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规模及效益调查报告

2011-08-30于洪霞乔光华

中国乳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产奶量牛群奶牛

文 / 于洪霞 乔光华 薛 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业经济研究室

《2010中国奶业统计摘要》数据显示,2009年底,内蒙古奶牛存栏数为294.41 万头,占全国奶牛存栏数的24.17%,位居榜首;牛奶总产量为910.22 万t,占全国牛奶总产量的25.87%。2010年7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笔者调查了赛罕区、土左旗、和林县的175 户养殖户。在调查户中,散养户占64%,其余为小区饲养(小区养殖本质上也是集中起来的散养)。调查结果显示,2009~2010年奶牛养殖效益较低。详细调查报告如下。

1 方法与数据

奶牛养殖效益的核算比较复杂,有很多种方法,有的以整群为单位核算,有的以单头奶牛核算,前者由于涉及到牛群结构的变化和奶牛转群的成本效益分摊,核算结果争议比较大,受市场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本文采用后一种方法。本文以养殖户奶牛中一头中等水平的奶牛一年的收益为核算标准,计算养殖户在2009~2010年奶牛养殖收益情况。奶牛养殖收益包括牛奶收入、犊牛收入和牛粪收入,奶牛养殖成本包括饲草料费、医疗费、配种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燃料费、水电费、人工费、工具费和设施维修费等,奶牛的摊销未作计算。计算期为2009年7月~2010年7月。

2010年7月24 ~29日,课题组在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土左旗和赛罕区3 个牛奶主产区,调查了24 个奶牛养殖村,随机抽取了210 户散养户和小区养殖户,共收回有效问卷175 份,其中,散养户(本文所说的散养是农户在自家院子里从事奶牛养殖)112 户,小区养殖户(本文所说的小区养殖是集中在奶牛养殖小区内从事奶牛养殖)63 户。问卷的内容包括养殖户的基本情况、奶牛养殖的基本情况、单头中等产奶水平的产奶奶牛养殖的收入和成本情况。

2 养殖户的基本情况

图1 被调查养殖户的受教育程度分布

图2 被调查户奶牛群的年泌乳期分布

从年龄结构来看,175 户奶农的平均年龄为47.69 岁,30 岁以下的4 户,占2%;31~40 岁的40 户,占23%;41~50 岁的69 户,占39%;51~60 岁的43 户,占25%;61~70 岁的18 户,占10%;71 岁以上的1 户,占1%。可以看出,41~60 岁的奶农为本次调查奶农的主体,占奶农总数的64%。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学历的有93 户,占到了53%;大专学历的只有2 人,占1.1%。初中和小学学历的是大多数,共占80%(图1)。

3 奶牛养殖基本情况

3.1 泌乳期

175 户奶农养殖的奶牛平均泌乳期为245 天,270 天的比例最高,占到了34%,180 天的为5%(图2)。

3.2 奶牛单产

从奶牛的日产量来看,平均日产量为18.88 kg/天·头。从分布上来看,日产量在20~24 kg/天·头的占到了50%,10 kg以下的占1%。低产奶牛的日产奶量太低,需要及时淘汰(图3)。

从奶牛年单产量来看,被调查户的奶牛平均年产量为4 581 kg/年·头。年产4 000~5 000 kg/年·头的户数居多,占到了47%;5 000~6 000 kg/年·头的占了21%;6 000 kg/年·头以上的不多,只占9%。2009年,全国奶牛单产水平是5 200 kg/年·头,被调查户的单产水平明显偏低(图4)。

图3 被调查户奶牛日产奶量分布

图4 被调查户奶牛年产奶量分布

图5 被调查户奶牛养殖规模分布

3.3 饲养规模

从所调查的养殖户来看,平均饲养规模为10 头/户,其中成母牛平均为5 头/户,后备牛平均为5 头/户,成母牛占牛群的比例为50%。从具体分布来看,饲养规模为 6~10 头的户数最多,占到了39%,21 头以上的最少,只占6%(图5)。

表1 散养户和小区养殖户的对比

表2 散养户和小区养殖户成本收益的对比

3.4 饲喂青贮的情况

在175 户中,喂青贮的有116 户,占66%;不喂青贮的有59 户,占34%。

4 养殖效益情况

4.1 样本总体情况

175 户中等水平的单头成母牛的平均收入为11 661.92 元,其中牛奶收入为10 989.06 元;年平均饲养总成本为11 896.73 元,饲草料成本占的比例最大,平均为8 957.605 元;2009年的平均利润为-234.805 元。盈亏平衡点的奶价为每千克2.48 元,大多数散养户当时的交奶价格为每千克2.40 元,还有一些每千克不到2.40 元。

4.2 散养户和小区养殖户对比分析

本次调查中,散养户有112 户,小区养殖户有63 户。养殖小区其实就是集中起来散养,即养殖户在统一建设的小区里自己饲喂、自己去奶站统一挤奶,各自饲养自家的奶牛。

4.2.1 饲养规模

从饲养规模来看,散养户奶牛的数量平均是7.2 头/户,其中成母牛占牛群比例的51%;小区养殖户奶牛的数量平均是15.1 头/户,其中成母牛占牛群比例为49%。散养户奶牛的产奶期为250 天,高于小区养殖户的236 天。从年产奶量来看,散养户奶牛的产奶量比小区养殖户的高,主要是因为产奶期长(表1)。

