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挟天子与袁曹成败

2011-08-15郎晓斌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荀彧官渡袁绍

郎晓斌

挟天子与袁曹成败

郎晓斌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涟水223400)

袁绍轻视皇权,拒迎献帝,荀彧旋即弃袁投曹,曹操得到“吾之子房”;曹操因为挟天子而赢得了政治上、人才上以及在割据势力分化组合等方面的主动,进而在最后搏弈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挟天子;曹操;袁绍;官渡之战

吕思勉先生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三国史话》是吕先生留下的唯一一部通俗历史读物。其在书中对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人物事件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但其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如《袁绍和曹操的战争》一文说的是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吕先生提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他认为“袁曹的成败始终和挟天子无关,所以这也算不得袁绍的失策”。此说法欠妥。

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战争的胜负和战前的方方面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能只看战争持续的那一段时间,往往在战争爆发前,从政治上看战争胜负就已显端倪。《左传》中记载了发生在鲁庄公十年的齐鲁长勺之战。战前鲁国士人曹刿和鲁庄公有一段精彩对白:(曹刿)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182-183

曹刿认为靠庄公对侍从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诚实是不能御敌师于国门之外的,只有取信于民,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才具备赢战的首要条件。所以袁曹争锋的决定性的战役——官渡之战何尝不是和政治息息相关。

刘邦建立汉朝到汉献帝时已四百年了,忠心拥汉的观念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虽然东汉自和帝后,皇帝多是幼年登基,外戚和宦官交替擅权,尤其是宦官,流毒甚深甚广。在桓、灵之际,爆发了两次党锢之祸。从这以后,士人对汉室的信心已经大减。但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大一统社会里,皇权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东汉末年许多轻视皇权的割据势力都亡身饮恨。如董卓轻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献帝,接着又侮慢献帝,是其迅速失败尸横街头的重要原因。袁术看错形势,枉自狂大,僭号于两淮,结果内外交困,呕血而终。

袁绍本是世家大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具有极大的政治优势,吸引了许多一流的人才。但对迎献帝一事犹豫不决,甚至持否定态度,导致一些本想依靠袁绍匡复汉室的人离开,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人才流失后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袁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轻视皇权态度是造成袁败的重要原因。如荀彧初奔韩馥,复归袁绍。因为袁绍是士族领袖,讨董卓赢得天下响应。但荀彧很快发现袁氏集团不能成大事。原因之一就是袁绍打着勤王汉室的旗号,却不把汉室放在眼里。当董卓劫持汉室时,沮授就劝袁绍“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兵以讨不庭”,袁绍不同意,却认同郭图“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的意见,从而拒迎献帝[2]147。荀彧出身颍川官僚世族,祖父荀淑,为朗陵令,顺、桓之间,知名当世,;其父绲,有八兄弟,号称八龙,叔父爽,官至司空,可谓世受皇恩。荀彧的正统观念非常强烈,当他发现袁绍不能接受皇命,就毅然投奔了标榜拥护汉室而又思贤若渴的曹操。荀彧转归曹营,造成了袁绍重要人才的流失,为袁绍的失败埋下了种子。初平二年(191),曹操第一次会见荀彧就说:“吾之子房也”[2]231。《三国志》作者陈寿说彧“有王佐之风”[2]231。荀彧在曹营扮演着“文官之首”的角色,曹操许多重要决策和计谋都出自荀彧。曹操于196年接受荀彧的建议,迎天子都许,获得了道义上的唯一合法性和权力上的威严性。袁绍四世三公,而曹操是“赘阉遗丑”,政治优势本来在袁绍。而曹操迎天子后,他动辄以天子名义封官授爵、指点诸侯,且名正言顺,在政治上打了个翻身战。事实上曹操刚把献帝迎到许昌后,袁绍就后悔不迭,竟天真地想让曹操徙天子都鄄城达到与曹共享的目的,被曹操断然拒绝,结果曹操以献帝的名义给了个袁绍有名无实的大将军头衔。在官渡之战前夕,袁曹双方的谋士都提到当时的政治优势在曹方。荀彧说:“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2]236意为曹操和袁绍相比,有度、谋、武、德等四胜,再加上迎天子都许,肯定能战胜袁绍。曹操的谋士郭嘉认为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其中第二胜就是:“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2]236所谓“义胜”就是曹操奉天子赢得道义上舆论上的优势。英雄所见略同,袁绍的大谋士沮授在曹袁决战前也说:“盖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兵义无敌,骄者先灭。曹氏迎天子安宫许都,今举兵南向,于义则违。”[2]148沮授的话简直就是郭嘉的翻版。而且沮授在袁绍进军官渡前,就散财于亲朋好友,认为自己无生还可能。可见决战之前诸多一流的战略家并不看好兵多将广的袁绍。曹操在官渡取胜后,刘放曾说:“是惟曹公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2]343官渡之战七年后,谋略家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策”中分析道:“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2]678也肯定曹操迎天子的巨大优势。

在官渡之战后期,由于战争持胶着状态,曹操想撤兵许都,以书信的形式和荀彧商议。荀彧在信中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曲也。公以十分之一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进,已半年矣。情见势急,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2]236在极为紧要的关头,给曹操以精神上巨大的鼓舞支持和策略上重要的提醒启发,为赢得决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后来曹操灭掉袁氏,统一北方,在庆功会上说:“得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天下之定,彧之功也。”[2]237可谓肺腑之言,也是实事求是。

