of STD from 2005 to 2010

3 讨论

3.1 本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女性常见4种STD总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递降速度为20.73%。4种疾病患病率分别为尖锐湿疣 1.54‰ ~4.85‰、衣原体 0.45‰ ~4.70‰、梅毒0.16‰~0.61‰、淋病0.04‰~0.15‰依次降低。主要是由于此期间制定、实施了规范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技术流程及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具体措施。(1)对前来就诊的患者以多种形式开展STD的健康教育,提高女性对生殖道感染疾病症状、体征特点的认识及其产生的危害,使其达到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2)STD患者治疗时强调治疗的依从性,鼓励其通知性伴接受治疗,减少性伴数。提高女性对STD防治意识,强调安全套对患者具有双重的保护作用。

就诊过程中指导患者具体的性行为干预措施,安全性行为和推广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包括在治疗期间使用安全套,预防再感染)。有研究显示安全套使用频率越高,性病感染几率越低。偶尔或从不和不坚持使用安全套者感染性病的危险性分别是坚持使用者的10.91倍和8.55倍[2]。

3.2 2005—2010年北京市女性梅毒的患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5%;尖锐湿疣、淋病、衣原体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年平均递减速度分别为16.61%、22.16%、31.25%。与我国报告的2001—2007年梅毒发病率年均上升18.8%[3]的趋势大致相符。STD的患病率趋势与下列因素有关:(1)梅毒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准做了统一规定,使得确诊的人数增多,检测实验存在着假阳或假阴的可能。其次北京流动人口多,且多数从事于服务性行业社会关系复杂,部分隐性梅毒患者症状不明显易传染给他人。(2)尖锐湿疣是由HPV感染引起,通常无自觉症状。HPV易在潮湿温热环境下生存增殖,好发于皮肤和黏膜交界处即女性外阴,发病率高,在我国居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3)淋病通过性行为传播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感染。大多数妇女感染淋病奈瑟菌后无临床症状,但具有传染性。(4)本研究结果显示衣原体感染患病率高最高达7.63‰,年平均递减速度为31.25%。衣原体感染临床过程隐匿、迁延、症状轻微。由于症状不明显,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常需要实验室检查。衣原体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因费用高,时间长等故不实用。

3.3 本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女性4种STD患病率趋势与疾病的特点、地域、患者的经济水平有关 (1)2005—2010年城区尖锐湿疣患病率为0.15‰~0.87‰,且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36%;近郊区梅毒患病率为0.19‰~1.10‰,高于城区(0.05‰~0.31‰)、远郊区(0.04‰~0.17‰)。城区梅毒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递减速度为100.00%,远郊和近郊患病率无变化。(2)尖锐湿疣是HPV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病变,有10%~30%患者可自行痊愈。典型患者,肉眼即可做出诊断,对体征不典型者,需HPV检测确诊费用较高。部分近郊、远郊患者的经济条件不允许造成延误诊断治疗、病程迁延。长期HPV(16、18型)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因素。(3)尖锐湿疣的治愈标准是疣体消失,其预后一般良好,治愈率较高,但各种治疗均有复发可能,多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复发,复发率为25.0%。城区以复发就诊者多,应重点加强对重复感染的防范措施。(4)本研究显示梅毒筛查RPR或TRUST在郊区县的一些医疗机构没有条件开展,对于远郊、近郊区实际的患病趋势不好掌握。但丰台区(近郊)2002—2008年性传播性疾病流行趋势[4]及怀柔区(远郊)2005—2009年性病流行趋势分析[5]均呈现增长趋势。

3.4 依据各门诊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STD防范措施,推广STD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防范措施理念。

3.4.1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科门诊4种STD年平均递减速度为45.61%,梅毒、淋病的患病率无变化,其他2种疾病均呈现递减速度为100.00%。主要由于女性确诊妊娠后在产科门诊进行首次产前检查,规定常规做梅毒筛查,如若筛查阳性再做确证检验 (TPPA或TPHA)进行确诊。使没有临床症状的女性得以确诊、治疗。对有其他STD症状的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时发现的患者均给予及时治疗,以保证孕期孕妇、胎儿的健康顺利渡过孕期。

3.4.2 妇科门诊4种STD年平均递减速度为10.17%,梅毒、尖锐湿疣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6.58%、2.86%;主要是就诊的女性对STD的认识不够造成。

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体征时隐时现,进程缓慢,病程长;患尖锐湿疣的女性外阴尤其小阴唇内侧呈现少数淡红色柔软细小丘疹,逐渐增多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呈疣状,使患者误认为患了妇科疾病或皮肤病前来就诊。应加强性传播疾病的知识宣传。

3.4.3 婚检门诊4种STD呈递降趋势,年平均递减速度为45.44%,其中梅毒患病率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最高为1.92%。此类门诊患者的特点是处于性活跃、性伴侣多,明显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3.4.4 计划生育门诊4种STD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最高为77.86%,其中尖锐湿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14%。近2~5年计划生育门诊衣原体、淋病、梅毒分别递增10.55%、15.00%、270.84%,造成此状况不仅因为性行为传播,还有此门诊各种经宫颈的检查、手术操作多,可造成医源性感染。也是STD患病率高的因素之一。因此要规范各项操作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3.4.5 性病门诊4种STD呈递降趋势,年平均递减速度为1.86%。就诊的患者呈现流动人员、婚外性行为、服务性行业等特点,因此更要加强性病规范化诊疗、随访服务,劝导患者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1 周郁.针对中国女性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策略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10,16(2):178-180.

2 魏善波.安全套使用项目对降低我国艾滋病性病传播的作用及其可行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4):283-28.

3 黄志威.基层医疗中的性传播疾病 [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3):369.

4 白俊梅.北京市丰台区2002—2008年性传播性疾病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09,15(3):295-297.

5 蒋贵英.北京市怀柔区2005—2009年性病流行趋势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75-2976.

猜你喜欢

淋病增长速度尖锐湿疣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庆大霉素是否可代替头孢曲松治疗淋病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2005-2017年烟台市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不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趋势性变化的分析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