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成效

2011-08-15季宁东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7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技能

季宁东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300)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职业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更是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校坚持“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之路,不断完善合作体系、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效能,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

一、“三项基础”完善合作体系

在寻找与把握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基础上,我校已与46个医药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并在合作过程中逐步探索和建立为合作产生最大效益的三项基础,不断完善合作体系,初步实现校企合作网络化、规范化、一体化,为校企深度融合奠定了组织、制度和质量基础。

1.建构组织,实现合作网络化

建立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下设5个分会,分别开展各领域内的校企合作:即专业建设分会根据医药企(行)业需要推进学校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培训分会负责医药培训市场的开拓,开展各种培训,做好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学生和在岗职工素质;技术服务分会负责医药技术服务市场的开拓,协调技术服务资源,开展技术项目服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分会负责高质量的实习基地的开拓和建设,提供实习岗位,评价实习质量,实现岗位育人;招生就业分会负责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的调研与预测,向校企合作委员会提出招生和培训建议,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分会下设若干项目组,紧密切合校企合作5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校企合作委员会——分会——项目组”三级校企合作网络,为校企深度融合奠定了组织基础。

2.建立制度,实现合作规范化

校企联合制定、共同执行12个相关基础文件。例如,《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办学五年规划》、《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联合办学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医药卫生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医药企事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办法》、《教材建设与教材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实践教学基本要求》、《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及学生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有力推进校企合作规范化建设,为校企深度融合奠定制度基础。

3.健全质控,实现合作一体化

校企双方共建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一是建立“三匹配、三合一”的课程评价标准,即围绕职业能力这一核心要素匹配知识要素和技术要素,并将教育标准与医药行业标准、医药企业标准统一起来;二是建立“三心”学生实习管理模式(校企省心、家长安心、学生开心),即按照《实践教学基本要求》、《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及学生管理办法》,扎实开展学生在医药企事业单位见习-实训-实习期间的实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与评价等工作;三是建立“三维”(执教能力、执业能力、综合素养)教师职业能力考核体系,即按照《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医药卫生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加强教师的培训、管理与服务,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进行督察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由校企双方给予相应奖惩。“教学-管理-评价”一体化地良性运行,为全方位、全过程、多形式地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奠定了质量基础。

二、“三个层面”创新合作模式

根据医药企(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不断挖掘和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积极探索与尝试不同层面上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工学结合互动体、项目建设联合体、互惠互利共同体的“三体”合作,逐步形成“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模式。

1.工学结合互动体

以“工学结合”为纽带,把学校教学与医药企(行)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使校企“人、财、物”双向流动和有效互用,形成“实践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实训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育人用人与发展人相结合”的工学结合互动体。如我校与医药企(行)业联手探索“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加强“四大实训中心、两大实验平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与江苏省人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北京304医院、扬子江药业等86家医药企(事)业建立了“工学结合”合作关系,通过“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崇尚实践、强化技能,共同育人、优质就业”的路径,形成稳定而且优质的实训-实习-就业网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优质就业。

2.项目建设联合体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行)业主动,共建“政、校、企(行)”三位一体的“资源集成和利益共享”的卫生职业教育联合体。如江苏省“在岗乡医中专学历补偿教育”项目建设中,省政府出台政策、投入资金,省卫生、教育厅联手搭台、共建方案,我校与北京“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通力合作、协同主办,13个市的卫生教育、卫生行政和医疗机构携手共建市—县—乡三级教学及管理网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政、校、企(行)密切合作机制。目前已在1069个乡镇卫生院设立教学点,注册学员33833人。采用视频教学、集中面授、分片辅导和个人自学等手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形式,将探索性、实践性、市场性以及科研性融入教学与管理中,创建了政校企(行)共育人才的新模式。

在联合体中,政府不仅促进学校和企(行)业的互惠共赢,也为各方利益的合理分配提供了组织保障;学校则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彰显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综合效能;企(行)业在主动参与中获得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凝聚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发展合力,不仅有效提升项目建设的力度、维度和效度,也进一步延伸了校企共同发展的连接点,实现政、校、企(行)共育人才。

3.互惠互利共同体

以产生最大效益为目的,立足合作共赢,构建校企“按需组合,双元主体,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共同体。如“淮卫迪安医学检测中心”,是我校与国内医检优质企业合作共建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用房面积超千平方米、固定资产超千万元、覆盖苏北五市的医检业务年营业额超千万元。这种校企组合不仅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丰富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双方也获得经济效益。在保障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专业教师的临床实践及教科研的同时,也满足医检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需要,还设立了“迪安班”、“迪安奖(助)学金”,并提供就业岗位。再如我校与三所医院合作建立的市消化道肿瘤重点实验室,已有市厅级立项课题8项,32位我校专业教师和9位临床医生参与关于药物及食物对消化道肿瘤影响机制的研究工作,还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获得科研资助经费13万元,已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双赢互惠的长效机制,有效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三、“三方共赢”拓展合作效能

