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感染中毒性脑病在ICU的监护体会

2011-08-15艾皖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3期
关键词:监护呼吸机监测

艾皖平 汪 鹏

感染中毒性脑病亦称急性中毒性脑炎,是指急性感染过程中全身毒血症、代谢紊乱和缺氧等因素引起的一种脑部中毒性反应。本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轻者表现为头痛、烦躁不安、精神恍惚及谵妄,重者可有一定意向障碍、意识丧失、昏迷及瘫痪[1]等。我科于2010年2月25日收治1例中毒性脑病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患者在ICU监护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5岁,因“发热2 d伴神志不清1 h”拟以发热、感染性休克、脑血管意外于2010年2月25日收入院。该患者2 d前因受凉发热,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未复测体温,于2月25日0:00出现明显寒颤,送入我院。病程中患者大便失禁。入科查体:T 40℃,BP 180次/min,R 30次/min,P 95/32 mmHg。神志不清,处于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5 mm,对光反射存在。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78×109/L,中性粒细胞89.0%,血小板41×109/L。凝血酶原时间47.5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01.4 s,纤维蛋白原0.28 g/L。患者于25日11:00神志模糊,呼吸微弱,呕血约100 ml,予经口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头颅CT可见弥漫性水肿,脑沟回变小,脑干无明显损害。2月26日胸片提示支气管感染,病程中血培养出溶血性葡萄球菌,痰培养出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期间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经加强抗感染、保肝、降酶处理后,于3月2日神志清醒,3月3日一般情况有所恢复,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胆红素、转氨酶下降明显,自主呼吸可,给予试脱机后拔除口插管,鼻塞吸氧3 L/min,3月4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期继续加强治疗,于2010年3月8日治愈出院。

2 在ICU的监护

2.1 入室紧急处理及监护

患者入室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冰块物理降温,冰帽脑保护,补液纠正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多脏器功能监测

2.2.1 连续床边监测,观察体温、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监测是否呼吸道通畅。定时查血气分析,观察氧分压以及酸碱失衡情况,氧分压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各项参数调节有重要意义。酸碱失衡常用指标有pH,BE,AG等。护理时须掌握各项数据的意义才能正确判断。

2.2.2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通过睁眼、语言、运动三方面客观反应出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瞳孔改变直接客观,易于观察。每小时监测患者意识情况以及瞳孔改变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以便迅速采取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2.2.3 体液和电解质的监护,是该患者的重要内容,入量包括:补液量、鼻饲量、血液制品及其他特殊用药量。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等排泄物的量,以上内容全面观察,详细记录。12 h和24 h分别计算出入量情况并及时通知医师。

2.2.4 其他如血糖、血生化等的监测,该患者应用保肝药物,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以及末稍循环,观察呕吐物、排泄物的性质、量,特殊治疗或特殊操作后的观察等。

2.3 高热的护理

高热可使机体代谢旺盛,耗氧量增加,高热持续不退可加重脑水肿,故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2]。患者入院后体温高,最高达40℃,予冰块物理降温,冰块外周予毛巾包裹,及时更换冰块及冰块放置的部位,防止冻伤。头部给予冰帽持续降温,冰帽内垫两层干毛巾以保护两侧耳廓及吸收冷热相遇时产生的水分,及时更换毛巾,保持头部干燥。后期患者体温出现反复,物理降温效果不佳,使用冰毯降温5 d时间,2 h翻身1次,避免冻伤,使体温维持在36~37℃。此外,患者出汗时及时用软毛巾擦干,及时更换病员服及床单,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2.4 出血的护理

患者入院当天出现呕血,及时给予止血措施,及时输入血液、血浆及冷沉淀,纠正凝血功能,严格记录患者出血量及24 h出入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呕吐物及时吸出,并且注意调节吸引时的压力,低负压吸引,治疗过程中使用凝血酶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冰水鼻饲止血,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瘀点、瘀斑。

2.5 机械通气的护理

2.5.1 气管插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导管,为防止气管套囊对器官黏膜的长期压迫,每2 h套囊放气1次,时间3~5 min。放气前先行口腔、咽部吸痰,防止囊上滞留物进入肺部,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2.5.2 人工气道的管理。调节加热器使气道口气体的温度维持在32~35℃,湿化罐内的蒸馏水每天更换[2],及时添加。并且要及时倾倒积水瓶,经常检查湿化装置是否正常工作。按需吸痰,要严格无菌操作。口腔、气管吸痰盐水及吸痰管分开,先吸气管,后吸口鼻,注意调节压力(100~200 mmHg之间),尤其因为患者凝血功能差及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要注意黏膜的完整。在吸痰管有阻力不能拔出时要及时反折吸痰管,取出吸痰管。

2.5.3 机械通气的监测。注意观察胸廓的起伏节律,听诊呼吸音的变化,观察口唇的颜色,连续多功能脏器监测,进行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时处理呼吸机的报警,以保证呼吸机的效果。该患者入室时 pH 7.43,PO267 mmHg,PCO222 mmHg,BE -7.6 mmol/L,应用机械通气后血氧饱和度一直在99%左右,这有利于患者脑部的供氧和预后。

2.5.4 呼吸环路管理。呼吸环路是细菌聚集的重要部位。该患者使用的是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我们常规7 d更换1次,有污染时及时更换。

2.6 特殊感染的护理

2.6.1 隔离。患者入科时不确定病因,安置在单间病房,专人护理,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均专用,用后消毒。实行床边隔离,使用过的被服用1:50的84液浸泡。做好隔离标识。

2.6.2 加强无菌观念。工作人员都按6步洗手法洗手,床边有速干的酒精消毒剂,医护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均用酒精消毒剂消毒手,任何操作均严格无菌操作。空气消毒机每日定期消毒,减少感染的机会。

2.6.3 加强特殊感染的监测。加强对患者排泄物以及分泌物的细菌监测,如尿液、大便以及痰液、血液的细菌检查。

2.6.4 患者病程中出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按需吸痰。

2.7 加强基础护理

2.7.1 口腔护理。使用口洁灵为口腔护理液,每日2次,防止口腔炎症、溃疡及口臭的发生,口唇干燥时涂上石蜡油。每日常规更换口插管胶布及盘带1次,如潮湿或有痰液时及时更换,保持清洁。

2.7.2 会阴护理。使用洁尔阴洗液,每日2次会阴护理。

2.7.3 皮肤及体位的护理。抬高床头30°,使患者头部静脉回流减少,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3]。病情允许下每2 h翻身1次,每日床上擦浴2次,及时更换衣物及被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大便及时擦洗,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2.8 恢复期的护理重点

后期患者神志清醒,病情逐渐平稳,此期加强与患者的心理交流,及时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进行排尿功能训练及给予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指导。此时,仍需对患者进行24 h不间断的监护和治疗。

3 小结

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一定的专业素质,根据初步诊断结果和病情变化有侧重点的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护理。通过严密监护为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了及时的数据依据,使患者在病情变化时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有益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1] 郭 亚,陈耀凯.感染中毒性脑病[J].临床荟萃,2005,20(5):299.

[2] 柳国芳,高 站,周 杰,等.27例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3):373.

[3] 于朝群,郭奕萍,何小妮.鲍曼不动杆菌感染36例医院感染控制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8):119.

猜你喜欢

监护呼吸机监测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