4.2.2 成本收益的比较

从散养户和小区养殖户的成本和收益来看,本计算期内都处于亏损状态,饲养成本相差不大,散养户每千克牛奶的成本为2.591 元,小区养殖户每千克牛奶的成本为2.614 元,略高于散养户。散养户的饲料构成一般是购买浓缩料,然后配合自己的玉米饲喂,小区养殖户则是购买全价饲料,粗饲料都是玉米秸秆,有一部分配合玉米青贮,还有部分配合青草。根据调查,散养户家里都有地,都种了普通玉米或者青贮玉米,小区养殖户大多是外来移民,无地也没有租地种植玉米,饲草料都是购买,这是小区养殖户饲料成本高的主要原因(表2)。

4.2.3 其它因素的比较

从饲养者的年龄来看,散养户和小区养殖户相差不大。从土地利用面积来看,散养户的土地面积要高于小区养殖户,散养户可以自己种植部分玉米和青贮,这样能节省成本。散养户和小区养殖户的奶价也有区别,散养户每千克的奶价是2.40 元,小区养殖户为2.60 元,比散养户每千克高出0.20 元。在淘汰奶牛胎次方面,两者是相同的,基本上都是5 胎以后才淘汰(表3)。

5 结论

2009年饲料价格高,而奶价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无论是散养户还是小区养殖户都处于亏损状态。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1 养殖户存在的问题

5.1.1 养殖户的年龄偏大

养殖户的平均年龄是47.69 岁,其中,51 岁以上的养殖户占到36%。奶牛养殖是一项消耗较多体力的工作,也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工作,年龄偏大会影响养殖技术的学习和更新。在调查中发现,养殖户的子女大多没有继承奶牛养殖的想法,他们或者出去打工,或者在农村从事其它的工作,一些养殖户也不希望子女继续养牛。

5.1.2 养殖户受教育程度低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53%的养殖户是初中学历,文盲和小学程度占到了30%。奶牛养殖对科技的要求较高,科学的奶牛养殖方法对奶牛的产奶量、疫病防治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也决定了奶牛的养殖效益。目前养殖户对如何科学养牛的知识比较缺乏,奶牛有病后养殖户就直接淘汰,当肉牛处理,但价格很低,也影响了收益。

5.1.3 养殖户缺乏资金

奶牛养殖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用于购买饲料等。对于不种玉米的小区养殖户来说,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运转。有的养殖户靠借钱购买饲料养牛,为了节约资金尽量少喂料,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长此以往,会使奶牛的生产性能受到损害,奶牛单产下降。

表3 散养户和小区养殖户年龄、土地利用面积、奶牛淘汰胎次比较

5.2 奶牛单产水平、养殖规模和牛群结构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中奶牛养殖户奶牛平均单产为4 581 kg/年·头,这一水平明显偏低。呼和浩特市奶牛饲养以散养为主,养殖规模也小,而且受到养殖场地、饲料、劳动力、资金等因素的限制,规模难以再扩大,产奶量也受到限制,影响了效益。即便是小区里饲养,也受到资金、饲料等因素的限制,只能维持现有的小规模。

合理的牛群结构是成母牛占牛群总数的55%~60%,而目前散养户的成母牛比例是51%,小区养殖户更低,为49%。这样的牛群结构势必增加饲养成本,降低收益。

5.3 奶牛饲喂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5.3.1 奶牛饲养管理粗放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地区奶牛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搭配不当,饲料也没有定量标准,粗饲料以玉米秸秆为主,夏天有少量的草,相当一部分农户没有青贮窖,也不种青贮玉米。这些原因导致了奶牛产奶量下降,收益也就明显下降。

5.3.2 忽视疾病防制

很多养殖户没有疾病预防的观念,疾病发生往往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次调查发现,凡是效益好的养殖户都很重视疾病的防治;反之亦然。

5.3.2 缺乏优质牧草

奶牛是大食量的草食畜种,具有非常发达的瘤胃和反刍功能。在所调查的175 户中,几乎全部都是把玉米秸秆当作粗饲料使用,养殖户认为奶牛只吃玉米秸秆,他们不知道饲喂优质牧草对奶牛产奶的作用。本次调查的地区,农户都没有种植优质牧草。

5.4 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呼和浩特,农民家庭养殖是奶牛养殖的主要方式。从成本来看,2008年前,农民家庭养殖奶牛的方式比牧场经营的方式有竞争力,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散养户奶价和牧场奶价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散养户的比较效益显著下降。另外,“婴幼儿奶粉事件”,各地政府都希望通过发展奶牛养殖小区来推动规模化养殖。可是调研发现,养殖小区的模式没有给奶农带来更多的利益,反而使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不方便了。

随着养殖户效益的下降,很多散养户退出了奶业。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呼和浩特,在内蒙古其它地区和黑龙江等奶业主产省区都有发生。规模化牧场的成本高,收购价格也高,相应地,乳制品的价格就会高。中国的消费者能够承受多高的乳品价格?国产乳制品应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乳业会不会由于原料奶成本的提高而丢掉国内市场?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猜你喜欢

产奶量牛群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奶牛吃草
伊犁马日产奶量与乳品品质及全期产奶量相关性分析
《奶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