我校坚持与医药企(行)业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利益共享。近三年,取得了企业快速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共赢”效果。

1.医药企(行)业赢得快速发展

医药企(行)业在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中,不仅获得高素质技能人才,也获得学校提供的各项服务,发展有了新的增长点和后劲,有效促进了医药企(行)业快速发展。

一是获得人力资源储备。在培养人、使用人的过程中,得到符合医药企(行)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二是获得技术咨询服务。利用我校的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解决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联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三是获得学校培训服务。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四是获得优惠政策和经济利益。通过校企合作获得政府的政策性优惠,以及在与学校开展生产性合作中获得经济利益。五是获得优秀文化资源。通过校企共同育人,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形成、企业优秀文化的塑造和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学生赢得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使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教育环境中,通过对医药企(事)业的感知克服了自卑心理,参与医药企(事)业的实践增强了职业技能,了解医药企(事)业的文化提高了社会责任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学习有目标。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普遍增强,适应并乐于“做中学”,注重职业能力自我培养,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二是学费有资助。近三年,合作企业每年向学校提供23万元的助(奖)学金,近20%的学生获得资助。三是技能大提高。获全国及省各类技能大赛一等奖12项。四是创新有成果。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2项;在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青少年铜奖2项。五是双证有保障。护理、助产专业毕业生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98%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药学等专业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100%获得高级工证书。六是毕业能就业。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9%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8%以上。

3.学校赢得持续发展

网络式的校企合作态势、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长效性的校企合作机制和互利多赢的校企合作成效,全面促进了学校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

一是供需对接建专业。学校6个专业都有5个以上紧密型合作企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企(行)业对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设置或调整专业(或方向),使专业建设供需对接,专业合格率100%,目前,学校已形成以护理为品牌,以检验为重点,以康复、助产为特色,以药学、针灸推拿为支撑的6个专业集群。二是强化能力搞课改。探索“3.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三个层面模块化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阳光在心里、微笑在脸上、活力在课堂”系列课改专题活动为载体,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校为我江苏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三年共计承办省、市课改现场会5次。三是优化双师强队伍。强化“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每年聘请50-60位医院及医药行业高技能专家来校兼职任教;35-40位专业教师下临床实践;“双师型”教师占比70.1%。“双师型”教师获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说课等教学竞赛一等奖7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创意论坛等省级以上优秀论文一等奖24项。校企共建4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创新工作室和1个市重点实验室。联手实施“五阶梯”教师培养工程,一批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已成为学校“脊梁”。四是突出技能筑基地。与86家医药企事业单位合作建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形成优质实习就业网络;建有“四大实训中心、两级实验平台”的校内实训基地,用房面积2.4万平方米,设备总价值3500余万元。护理、医学检验实训中心为省级优秀实训基地,是全省职业学校护理技能大赛赛点、全省卫生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开展“学技能、练技能、爱技能、比技能”的系列活动,推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化、现代化,与临床保持“零距离”、“略超前”,在满足技能教学及研究、提高技能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技能高手的同时,有效实现服务社会等多元功能。五是育人服务显实效。近三年为医药企(行)业输送2048位高素质卫技人才,得到用人单位满意、学生及家长满意、学校和社会共同满意的效果,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同时,为合作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咨询、产品开发及市场服务23项,参与师生412人次;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23项,其中19项为市级以上项目;获得9项科研成果奖、9项专利。校内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中高级技能鉴定服务。培训乡镇卫生院骨干、全科医师、社区护士、乡村医生及药店从业人员计1万3千多人次。与南京医科大学等联合举办成人学历教育,每年为淮安市及周边地区培养高级卫生专业人才600多人。开展江苏省在岗乡医中专学历补偿教育,注册学员33833人。学校现已成为国家技能型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省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协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淮安市出国护士培训基地,在全省卫生职教领域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目前,学校正紧扣医药行业核心技术发展方向,找准与医药企业的合作点,进一步完善“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和技能人才培养品牌。努力将学校建成医药卫生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医药卫生技术服务中心、优质医药卫生职教资源共享中心和医药卫生职教师资培训中心,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1] 高丽.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

[2] 雷巍娥.立足校企合作探索高职护理教育办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6).

[3] 马强,付艳茹.国际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典型分析与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10,(6).

[4] 刘昌.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2009,(2).

[5] 王杰敏.深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对策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6] 李峰,赵雪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典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5).

[7] 杨汉正,常唐喜,钱春野,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技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