荀彧转归曹营,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向曹操引荐了一批一流的谋士,如荀攸、钟繇、郭嘉、陈群等,改变了曹操集团缺乏文才的局面。“彼之厚,则己之薄也”,曹操吸收了这些智谋之士,袁曹的力量对比就发生了消长变化。在袁曹官渡博弈中,有的起到了很大作用。郭嘉数次精辟地分析战争形势,消除曹操的畏难情绪。荀攸在官渡之战的序幕——白马之战中,向曹操献计诱使袁绍分兵,袁绍中计,导致袁方骁将颜良被杀。在决战官渡中,荀攸献计烧袁绍的运粮部队,后又和贾诩劝曹操烧乌巢粮。乌巢粮焚之一炬,致使袁绍军心涣散,兵败如山倒。曹操灭掉袁氏父子后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2]243可见对荀攸评价之高。钟繇在官渡之战中,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支持和配合了官渡之战。关中的马腾、韩遂等拥兵自重,钟繇持节督军,安定了关中,消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并且及时送两千多匹军马给官渡前线,对曹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安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所以曹操写信表彰钟繇:“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2]296所以钟繇对曹操战胜袁绍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总之,曹操吸纳、团结、利用荀彧引荐这些智谋之士,为曹操的胜利起到了股肱之臣的作用。如果袁绍早迎献帝,荀彧不转归曹操,这些谋士不聚集曹营,袁曹争锋的结局则可能是另一种结果。

曹操挟天子以后,其地位高出一般朝官和州牧,震慑和吸引了一些割据势力,因此兵不血刃就能壮大和发展自己的力量,其巨大的效应凸现,直接影响到官渡之战的结局。官渡之战前夕,袁曹争先拉拢其他割据势力,把他们绑上自己的战车,各种力量进行着分化组合,双方谁争取的势力多,谁就多几分取胜的士气和希望,而曹操因奉天子赢得了不少地方势力的追捧和归心,政治优势进一步发力。建安四年(199)三月,袁绍灭公孙瓒,势力达到巅峰。这时渔阳田豫却劝说太守鲜辅归顺曹操,“‘曹氏奉天子以令诸侯,终能克天下,宜早从之。’辅乃率其众以奉王命。诏以辅为建忠将军,都督幽州六郡”[3](卷六三)在官渡决战中鲜于辅也起到一定作用,战后曹操对他说:“如前岁本初送公孙瓒头来,孤自视忽然耳,而今克之。此既天意,亦二三子之力。”[2]185南阳张绣数次与曹操交战,互有胜负,曾经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及大将典韦,仇可谓深矣。建安四年(199),袁绍派人劝降张绣,并认为自己稳操胜券。然而张绣的谋士贾诩竟劝张绣投归曹操,理由有三条,第一条就是“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2]247。是年十一月,张绣率众投降曹操。这件事影响不小:对于曹操,不但减少了一个骚扰后方的劲敌,避免了分兵作战的困境,而且增加了一股力量;对于袁绍,却失去了一支本可以与之遥相呼应并肩作战的军队。果然张绣在翌年的官渡之战中很卖力,“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2]197荆州的刘表在曹操奉天子的威力下,曾一度想依附曹操[3](卷63),后因刘表疑忌持坐观成败的态度而未成行,但足见曹操奉天子的政治威力。明朝思想家王夫之曾精辟地指出“:袁绍不用沮授之策……而曹操果听荀彧迎帝以制诸侯。夫无君之心,操非殊于绍也,而名在操,故操可以制绍,而绍不能胜操;操之胜也,名而已矣”[4](卷九)。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袁绍拒迎献帝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和后果,曹操重视皇权及时迎献帝为战胜袁绍赢得了人才上、政治上以及在割据力量重组等方面的主动,绝不是“袁曹的成败始终与挟天子无关”,而是关系尤巨。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陈 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4]王夫之.读通鉴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5.

On Success or Failure of Cao and Yuan’s Controlling the Emperor

LANG Xiao-bin
(Yanhuang Technical Institute,Lianshui 223400,China)

Making light of the imperial power,YUAN Shao was unwilling to greet Emperor Hanxian.Before long,XUNYu left YUAN Shao for CAO Cao and became the latter one’s resourceful counselor.By coercing the emperor,CAO Cao won the initiative in politics,talents and the combination and division of the separatist forces,which led to his decisive victory in the final battle between CAO and YUAN.

controlling the emperor;CAO Cao;YUAN Shao;Battle of Guandu

K236

A

1008-4738(2011)01-0066-03

2010-12-24

郎晓斌(1971-),男,江苏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学、文化。

猜你喜欢

荀彧官渡袁绍
古渡熙攘千帆竞 滇池北岸谱华章 守正创新强承载 起航奋进新中心——这里是官渡,这就是官渡
荀彧殉汉
荀彧殉汉
昆明官渡古镇休闲旅游的发展研究
广东官渡六户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初探
袁绍其实不无能
袁绍其实不无能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